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新年剛過,央視重磅推出的文博欄目《國家寶藏第二季》迎來了“雲南省博物館”的三件“國寶”,所有人驚呼,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期節目。

我們出生在雲南,生活在外地人眼中的七彩神秘裡。

但我們確確實實“沒有大象坐騎,也沒有孔雀傍身。養不起老虎,也不能再睹西南聯大的風采。”

過去,說這話完全是調侃,看了《國家寶藏第二季 雲南省博物館》,再說一遍,則真真正正是遺憾了。

好在如今,我們雖然大多居住在現代化的城市裡,骨子裡卻仍然裝著過去的雲南。

在這裡,多的是與自然萬物相交的美好,多的是夢一樣的色彩,多的是野性與豁達,也多的是忠誠與良善。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自己的性情。

不移不變。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1.

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

“青銅貯貝器,古滇國用它儲存貨幣海貝,它也是彰顯權貴地位,歌功頌德的重要器物。在諸多貯貝器中,這件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尤為珍貴。器身兩側有虎形雙耳,器蓋上鑄有四牛,整個器物最顯眼的位置,是一名鎏金騎士。——《國家寶藏》”

說到底,它就是一個鼓狀的“攢錢罐”。

但它的出現,成為一個王國存在過的依據,也成為一個英雄誕生過的見證。

故事裡的英雄為了讓異族拯救古滇國的病牛,在大火中獻祭了自己。

於是有牛環繞膝前,金光閃閃。

這是我們的想象。

那牛是五穀之神,那鼓是通天神器。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或許,騎士趕著牛,遠赴戰場,以牛交戰,犧牲陣前;又或許是商人沿海換了金子一樣值錢的貝殼來,卻被強盜虎視眈眈,恰是有良善的人民前來護衛;再不然僅僅是個放牛人,為著牛不被虎食,拼命護衛,一群爬上了山頂,猛虎窮追不捨......

總之,這是人與牛、虎的故事。

滇人既重寫實,又摻了想象,一一造了出來。

牽帶著山水間的萬物,似楊麗萍編的舞姿,從遠古跳到現在。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若說起來,我們確實是與自然最為和諧的省份之一。

自小便要記得26個民族,又是植物王國,又是動物王國。

這裡有的,小到水果吃食,大到珍惜動植物,我們見慣了的,不足為奇。

但走了出去,真要在別處長待,才能體會這些是外面沒有的,是美,是珍奇。

不施人工粉黛,山也靈靈,水也清清。

一舉一動,一吼一叫。

美極了,壯闊多了。

攢錢罐裡,裝得下山靈,裝得下英雄,誰要踏著七色的雲彩。

我們非要踏著虎,趕著群牛,衝下綠油油的茶山,花開遍野。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2.

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金翅鳥又名迦樓羅,源自古代印度神話傳說。在佛教中是天龍八部之一,它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能消除水患,大理國人逐漸將其視為自己的圖騰之一,將金翅鳥立於塔頂或藏於塔內,尊其為鎮水之神。——《國家寶藏》”

印象裡,它小巧玲瓏。若不仔細,若不瞭解,便一轉身,錯過了。

誰知,它是那飛過天際的神獸。

嘴一張,吞得下洱海里以澤害民的大龍。

故事從古滇來到了大理國,那的的確確是一個俠義奇幻的國度。

那裡的王雖未習得六脈神劍、一陽指,但也是俠肝義膽,為國為民。

與金翅鳥一般,守護這片山靈水秀的國土。

傳說裡,龍池洱海來了毒龍,造了水災,大理人請了金翅鳥,放於三塔尖,毒龍畏之,故不敢再興風作浪。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記得幼時遊洱海,以為是真的海。藍的天、藍的水,白的雲、白的雪,還有那一樹的粉豔豔。

急急地問大人,如何就不是海了,波濤也是有的,魚蝦也是有的,寬廣更是無邊。

原來這一片雲南的“海”是這金翅閃閃的大鳥守護著。

難怪風和日麗,難怪清澈遊曳。

看那“海”裡,沉著大龍,直直飛起便掀大風。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神秘的故事悄悄說。若你也到大理來,問問那展翅的大鳥,龍有幾隻?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3.

聶耳的小提琴

“1931年2月9日,聶耳十八歲,他在日記中寫到,由家信知道,逸樂電影院送我一百元,取來以後分配非常簡單,匯一半給我親愛的媽媽,另外一半是買了一把小提琴和一些零件。——《國家寶藏》”

這把出產自德國的小提琴,原本不該被稱為“國寶”。

前不久我們參觀博物館,得知它正在修護,未能展出,也沒有太多遺憾。

想來不過是一把斑駁掉漆的小提琴。

如今,卻在國歌的嘹亮裡,找到了實至名歸的“無價之寶”。

我不知道,這位頻頻與我成為校友的聶耳,竟是如此一位熱血少年。

彷彿一出現就自帶燃爆場的BGM。

他和我們一樣,出生在這片喜樂的土地上,所以,嘴裡總哼著歡快喜慶的花燈,奏一曲《金蛇狂舞》。

他遠走他鄉,在那裡一遍遍讀著田漢為祖國,為國人填下的詞,字字滴血。

他知道,田漢想要說的,想要做的,與自己一般無二。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戰火紛飛,“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要“起來!”,我們要“前進!”,“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聽了他們說,才知道,我們的國歌是最好的。

“敵人們”(555),像一排機關槍“嗒嗒嗒”地打進來。

而我們,要不斷“前進,前進,前進進”。

腳步不停,永遠不停。

到了現在,我才真正為自己能夠成為聶耳的校友,感到榮幸。

雲南的土地,離太陽近,我們,有太陽一般火烈的意志,要保家,要衛國,也要拼命守護自己文化,自己的心性。

//////////

更多“省寶”在這裡:

雲南省博物館:還不來看我,就不怕我自焚?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排版:卷卷

我們是雲南人,我們守護自己的寶藏


投稿熱線:0871-6311400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