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一堂游泳速成課

《巨齒鯊》:一堂游泳速成課

沒在大銀幕上看《大白鯊》是我人生中一大遺憾,後來冒出的各類以鯊魚為主角的災難片、恐怖片,也全然吊不起我的興趣,幾乎都是在電子產品上面看完的。在今天這個氣溫高達36度的日子,我被《巨齒鯊》的海報勾進了電影院,感受到了零下的刺骨之凍,片中二十多米高的史前生物製造的視覺心理雙重恐懼,輸送給我一整天的透心涼。我後悔沒去巨幕廳看,估計能涼快更久。

作為一個曾在潛水時把脫落的安全帶誤當成纏人的水草嚇得差點鬆開氧氣管的人來說,我太有資格來說一說對深海的恐懼了。而《巨齒鯊》將這種恐懼放大了很多倍。這是我在各種鯊魚片裡沒有感受到的。

被鯊魚一口吞,或者咬成殘肢,這些情節畫面隨著年齡的增長都不再可怕,只能嚇唬小孩子。但是當你一個人在深海里看到一頭三四層樓高的鯊魚緩緩游來時,那種恐懼完全能成為夢魘,電影還在情節的各個關鍵點都設置了這種環節,且換著花樣來,讓人全程捂嘴不敢喘氣兒。因為越掙扎,鯊魚就越興奮。

與這種不敢大喘氣兒的恐懼並行的,是傑森·斯坦森帶來的驚喜。講真,我對傑森·斯坦森過往的銀幕形象完全無法辨清,從“玩命快遞”系列,到“速度與激情”系列,他給我的印象就是運動員轉型的動作明星,其次是長得像郭達。在《巨齒鯊》裡,傑森的人設有點反套路:以救人為職業的專家,一開頭就放棄救一起出生入死的小夥伴。在那幾秒鐘的人性掙扎裡,傑森以前演反派時的那股勁兒浮到臉上,那種複雜拿捏得非常好。對比他後來救前妻、救李冰冰、救趙文瑄時的義無反顧,以及目睹又一個夥伴犧牲時的痛苦,更顯出人物的層次感。在這樣以視覺第一的超級災難片裡,還可以讓演員有空間去刻畫人物,實屬難得。我也是沒想到,自己看了那麼多年傑森主演、參演的動作片都沒留意他,卻在《巨齒鯊》裡為他的每一次奮不顧身而心動,他扮演的深海救援專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他只是特別重情。這是演員與角色的魅力合二為一的結果吧。

影片在主題的傳遞方面也層層遞進。從傑森的“失職”開始,探討救援時“以命換命”的價值觀;進入到研究基地,從幕後boss到研究人員,對巨齒鯊的態度不一,究竟是尊重生態不打擾巨齒鯊,還是挖取以巨齒鯊為代表的海洋價值創造巨大財富?影片也通過一場場血淋淋的場面給予了答案。

在這樣的主題之下,電影賦予了鯊魚一些性格層面的東西。可能在過去的電影裡,鯊魚的標籤都是諸如殘暴、貪婪、聰明甚至狡猾。巨齒鯊作為史前巨獸,它除了這些本性,還有著與同類的感情,詳見片中巨齒鯊躍出海面帶走同伴屍體的那一幕。當它與人類搏鬥時,它的每一次進攻和迴旋,都不像是獸類的行為,而是一個佔據海洋地盤的老古董。當它進入人類聚集的景區海域時,電影跟著它的視角在淺海區遊弋,竟能隱約讓人感覺到這隻巨獸的好奇與快樂。當然,它的快樂是建立在遊客的恐懼之上。

聽說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去看《巨齒鯊》,我也覺得這部電影對於學游泳的孩子來說真的是一劑強心針。首先好好觀察一下老跳水運動員傑森·斯坦森的入水、自由泳、潛水動作,其次,這種被鯊魚追的恐懼,也是能刺激我們在水下的本能反應,沒準你的泳技在這個夏天結束前就在泳池裡速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