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奇劫》天災來臨“打打打打打劫”

《颶風奇劫》天災來臨“打打打打打劫”

經常在新聞裡看到某地受災,交通、通訊、安保都癱瘓後,部分沒有素質的群眾衝進超市、便利店搶錢搶貨搶糧。這樣的事情在有的人看來只能慨嘆天災變人禍,但在有的人看來卻是一種更大的商機。阿咩今天在電影《颶風奇劫》裡見識了在天災颶風降臨時打劫金庫的全過程,真正的“趁風打劫”。

可能因為有“颶風”二字,不少影迷會以為這部由連姆·尼森“女兒”瑪姬·格蕾絲主演的《颶風奇劫》又是一場“颶風營救”。事實上,這次是真的有颶風,而且颶風不是普通的天災,它在影片中相當有存在感,就像一個非人類的角色,見證了人類在天災面前的善與惡。

該片導演羅伯·科恩是《速度與激情》系列的開山之祖,即便不熟悉他,也會因《速度與激情》對他在類型片的節奏把控能力瞭然於胸。《颶風奇劫》同樣是一部敘事節奏與動作場面都毫不含糊的類型片,相對於阿咩前面提到的其他影片,它還有更大的一張牌:災難。

前面之所以說颶風在該片裡的地位就如同一個沉默的角色,因為它在情節的每一個關鍵點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這場打劫計劃的緣起,它為與劫案有關的正反兩派都設下了重重考驗,它也在最後對人類做了最公正的判決。以往我們在災難片裡,看到的都是人類如何在大自然製造的關卡里自救,在《颶風奇劫》裡,颶風如同與人類談條件的惡魔,貪婪的一方雖會因此獲利,最終仍墮入惡魔口中的深淵。這大概是該片將主題具象化的一種方式,反而增加了一點童話感,颶風在片中甚至都是有形態的。

說起片中的正反兩派,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警匪。大難當頭,人人都有自己要維護的東西。有的是職業責任,比如瑪姬·格蕾絲扮演的財務部女監察探員;有的是親人,比如託比·凱貝爾扮演的氣象專家,原本滯留災區,為救弟弟與女探員結盟。

《颶風奇劫》天災來臨“打打打打打劫”

之前《颶風營救》系列並沒有看全,對瑪姬·格蕾絲在其中的打鬥場面印象不太深刻,光關注她“爹”了。很久之前在美劇《迷失》裡倒是看過她的身手。這次在《颶風奇劫》裡,她是6億美金殘舊貨幣的押運隊伍裡唯一的女性,並且是負責人。從保護運鈔車,到與反派展開心理戰,到與身手不及他的氣象專家一起對抗颶風與甩不掉的劫匪,是該片類型表現這塊的關鍵人物,與話癆型的氣象專家形成有趣的對比,在颶風奇觀給人造成緊張情緒之餘,增加了一些有喜感的小細節。如此一來,人物關係的變化與情節發展結合得非常緊密。但是導演還是在對男女情感部分保持著不囉嗦的態度,就事論事地專心放大災難與動作的類型表現。

該片11月2日在國內上映,許多災難場面只有在大銀幕上才能看得過癮。你可能見過人躲避著蝙蝠群、海嘯、地裂、倒塌的樓群,但不一定見過由正反兩派駕駛的兩架運鈔車,在一邊追逐,一邊瘋狂地躲著颶風牆的追趕,那叫一個氣勢磅礴。因為龍捲風是以一個據點迅速移動,颶風牆則是多個據點齊頭並進地以排山倒海之時迅速移動,面對那樣的場面,人類才能體會到什麼叫生命輕如鴻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