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終家長都會選擇要幫娃寫作業

為什麼最終家長都會選擇要幫娃寫作業

為什麼要幫娃寫作業?作業不是娃自己的事情麼?

能問出這樣問題的家長,不是太年輕,就是太幸福。要麼就是常年飄在雲端的豬隊友。

當年,沒做過弊的學生生涯,是不完整的。

如今,沒有幫娃寫作業的,家長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學神家庭除外)

曾以為自己是最與眾不同的佛系媽媽,有著靜待花開的大徹大悟大智慧。但隨著自家娃一日日長大,終究,佛系的白蓮花,也會被周遭的殘酷逼成一個張牙舞爪的兇婆娘。

然後,在抓狂和自省中一點點淪陷,最終成了那個幫娃寫作業的家長!

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如下來自一個媽媽的自白,看大家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幫娃寫作業的不歸路!

1、一切始自潤物細無聲的春風。

娃上幼兒園了,這一階段是母慈子孝的黃金階段,和藹可親的老師時不時佈置一些增加親子關係的小手工,讓媽媽帶著寶寶一起做。

其實,這一切都是精心準備的鋪(quan)墊(tao),是幼兒園老師給小學老師們打前站。讓媽媽和寶寶在含情脈脈的環境下,有了共同完成作業的美好回憶。

此時,年輕媽媽出手幫忙做手工,幫得天經地義,幫得引以為榮!

於是,從一開始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認知,有些回家作業,要大家一起做才溫馨。

為什麼最終家長都會選擇要幫娃寫作業

2、關於底線的淪陷

進入小學,意味著戰鬥打響了。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就隔著一場幼升小。

但戰鬥的最開始,無論是年輕爸爸還是年輕媽媽,作業是娃的事情,這一點是共識。

沒事幫娃寫作業?我有病吧!

但,所謂娃的事,也是孃的事。

無論耐心還是狂躁,娃的作業就在那裡,有增無減。

無論佛系還是狼系,老師的要求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無論哀怨還是憤懣,隊友和手機總捆在一起,若隱若現。

是眼睜睜看著娃作業被不停退回重寫,加倍罰抄,不停接到老師投訴電話,告狀短信,還是奮起出手,拎起娃衣領,咆哮著向前衝鋒?

當媽的,一定會掂量掂量。

這一掂量,就從溫柔的年輕媽媽蛻變成彪悍的老母親。

老師還沒有放棄你家渣娃,你怎麼能隱身背後翹著二郎腿兒,磕著瓜子兒看電視?那是老年人的行為模式。身為中流砥柱的老母親,怎麼能和隱在雲端的隊友,以及跳著廣場舞的太上老母親們一般?

最終,無論是自願的還是被形勢所迫的,每一個奮筆疾書的讀書郎,背後都站著一位虎視眈眈的老母親。(再次強調,神的家庭除外)

一旦站在了娃的背後,該出手的時候自然出手!

最開始,只是指導作業,但是擱不住娃的各種磨蹭,糾結,拖延。

於是,站在娃背後的老母親,開始主動幫娃處理一些邊角料的工作。

畢竟,在幼兒園階段,曾經有著共同完成任務的美好回憶。

比如預習作業中的查字典,找資料,比如各種資料的按要求粘貼,以及計算核對等。甚至,幫忙擬了作文草稿,讓娃仿(chao)寫,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當年,孔乙己老人家曾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如今,陪讀的老母親也會怒目圓睜,提高了尖嗓門,氣急敗壞的表示:“我只是幫幫忙,讓他早點弄完早點睡覺,怎麼能算替他寫作業呢?陪讀的苦儂曉得伐?”

“作文不是娃寫的?你看下那小東西本子上哪個字是我寫的?要不下次作文你來!”

“You can you up,別瞎扣帽子,有空一邊玩手機去!”

為什麼最終家長都會選擇要幫娃寫作業

3、邊角料的延展

這一屆老母親從小作業寫到大的,和上一屆不一樣。我們小時候寫作業他們看電視,而現在我們盯娃寫作業,他們依舊看電視。這相當符合慣性定律。

據說現在學校有一個佈置作業的APP叫:“一起作業”,這個名字真是太貼心了。

作業要一起做才帶感。

從邊角料開始,陪讀老母在日日地動山搖的嘶吼中,心中的底線也開始動搖。

邊角料能不能再整點大的?

畢竟,咱只是套上了後媽的脾氣和嗓門,心還是親媽的,娃若睡得太遲,咱也會心疼的。

看著娃沒來得及填色的美術作業,和離結束遙遙無期的語數英作業。老母親拿出蠟筆就開始塗色。自己塗還不夠,一把拽過隊友,“來證明你曾經為娃的學業付出過,請從蠟筆塗色開始”。

一但爹孃從幕後的協助,演變為出手相助需上交老師的作品,這意味著,某些東西從量變突破到質變。這就不是簡單機械翻翻字典那麼簡單了,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

首先,要對接娃本身的水平,其次,要符合老師的要求。

前者難,後者更難。

比如,隊友為了切合娃的水平,第一份美術作業就被老師退回重畫。

重畫,也是隊友的事情,誰讓你水平不達標!

幫娃寫作業,要高仿!高仿!懂伐!

為什麼最終家長都會選擇要幫娃寫作業

4、最終,都是要徹底淪陷的

從最初站在娃身後的家長,變成伸出手拖著娃的雞血鬥士!中間只隔了一堆作業。

一旦出手,無論是美術塗色還是語文罰抄,就再無回頭之路。

既然已擔了虛名,就該打正經主意了。幫忙寫作業也有寫出水平,寫出謀劃,寫出格局。

尤其到了高年級甚至初中,幫忙寫作業不能滿足於高仿,而需要一種時間規劃的策略。

誰說到了初中,家長就淪為老媽子,什麼都做不了?別妄自菲薄了,幫娃解決抄寫問題,還是很有用處的。

朋友兒子上初中,學校是好學校,老師很負責。但當每一門可的老師都很負責的時候,你懂得,那感覺太酸爽。所以,老母親就要出手了。

娃的時間有限,必然有所取捨。部分二線課程老師的KPI就由老母親來承擔了(別問我哪些是二線,大家都不容易)

媽還是親的好。

這一屆老母親尤其好,小時候模仿家長的筆跡簽名,長大了模仿兒子的筆跡抄寫。在模仿中再次刷新了母愛的境界!

為什麼最終家長都會選擇要幫娃寫作業

別問老母親為什麼要幫娃寫作業,陪娃讀書路,誰陪誰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