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敢生病的中年女人,還是病倒了

那個不敢生病的中年女人,還是病倒了

人到中年,上有老小有小,不敢生病不敢休息。

然而,不是你不敢,事情就不會發生。

她,本以為咬咬牙,熬一熬什麼困難都能挺過去,但這次天不如人願。

1、

坐在病房的走廊,她有點恍惚。一切彷彿都不那麼真實。“這是他嗎?!”

上午,看病就像一場電閃雷鳴的相逢。走進房間前,她曾期待一次舒暢的重逢。原本她並不指望他能記著她,畢竟醫生的病人很多,當年小小的她未必起眼,但他確是她記憶中最nice的醫生。她希望,和當年一樣,這個記憶中格外耐心的帥氣男醫生能幫她解疑答惑。畢竟,自己年輕時第一次肺炎,就是被年輕的他治好的。

然而,重逢的第一眼,她就察覺到了不對勁。同樣的醫院同樣的位置,眼前的中年男醫生除了輪廓帶著一絲是似而非的熟悉,整個人都散發著完全陌生的感覺。不是如浴春風的舒適,而是令人戰慄的狂躁。

原本,她打算詳詳細細敘述一下三週來的病情發展簡史,記憶中的他是特別有耐心的,可才說了半句就被截住了話頭。接下來,一切都是雷厲風行的節奏:快速問答,迅速聽診。她努力跟著他的速度,生怕慢了半拍,對面的男人就會一道閃電劈將過來。

彷彿一眨眼的功夫,她就被打發出了房間,手裡還拿著一堆新開的檢查單子。

她深吸了一口氣,她需要定一定神。

那個不敢生病的中年女人,還是病倒了

2、

決定去這家醫院前,她經歷了一個難熬的夜晚。咳嗽了三個禮拜,每一晚都安慰自己:睡一覺就好了。但現實總是殘酷的,第二天咳得一如既往。

終於,她咳到了無法入眠的地步。失眠的焦慮再加身體的難受,她躺在床上,開始胡思亂想。

網上靠譜和不靠譜的信息如閃電般在她腦海中劃過:年初因一場感冒而離去的老人讓人唏噓,新近一篇記者的住院日記,用上了向死而生這樣的字眼。她突然開始為自己擔心。

若自我安慰麻痺不起作用,敏感的中年女人很容易進入另一個極端。各種可怕的念頭如毒蛇般纏繞過來,黑暗中的她,體會到了人生的驚恐。

早上醒來,她連呼吸都小心起來,壯了壯膽,毅然決然地向老闆請了足足一天假。

職場行走,如履薄冰。特別是年底考核的關鍵當口,更是步步驚心。此時,敢奢侈地請一整天假,顯然是覺得自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了。

其實,人到中年,堅強外殼下,都藏著一顆怕死的心。

3、

原本,她不至於那麼狼狽。

三週前,連續加班的她已有了感冒的苗頭。身體發出警告提醒她不應該再參加公司小組戶外拓展活動。但中年人慣性思路,身體的感覺是可以被忽略的。年底是績效評定的關鍵時刻,怎麼可以缺席小組團建呢?

盤了盤娃明年培訓班的支出需求,掐指算了算加薪的可能,她咬了咬牙,參加!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會為了Happy而Happy。年終團建,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心事。哪怕是當年體育課偷懶的“慣犯”,如今團建運動項目也表現相當積極。大家彷彿約好似的,非常時刻都非常吃得起苦。畢竟,老闆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幸老天爺一場大雨,非常公平地把所有人都澆了個透。老闆捏了捏被雨水打溼的頭髮,不耐煩地做出了提前撤離的決定。於是,那些各自懷著的鬼胎都一併被無情的雨水沖刷到下水溝中去了。

而她,毫無懸念的感冒了。

那個不敢生病的中年女人,還是病倒了

4、

淋雨感冒,本是件小事。

奮鬥在工作和帶娃一線的老母親堅定的認為,只有那些長不大的寶寶丈夫才會把感冒當回事。

所以,她並沒在意,一點都沒有撒嬌向老闆或者老公要求停工的意思。感冒不是請假的理由,更不是不帶娃的理由,這是中年老母親的覺悟。

她忘了年初看那則北京感冒故事時,曾信誓旦旦的說,有病一定要去正規大醫院看。

正規大醫院?那是孩子感冒第一時間需要去的地方,吃藥打針上全套,不敢耽擱一分一秒。而中年老母親早已被歲月打磨的皮糙肉厚,有閒工夫去醫院,不如多喝水,再不濟門口藥店或者不用排隊的社區醫院開點藥。至於多休息,那是沒有的事。

白天正常上班,調理氣息。晚上到家吼哇作業,照舊吼得震耳欲聾,一點都沒有生病的樣子。到了夜深,一邊咳嗽,一邊追劇治療被娃作業傷害的心靈。第二天一早,又是一個精神振奮的咳嗽老母。

但,並不是每一次慣例,都有慣例的結果,比如這次被大雨打斷的團建,再比如沒有自覺痊癒的感冒。

把家門口買的藥,和社區醫院醫生開的藥都吃完後,她再也無法自我麻痺了,覺得快要把自己的肺都咳出來了。

5、

她不得不停下來,認真考慮去一趟醫院。

於是她想到了他,自打生了娃,她再沒有去過這家醫院,但在她的心裡,他應該算最靠譜的醫生。

所以,便有了這一次重逢。

青年相遇,中年重逢,彼此身上都帶著厚重的歲月油煙味兒。

她不再是羞答答的小姑娘,而他也成了一個不耐煩的中年大叔。

可以和一遍遍給娃講作業的殺傷力相提並論的,大概就是一天天回答無數病人無數個大同小異的問題。所以,歲月讓她焦慮,同樣也讓他狂躁。

那個不敢生病的中年女人,還是病倒了

6、

拿著他開得單子坐在病房走廊等待做肺功能檢查,她終於安靜下來。

只是短短一個照面,至少他已經診斷出自己的咳嗽並沒有那麼嚴重,做兩個檢查就可以確診。雖然他不屑於多說一個字來安撫,但她還是相信他的診斷。

醫生只是醫生,告訴你病不嚴重,做什麼檢查,你就可以走了,問那麼多,即便醫生不煩,下一個病人也會惱。小孩子的情緒安撫有家長負責,而家長病了,情緒則由自己負責。畢竟,自己只是他一個普通病人。

看著安靜的病房,她突然想,如果真的是肺炎,像當年一樣在這裡住個院也不錯。至少,不用每晚盯作業了。

……

當所有檢查昨晚時,她已經不那麼焦慮了。 排隊等候醫生看結果時,她盤算著要不要和他相認。

但相認了又怎樣呢?她望了望等候大廳裡的人群。

7、

人到中年,沒有那麼多驚喜。

離開醫院時,她鬆了口氣。今晚繼續盯娃作業,明天繼續上班。

下週,下週再來複診一次吧。

那個不敢生病的中年女人,還是病倒了

猴年媽曰:陪讀老母心靈放鬆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