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一、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0 1

電影《神秘巨星》講述了一個普通少女崛起的故事。


少女伊西亞擁有一副天生好嗓子,對唱歌充滿熱愛,做夢都想成為一名歌星。


然而,不幸的是他生活在一個由父親霸權的家庭


無論是母親,還是伊西亞,對父親的命令均唯命是從。因為父親在家裡是天,是頂樑柱,是最高權力和不可侵犯的尊嚴。


當一家人在父親的旨意下,要舉家遷往國外的時候,母親終於爆發了。過安檢的那一刻,父親強迫伊西亞將心愛的吉他扔到垃圾桶去。


這意味著女兒伊西亞最後一點自我都被踐踏。母親忍無可忍,鼓起勇氣,攜兒帶女轉身離開,公然與丈夫決裂。


之後,這位母親陪同女兒伊西亞奔向了夢想舞臺,實現巨星崛起。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伊西亞的父親在家庭中最可怕的暴力,不是對妻子和女兒的拳打腳踢,而是一種負面的支配、持續的影響


這種支配和影響,就像一個諾大的冰窖。它讓身處其中的人無力走向光明和溫暖,甚至習慣於它的制約和束縛

,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0 2

《原生家庭》(美 蘇珊 福沃德 克雷格 巴克一著)把這樣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


當然,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也會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問題。只要他們平時能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理解,大部分孩子一定可以原諒父母偶爾的怒氣爆發。


有毒的父母,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第一,有某一種負面行為。如不斷譴責和辱罵犯過錯誤的孩子,令其生活在陰影之中。


我曾聽過一位同事,向我描述他的鄰居。


那是一位家教非常嚴格的父親。女兒在初中階段早戀了。被父親知道後,一有不開心就拿她出氣,罵她是賤貨,是髒東西。


女兒長大後,一直結婚了又離婚,沒法和丈夫正常相處。因為她無法療愈內心中父親留下的創傷。


第二,持續存在。假如有愚忠愚孝的行為模式,代代相傳,其影響可能是幾代人。這就是父母和子女相繼成為“有毒”的父母。


我們村有個被人稱為孝子的中年人,為了讓母親順心,遲遲沒有結婚。一看到女友和母親相處不和睦,就覺得心有愧疚。


每次分手,女友都會甩給他一句話,你去跟你老母親過吧!


第三,支配孩子的生活。有毒父母的行為模式,會像空氣一樣,和受害的孩子形影不離。

大家應該都聽過《傷仲永》這個故事。


仲永的父親,以自以為是的方式,賣弄和透支孩子的天分。最終,糟蹋了仲永的天才與才華。

日復一日,仲永從神童跌落為庸人。


所以,可怕的是,“有毒”的父母,不僅就在身邊,而且很可能代代相傳,不絕如縷。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0 3

你是否中了父母的“毒”,測試一下便知道了:(請耐心看完)


  1. 讓父母高興是我的責任。
  2. 讓父母自豪是我的責任。
  3. 我是父母的全部。
  4. 父母沒有我活不了。
  5. 我沒有父母活不了。
  6. 如果我對父母據實相告,就等於要了他們的命。
  7. 如果我和父母抗爭,我就會永遠失去他們。
  8. 如果我告訴父母他們傷我多深,他們將永遠不再理我
  9. 我不應該說任何傷害父母的話,也不應該做任何傷害父母的事。
  10. 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更重要。
  11. 如果父母可以稍稍改變,我的自我感覺會更好。
  12. 我這人太頑劣了,所以我必須補償父母。
  13. 如果我可以讓父母瞭解他們對我的傷害,他們會有所改變。
  14. 和父母溝通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那樣做不會有好結果。
  15. 不管父母做什麼,他們都是我的父母,我必須尊敬他們。
  16. 父母完全無法控制我的生活,因為我一直都在和他們鬥爭。
  17. ——來自《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美 蘇珊 福沃德 克雷格 巴克一著,2018年5月)


以上16款,如有4款及以上適合你,那麼恭喜你,你中了父母的“毒”。


有毒,就得解!


二、“有毒”的父母千姿百態,有效的解藥只需一貼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爾斯泰這句話,套用到家庭上似乎也挺適用。那些幸福的家庭,父母和孩子相處和諧,其樂融融,臉上的笑容和心底的甜蜜都是一樣一樣的。

但一旦遇到有毒的父母,就真的各有各的不幸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描寫了高氏三兄弟的在“有毒父母”影響下的戀愛悲劇。

高覺慧與婢女鳴鳳構成了第一個悲劇事件;高覺新與錢梅芬及瑞珏構成了另兩個悲劇事件。

她們的不幸都與高老太爺直接間接地相聯繫著。

祖父高老太爺是家中的專制魔王,一手包辦兒孫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鳴鳳、瑞珏、覺新等人的悲劇。

高老太爺,就是隔代的“有毒父母”。

這種毒,不但影響自己的孩子,連孫子也在劫難逃。

覺新雖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卻無力抵禦“遺毒”的影響。對家長的命令和要求,唯唯諾諾,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作揖”就是高覺新“中毒至深”最形象的縮影。

深愛的梅芬,因為父母賭氣,被殘忍逼走。最終,自己的婚事是家裡抓鬮定下的。

但這家裡指定的妻子,也因為“血光之災”被逼死,留下孩子孤獨相伴。覺新還是忍著,不為自己考慮半分。

覺新的父母則是有毒父母;高老太爺等人,是有毒父母的父母。毒在一代代之間傳承,覺新無力抗毒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百善孝為先的觀念一旦走到極端,成了愚忠愚孝,難免就給了“毒父母”最好的溫床。

沒有反抗,就沒有解藥。

話說回來,我們身邊不少“有毒”父母,他們也是受著“有毒”父母的毒害。

錯不在父母,錯在不知道這是“毒”,更不知道如何找到解藥。

不能說《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已經給出了包治百毒的靈丹妙藥,但至少是目前有效的解藥,且僅此一貼。


01 找回丟失的自己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恐怕是愚忠愚孝的極端表現方式了。

時至今日,封建社會 那種毒到無可救藥的父母已經基本絕跡了。不過,一些有毒的想法和觀念,如同“頭頂的神靈”依然存在。

如何才能解毒呢?

根據《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總結了三大方面七個小點,希望能幫到已經中毒或即將中毒的人。


1.卸下不屬於你的責任


“父母親都是為了我們好呀!“


相信這句話,曾經一次次出現在你我他的嘴裡。它就像一把尚方寶劍,一旦孩子承受某些委屈又沒法合理解釋時,就會出現。


例如,孩子在家偷玩電腦被家長髮現,或者在校期間與同學鬧彆扭老師因此請家長“喝茶談事”......


某些“家教甚嚴“或者”面子第一“的家長,就極有可能對孩子嚴加斥責甚至反覆打罵,就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某種負面影響。


而孩子一旦認為我讓父母親蒙羞了,或者我不是”稱職“的孩子,我有愧於父母。


這就成了一種毒,即便長大成人,”毒性“也會時不時發作,影響他的自信與性格。


面對這種毒,我們要做的是把責任還給該承擔的人。換句話說,父母該承擔的就是父母的,我們沒必要自己扛。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2.不必為父母的任何情感買單


我必須讓父母開心;讓父母開心是我必須承擔的責任。


如果內心存有類似想法,那麼很可能,你已經中了這種毒。

會導致什麼後果?


只要父母不開心,你就會充滿負罪感。尤其在父母與兒子、媳婦相處的問題上,這類情形會比較突出。


舉例來說,我的同事張強的媳婦決定春假期間要進行裝修,所以想請父母暫時搬離,去出租房住一段時間。


父母雖說沒有反對,但私下裡總對張強說,我倆年紀大了,哪經得起搬來搬去的折騰。現在的新房不裝修照樣可以住。


張強內心深處覺得讓父母不開心是自己不對。


請問,他需要為此買單嗎?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告訴我們,不必犧牲自我的合理需求來為父母的某些情感買單。


否則,你將會常常生活在痛苦之中。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3.剷除錯誤的觀念

我們之所以很難在行動上邁出正確的步伐,往往是思想上沒有剷除錯誤的觀念。

有毒的土壤,只能種出有毒的農作物。

封建社會遺毒之一,便是愚忠愚孝。沒有原則、犧牲自我,以此來踐行忠孝,這邊是觀念的錯誤。

孔子曾經對她的學生說,曾參來了不許他進門。為啥?

孔子就講了一個故事,舜作兒子時,父親用小棒打他,他就站著不動;父親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親想殺他,他就無論如何都不出現。

這才是真孝順。

愚昧的人以孝的名義讓父母犯了更大的錯誤,這是假孝。

觀念不對,努力白費。

02 我是家的一分子,也是我自己


1.給自己的空間畫出紅線

田間的豆苗,如果種得太密,就會因為彼此之間搶奪陽光、雨水和營養而互相傷害,最終導致你死我活的結果。

每個人,作為家庭的一分子,需要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領地、領空和領海。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父母可以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嗎?

找回自己,意味著給自己畫出清晰的界限。有個人的存在,才有大家的存在。

張愛玲《傾城之戀》塑造了一個令人心疼的白流蘇。

她死了丈夫之後,在大家庭裡面,簡直要成了多餘的”殘渣“。她跪在母親床前求救,得來的只是冷冰冰的不做聲。

在”有毒”父母面前,她的自我邊界是模糊的。所以,白流蘇後來為什麼要自我抗爭?

為的是給自己築起一道邊界。這道邊界,意味著獨立和自我尊嚴的存在。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2.學會非辯護性回應


當然,現實中依然無法迴避”有毒“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某些衝突。


一位北京的朋友告訴我,她曾經遇到過一對”有毒“的父母把自己的女兒逼得舉步維艱。

這對父母對自己的小兒子寵得不得了。


女兒獨自一人在北京創業,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可是母親一心只想著小兒子。


先是要求女兒出錢給小兒子辦婚禮,承擔住院生子費用。接著,小兒子要養家了,又哭哭啼啼說,你就這一個弟弟,要是不給安排好工作,自己也不活了。


迫於無奈,女兒只能掏錢給弟弟去開店。因為不善經營,一大筆債務最終落到了女兒頭上。


其實,這位女兒不必如此”自討苦吃“。不妨用非辯護性回應。


不理睬父母的要求是不孝順的,可是不顧自己承受能力一概答應卻是盲目的。


女兒可以怎麼回應呢?


媽媽,您心疼弟弟,我也一樣。可我現在覺得您現在的要求有些搞笑,因為我根本無法辦到。


女兒現在一個人創業,已經揹負著沉重經濟負擔了。弟弟已經長大成人,我們要相信他,給他機會,他有能力自己養家餬口。


非辯護性回應,擋住”有毒“父母的堅船利炮。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03 拋棄自我懲罰


1.應對憤怒和悲傷


我們必須承認,無論你做得多好,總有一些事會讓我們在某些時刻產生憤怒和悲傷的情緒。

負面情緒不是不能有,而是要對此做出正確管控。


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進行正確識別和掌控。比如,當你發現好朋友獨自坐在窗前,你能感受到他的黯然神傷嗎?


當我們為”有毒“父母承擔不該承擔的責任時,能識別自己內心悲傷與痛苦的感受嗎?


只有當我們能主動識別這些情緒和感受時,才能拋棄自我懲罰。好比工兵們先要藉助設備探查並找到地雷,然後才有可能排除地雷。


父母老了,子女們也非常孝順,但他們因為性格不合經常吵架,你會不會因此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不會。那就對了。


最殘酷的家暴不是拳打腳踢,而是“父母有毒”



2.對自己負責


這不是一句口號。告訴自己,我是父母的子女,也是獨立的存在。所以我對自己的喜怒哀樂全權負責。


如果像那首歌唱的“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如果你說,我願意。好吧,前提是你真心願意。


面對“有毒”的父母,我們要做的是真心對自己的一切負責,而不是為了父母,默默忍受一切,那其實是懲罰自己。


你有贍養父母、孝敬老人的理由,你也有擺正自己、活出自我的藉口。

不!這絕不是藉口。


誰為誰犧牲,誰為誰滅了自己都是不道義,因為活著,我們無需自己騙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