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一直以來,口袋君發現:

對於普通中國觀眾而言,一部電影獲獎,並不構成

“非看不可”的理由。

即使是電影行業最高獎“奧斯卡最佳影片”,

其實就是名氣比較大,但真正看過完整電影的,在影迷圈也並非大多數。

回顧過去12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無論是觀看率,還是當年獲獎後的討論熱度,其實都不算太高。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不相信?我們來投個票!

本質上來說,

奧斯卡最佳影片帶有很強的美國和西方中心論的意識形態。

細究奧斯卡評委們的組成,

一方面,演員佔據大頭;

另一方面,高曉鬆口中的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佔據絕對主力。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他們所關注的題材,和普通中國人的觀影口味往往大相徑庭。

因此,過去12年間,

僅有6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引進過中國內地。

票房表現最好的是去年引進的《水形物語》,最終報收1.05億人民幣。還鬧出了“小黑裙”的尷尬事件。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在屢創票房新高度的內地影市,這樣勉強過億的成績只能算是不溫不火。

不過,今年的奧斯卡種子選手,有點不一樣。

目前,

離2019年奧斯卡盛大舉行的日子(2月24日)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頒獎季風向標出爐。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8部提名奧斯卡最佳的影片中,有三部在頒獎季中脫穎而出,那就是

1)Netflix黑白大作《羅馬》

2)公路喜劇片《綠皮書》

3)皇后樂隊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口袋君三部都已看過。

不得不說,這三部奧斯卡種子選手都有很強的時代背景,都很不錯。

如果我是學院評委,

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我會選擇

綠皮書

Green Book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5星/90分。

對於,大多數吃瓜群眾而言,在看完一部電影后,所能想到的形容詞是非常貧乏的,90%的情況下,都會選擇這3個字:

01

真好看

無論你是閱片量上4位數的影迷,還是隨便打發時間的普通觀眾,都會覺得《綠皮書》真的很好看。

由於對此片好看的程度估計不足,

口袋君原本準備打算睡覺前,就先看半小時,然而這部公路喜劇片卻有著令人慾罷不能的上癮節奏,始終狠不下心去按“關閉鍵”,熬夜一下子看完了。真的不是一點點好看!

如果用五個字來提煉出這部影片的精髓,

那就是簡·奧斯汀的那部著作:傲慢與偏見

事實上,

哪怕是最親密的夫妻,階級差異所引發的偏見,往往是吵架的一大主題。

這也是此片最讓人感同身受的一點。

一位來自紐約Bronx區的意大利裔白人大老粗,他是個一小時能吃下26個漢堡的大胃王。

為了賺1000美元,做了八週的專職司機。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老闆是一位受過精英教育的頂尖黑人音樂家,對於生活的所有細節極為挑剔。

兩人在上世紀60年代,深入種族歧視極為嚴重的南方腹地巡迴演出。

對於歷史和角色身份敏感的影迷肯定感受到了:

這是一部從人設上,就充滿激烈矛盾的作品。

兩個人的背景,堪稱是一對反義詞。

身在一個典型的意大利大家庭,

白人司機Tony Lip用詞粗俗、酷愛垃圾食品、生活粗糙。

與《老友記》中的Joey很相似。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而“單身貴族”黑人音樂家Don Shirley說話優雅,酷愛乾淨、精緻而紳士。堪比《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階級、種族、受教育的差異以及一路囧途的麻煩讓此片笑料百出。

其實,剝掉影片種族的外衣,《綠皮書》的內核簡直堪比愛情輕喜劇。

司機也從一開始對這位舉止高雅的黑人存在偏見,慢慢被這位藝術家的才華與風度所折服。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藝術家原本也看不上司機各種言行舉止,但最終也被對方的真誠和善良感動,開始向對方敞開心扉。

兩人,時而像一對父子:

黑人音樂家教導白人大老粗要講禮貌,不要每句話都帶髒字。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時而又似一對師生

白人司機寫家信時,經常詞窮,黑人音樂家出口成章,寫出來的文字讓白人老婆看到熱淚盈眶。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當然,保鏢、司機、跑腿的工作,白人司機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從某種程度上,

他倆的關係很像好萊塢經典愛情片中,

處於不同階層的男女CP,在相處後,居然互相吸引 十分類似:

兩個彼此看不起的人,慢慢學會接納對方,這個過程溫馨且令人感動。

最有意思的一段就是:車上是否吃肯德基的互動。

大大咧咧的白人司機不斷地慫恿黑人音樂家在車上吃KFC大雞腿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而黑人音樂家受制於自己的偶像包袱,

從一開始的拒絕,到欲拒還迎,小心翼翼地吃起美味的垃圾食品,

再到最後釋放人性,將雞腿扔出車窗。真的很可愛!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讓高高在上的貴族幹一件窮人才會做的荒唐事”,

令口袋君想起了

當年在《泰坦尼克號》上,小李子慫恿凱特朝大船吐痰的經典橋段。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從本質上來說,“傲慢與偏見”是根植在人類本性中的。

在飛機,鐵路還沒發明的年代,人類分佈在世界各地,

因此難得有一個外來人,在互相不瞭解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一些

“表面可見的偏見”來降低認知成本。

隨著全球化的開啟,

如今的中國街頭再也不會出現上世紀60年代“不許圍觀外國人”的標語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全人類漸漸達成這樣的共識:

每個族裔都有各色各樣的人。

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不能以容貌和膚色取人。

然而,

單單是讓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常識,美國在歷史上卻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綠皮書》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成為奧斯卡大熱門,口袋君覺得最大的稀缺性就是:

02

笑著談論沉重的歷史傷痛

縱觀全球,

幾乎每個國家都有很多沉痛的歷史包袱,有些包袱重到至今還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然而,對於這些傷痛,

大多數人要麼選擇迴避不討論,要麼苦大仇深地進行教條式的紀念活動

《綠皮書》則以輕鬆歡快的方式,來講述當年美國種族隔離的沉重傷痛,實在是最好的呈現方式。

將歷史的錯誤,真實地還原現場,

以一種通俗歡愉的方式,拍出來給下一代看,

這樣,美國人就不會再也犯這樣的錯誤了。

好萊塢電影人

再次用自己的勇氣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影片的兩位主角在現實中,都有原型。

這本如今看來荒誕無比的《綠皮書》本身也在歷史上存在過。

1936年,紐約黑人區,

一位名為維克多·格林的郵遞員出版了第一本黑人旅行指南,名為《黑人旅遊綠皮書》,上面列舉了願意為黑人提供服務的酒店、商場和餐廳。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在前言中,格林寫道:

在不久的將來,這套書將不會再出版。到這本書停止發行的那天,我們的好日子就到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被尷尬歧視之苦。

直到30年後的1964年,

《民權法案》頒佈,敲響種族隔離制度的喪鐘後,《綠皮書》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顯然,這本書見證了那個畸形的年代。

電影中的兩位主人公,

從紐約一路南下,驗證了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有多嚴重:

一開始有錢的黑人音樂家還能住上高檔酒店,

但抵達南方後,只能穿著西裝住爛賓館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到了肯塔基州不被允許用“白人廁所”,喬治亞州不給他試穿西裝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再到阿拉巴馬,

儘管是被請來演奏的座上賓,但就因為他是黑人,連和白人一起吃飯的資格都沒有了。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更令這位黑人音樂家崩潰的是,

白人歧視他也就罷了,連黑人都視他為“異類”。

片中,Tony Lip的車在公路上拋錨,於是只得停下車修理。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身著高級禮服的Don Shirley等在路邊,正好看到農田上勞作的黑人奴隸,雙方互相對視!

奴隸們像看怪胎一般地看著 這位有白人服侍的黑人音樂家,讓他頗為無奈和尷尬。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的確,在那個年代,品味、財富、禮儀、教育程度能做到像他這樣的黑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身份認同深深困擾著他,令Don Shirley備感孤獨。

通過黑人音樂家的視角,

影片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國不同族裔、不同階級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真正形成了一幅幅生動又寫實的社會風情畫。

與此同時,一位伴奏的大提琴演奏者向白人司機透露:

Don Shirley呆在紐約演奏賺到的錢,遠遠比虛榮的南方白人僱主要多很多,這趟南下之旅其實是他主動要求的。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鋼琴才華來告訴所有白人:

黑人並不一定都是下等人。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即使這樣做,會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極具下降,甚至將自身置身於危險之中。

因此,正如影片的臺詞所言

“改變人們觀念,需要的不僅是才華,還有勇氣”。

任何時代,每個角落,每種制度上,觀念的改變都相當不容易!

需要很多勇敢的人,不斷挑戰世俗,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來說服,才會慢慢發生。

比如:

《黑豹》、《摘金奇緣》以及好萊塢如火如荼的#MeToo運動。

不過,

《綠皮書》最打動我的並非黑人音樂家的勇氣之旅,而是影片的間奏:

03

對書信時代的緬懷

在評論大賣6.3億元的《來電狂響》時,口袋君曾這樣讚揚道:

此片最棒的一點,就在於引入了兩個世界。

餐桌上,是貌合神離的發小們。

餐桌外,則是作為間奏的眾生相。

兩個世界一張一弛,相得益彰,非常戲劇化!

因此,對於一部電影來說,

核心劇情構成的“正曲”固然很重要,

但是,段落之間過渡的“間奏”若也能拍得好,絕對是令人難忘的點睛之筆。

由於是一部公路片,

《綠皮書》在城市與城市轉換的地方,

以閱讀白人司機撰寫的家書,作為影片的“間奏”,反而成為全片最暖心的部分,充滿了對書信時代的緬懷。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一開始白人大老粗並沒有想好給妻子寫信,之後,在黑人音樂家的感召下,覺得自己也更應該表現地有點文化修養。

不過,書到用時方恨少。

剛一下筆,Tony Lip就感覺自己報流水賬報到詞窮了。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於是,精通各類GRE詞彙,知識修養極佳的黑人鋼琴家,決定幫助他。

結果,大老粗寫給老婆的信是越寫越好。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可能口袋君自己是文字工作者的關係。

對這些美妙的話語特別敏感,大家可以感受下他的寫信水平。

When I think of you ,I’m reminded of the beautiful plains of Iowa.

當我想起你時,我就想起愛荷華美麗的平原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breaking my spirit.

我倆之間相隔萬里,讓我心碎不已

My time and experiences without you are meaningless to me.

沒有你陪我渡過這段時光,一切都顯得毫無意義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 was easiest thing I have ever done.

當年愛上你,是我所做過的所有事情中,最容易的一件。

I would count the hours,minutes and seconds until you are in my arms

每時,每分,每秒,我都在心中倒數與你重新相會的時間。

怎麼樣,黑人鋼琴家有點水平吧!

雖然乍看起來有點肉麻,但一旦放到電影的劇情中去,再配上他演奏的鋼琴曲,這些文字一下就變得深情款款起來。

不得不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興起,

讓我們隨時隨地,

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中的人,進行實時聯繫,

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副作用:

人類開始漸漸失去了“離別情”。

如果沒有離別,那相聚的意義又何在?

要知道在詩歌最為鼎盛的中國唐代,“離別詩”是一種單獨的類型。

然而在這個時代,我們再也沒有場合吟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而就在20年多年前,郵票與信封構成的書信時代,實在令人懷念!

那時,人們親手用筆深情地書寫,寄託自己滿滿的相思;

收信人耐心的等待,一切來自遠方的聯繫,都顯得那麼珍貴!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見字如面、一封家書抵萬金、N封情書才能追到心上人!

而這部《綠皮書》,便帶我們重溫書信所帶來濃到化不開的情感濃度,在如今這個人情越發淡漠的快餐時代,實在令人動容!

綜合來看,關於這部《綠皮書》的核心概念,可以開出這樣一個腦洞:

將《老友記》中的Joey,和《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膚色變黑放到一輛車裡,在上世紀60年代,來一場深入美國南方腹地的六週公路旅行,會怎麼樣?

如果我是奧斯卡評委,今年最佳影片就選《綠皮書》!

《綠皮書》就像一顆綠色石子,投入如今種族關係壓力巨大,黑白分明的美國社會,激起了巨大的聲浪。

能在短短的130分鐘的時間內,

將種族問題、歷史包袱、藝術文化、家庭責任這麼多嚴肅的宏大命題,用如此輕鬆歡快的方式,統統探討到深入骨髓的深度。

《綠皮書》這部電影不是一般的厲害和好看!

小金人事宜,附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