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上個月18日新華社消息,中國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成功降落海拔4090米的南極冰蓋之巔崑崙站機場。第35次南極科考期間,"雪鷹601"的任務包括飛越南極多個區域,首次完成東南極高原關鍵區域航空探測等。我國南極科考飛機卻並非國產,而是在道格拉斯DC-3運輸機基礎上適應性改裝而來,緣何國產飛機沒能與我國科考隊員們奔赴南極。今天想和大家從航空角度和科研角度來了解這款美國飛機獲選的原因。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圖片來自新華社

半世紀後煥新春,挺身南極。

雪鷹601為美國巴斯勒公司的Basler BT-67運輸機,巴斯勒BT-67是一款多用途飛機,由經典運輸機道格拉斯DC-3改造而來; 設計著重於延長DC-3的使用壽命。在DC-3的基礎上改造包括安裝新的加拿大普惠PT6A-67R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加長機身,加固機身結構,升級航空電子設備,並對機翼前緣和翼尖進行修形改善飛行性能。加裝的新發動機雖然顯著提高了發動機功率,但油耗也相應增加,航程從2150公里降低至1760公里,加裝增程油箱後可達到3960公里。作為DC-3的現代化延壽版本,獲得我國南極科考隊認可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它在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認可,現在德國極地科考團隊兩架飛機均為巴斯勒BT-67,分別命名為極地5號與極地6號,均由巴斯勒由1942生產的DC-3改造升級而來,無論是性能還是在極地的雪地機場的適應性,已經得到了德國極地科考團隊驗證和認可。同時被美國林務局和加拿大民航公司North Star Air採購使用,服務於阿拉斯加等北極圈附近地區。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2009年BT-67降落在美國阿蒙森 - 斯科特南極站

經典經久不衰

本體DC-3早已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不僅總生產量達到16079架,更是被蘇聯和日本引進生產了5400餘架。衍生改造型達到607個,作為一款1935年開始生產的老飛機,在接下來15年的生產的DC-3們,在今天依然活躍在世界各處,1950年的停產並沒有宣告DC-3的消亡。至今仍有2000餘架還在正常使用中,雖然不像軍用明星戰鬥機型那樣知名,但DC-3就是這樣悄無聲息的紮根於航空業的各處,擔任各種各樣不起眼的小角色,如一棵棵堅韌的常青樹。正如開過DC-3的飛行員所說:"唯一能DC-3的飛機就是一架新的DC-3。"擔心DC-3數量不夠?沒關係,還有1500架DC-3系飛機隨時可以改造升空!在參與二戰各大傘兵作戰時,它們同樣是為我國開拓駝峰航線的功臣!在野外條件落後機場的適應性非常強。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廣泛在南極使用的CASA 212-400

國產飛機展翅南極還需時日

在可靠性上的經久不衰是選擇DC-3的原因之一,還有一點就是我國在極地特殊用途飛機技術積累的欠缺,在運20之前,我國以往的運-XX系列運輸機型基本都仿造自蘇聯運輸機,蘇聯機翼除冰設計不符合我國國內氣象條件,安-12結冰告警設備設計缺陷,難以及時提醒機組人員機尾結冰情況,而且國產運8運9未得到有效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也發生數次慘痛事故,2018年1月29日的運8事故,同樣是因為平尾結冰墜毀,令人痛惜!同時國產運輸機在雪地冰原機場的使用經驗也很少,雖然伊爾76有能力在極地起降,但數量太少,也缺乏相關改裝經驗。而入役僅3年的國產運20,目前國內大型運輸機的大量需求尚且無法滿足,使得國產飛機參與南極科考還很遙遠。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科研也是很現實的

相較於美俄每年數億美元的極地科考投入,其實隸屬於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經費並不算充裕。美國在極地科考時,直接使用C17 和C130進行物資運輸,而且其科考還不是僅僅一家在搞,主要單位包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美國陸軍冷區研究和工程實驗室(CRREL)、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其中還不包括美國多所大學自家獨立的南極科考機構;他們之間不僅相互競爭,還彼此穿插合作。統一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主導。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標誌

NSF在2017年僅北極科研預算就達到了4241萬美元,幾乎每年以7%的幅度增長,還不包括各個單位自己的投入,所以C17來運郵件零食,也就不難明白其資金的雄厚了。而挨著北冰洋的俄羅斯多少呢?光北極每年經費7000萬美元,自2010年開始雷打不動,南極科考經費另算。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南極的IL-76TD

我國是多少呢?國家海洋局2013年極地考察辦公室撥款為6081萬元,大約1000萬美元。不是不想要大飛機,真的是用不起!而且我國極地還要管理運營5所極地考察站和一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所以說,科研事業也是很現實的。這架BT-67也沒一些人說的那麼嚇人達到一億人民幣,巴斯勒報價450萬美元到650萬美元,差不多一輛三代先進主戰坦克的價錢,對於一架可靠耐用的特種多用途運輸機,既能拉物資送補給,還能搭載儀器設備在南極大陸上空執行科研任務,並且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對於我國南極科考來說無疑是非常合適了。

我國飛機降落南極崑崙站卻並非國產,幾點原因讓國產飛機未被選擇

未來相信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國國產運輸機也會參與到極地科研中,不過這都是將來的事了。不少朋友覺得這類特種飛機可有可無,本灣覺得在航空業的發展中,正是在很多這樣看起來不起眼的技術積累中不斷壯大,在需要時才能信手拈來。如殲20總師楊偉所言,進入我們自己的航空業的自由王國。(文中部分數據援引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極地環境研究室極地研究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