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一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軒然大波:是該質疑倫理問題,還是支持這一研究的情有可原?

11月26日,美聯社對賀建奎、賀建奎的合作者,以及業內數位知名科學家,分別進行了採訪。

據美聯社香港消息,一名中國研究者稱在他的幫助下,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他說他用一種能夠改寫生命藍圖的強大新工具,修改了這對本月出生的雙胞胎女嬰的DNA。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如果是真的,這將是科學和倫理的一大跳躍。

一名美國科學家稱他在中國參與了這項工作,但是這種基因編輯在美國是被禁止的,因為DNA的改變會傳給後代並且有危害其他基因的風險。

許多主流科學家認為這種嘗試太不安全了,有些譴責這一中國的報告是人體實驗。

研究者賀建奎稱,他在7對夫妻的生育治療中修改了胚胎,至今有1例妊娠成功。他說他的目標不是去治癒或預防遺傳病,而是試圖給予一種少有人天生具有的特質——一種抵抗HIV(艾滋病病毒)的能力。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他說孩子的雙親拒絕公開身份或接受採訪,他也不會透露他們住在哪裡或者這項工作是在何處開展的。

賀建奎的說法還未得到其他方的獨立證實也尚未發佈在期刊上,要在期刊上發佈的話,研究將會被其他專家審查。週一,他在香港向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預定在週二召開)的組織者透露了此事,並於早些時間接受了美聯社的獨家採訪。

“我不僅想要創造第一例,更要使之成為範例,對此我感到責無旁貸,談到是否允許或禁止此類科學的時候,他這麼告訴美聯社:“社會將決定接下去該做什麼。”

有些科學家對此大為震驚,並予以強烈譴責

這“是恣意妄為……在人身上開展實驗不論從道德上來說,還是倫理上來說,都說不過去,”奇拉·穆蘇努魯(Kiran Musunuru)博士這樣說,他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基因編輯專家,也是一名遺傳學期刊的編輯。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這太操之過急了,”艾瑞克·透坡(Eric Topol)博士說,他是美國加利福尼亞斯克裡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 in California)的負責人。“我們看到的是對一名人類的操作指南,這事關重大。”

然而,有一位著名遺傳學者——哈佛大學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為抵抗HIV的基因編輯的嘗試辯護,他稱HIV為“一項重大且與日俱增的公共衛生威脅”。“我認為這是情有可原的。”丘奇這麼說。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相對簡單的基因編輯方式,這個新工具叫做CRISPR-cas9。CRISPR-cas9可以直接對管理整個機體的DNA鏈進行操作,添加某個需要的基因,或者讓某個問題基因停止運轉。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該方法此前只被用在成年患者身上,用來嘗試治療一些致命性疾病,而且由基因編輯產生的改變只限於接受治療的患者本身

。但是編輯精子、卵子或者胚胎的基因則不一樣,這帶來的改變是可遺傳的,對此,美國只允許將其用於實驗室科研。中國法律禁止克隆人,但沒有明確禁止基因編輯。

賀建奎曾在美國萊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學習過,之後回國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組建了自己的實驗室,並在深圳擁有兩家基因技術公司。

在賀建奎回國後和他合作開展這個項目的是美國科學家邁克爾·蒂姆(Michael Deem)——物理學和生物工程學教授,他是賀建奎在萊斯大學求學期間的導師。蒂姆也是賀建奎的這兩家公司的科學顧問,並持有他所謂的“少量股份”。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基因編輯實驗是否符合倫理,實驗合作者怎麼看?

“我們認為這是符合倫理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主席林志通說。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說,任何可能會接觸到包含艾滋病毒的樣本的醫療人員都已被告知。賀建奎實驗室中一位胚胎生物學家研究者覃金洲向美聯社證實,他在一些受孕實驗中清洗了精液,並注射了基因編輯工具。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說,參與者並非倫理專家,但是“他們在回答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上的資格和專家一樣權威,因為冒最大風險的正是他們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這能幫到他們的家庭和孩子,”賀建奎說。如果實驗產生了意外的副作用或傷害,“我會感到和他們同樣的痛苦,我本人會負起責任。”

基因編輯簡直是反人性的魔幻荒誕現實主義,

被媒體得意洋洋地爆出來後如果一片叫好,

使女的故事可能也會發生在未來的某一天,

這才是人類的可悲。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在網絡上,有很多人都叫好,認為孩子一出生就能防艾了。對於這種病毒也免疫了,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但也有人表示反對,希望這樣的消息是假的,對人體的基因進行改造編輯,這樣的技術並不成熟,對一個人的健康有著很大的隱患,艾滋病的預防途徑有很多,不一定要用基因改造來實現。

關於網上這則消息,不知道大家有著怎樣的看法?歡迎留言來談談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