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年貨,人情味正被科技打敗

買年貨是中國人過年諸多“儀式感”的事情之一,但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互聯網化,在線上逛電商“年貨節”則慢慢成為一些人買年貨的首選。但是,沒有人擠人的年貨現場,沒有春節味道的超市背景音樂,線上購物體驗總是少了點什麼。

买年货,人情味正被科技打败

中華大地開始紅紅火火迎接新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人情味”的超市為什麼活不下去?近期,曾一度比家樂福還要大的百年老店Tesco公佈了正式的裁員計劃:預計裁員規模9,000人,關閉90家門店,並對剩下店面的佈局做出重大調整,營業時間將被縮短,總部辦公室崗位將被精簡。據外媒報道稱,Tesco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縮減開支的改革,目標是節約1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33億元)成本。

說起Tesco這家超市,其實早在2014年,就曾因深陷財務造假醜聞,將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業務“賣身”給了華潤萬家。此後,Tesco先後撤離美國、韓國、日本等市場,稅前利潤也從40億英鎊大幅降到1.45億英鎊。

Tesco的大規模裁員,似乎只是線下超市生意不景氣的一個縮影。為了追求效率而取代充滿人情味的超市購物體驗,這是Tesco迫不得已的選擇。正如英國獨立報評論所言,“如果一個預算有限的退休老人,想在超市裡隨便走走逛逛跟店員聊天,最終只買幾片熟肉,這些人將不再是Tesco的目標客戶了。”

不僅如此,超市的“人情味”更在讓步於無人便利店。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一直沒有停止擴張從線上到線下的零售野心。據官網顯示,亞馬遜旗下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已在西雅圖、芝加哥、舊金山開設共9家店面,目前仍在逐步擴張中。與之相較的是中國初代無人便利店的大規模“死亡”,回顧2018年,猩便利、七隻考拉、果小美等無人貨架企業陸續傳來裁員消息……

初代便利店輪番消失,問題出在哪?一個原因可能是線上線下購物渠道並沒有完全打通。

买年货,人情味正被科技打败

儘管消費場景、購物體驗的在變化,但藉助科技堅守“人情味”才會更懂消費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方面,Amazon Go主打的是不用排隊、沒有收銀臺的“買了就走”購物體驗。進店時,顧客需要通過亞馬遜APP掃描二維碼進門,購物結束後不用經歷結賬的步驟,直接走出店鋪即可,分佈在店內的高科技攝像頭、傳感器將記錄購物全程。購物賬單會在稍後傳到AmazonGo APP上,方便顧客查看。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線上購物APP,一個則是線下的高科技配置,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國內諸多無人便利店的“無人”則僅僅體現在顧客代替收銀員之上,和“自助購物”差別並不大,只是將無人貨架的規模擴大而已。沒有線上APP,又缺乏技術配置,事實上,國內無人便利店並不能真正提高購物體驗和效率。換句話說,只是少了收銀員,排隊依舊。

除了缺少線上線下協同進行的購買過程,技術成本過高也成了國內便利店進一步升級的一大門檻。據外媒報道,首家AmazonGo僅在硬件方面的成本就高達一百萬美元,加上先進的技術,傳統便利店難以複製其營業模式。畢竟,亞馬遜財大氣粗,無人便利店只是其零售佈局中的一環。

關於無人便利店,雖然市場上不乏對Amazon Go的一味模仿,但也有針對無人便利店的反對聲音。比如前阿里巴巴CEO就公開表示說:“人不是成本,人應該是投資。要是做無人便利店還不如搞個自動販賣機呢。零售店裡的人,不是理貨員,而是要變成理客員,幫助顧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貨。”可以說,“理客”正是無人便利店缺乏的人情味,也是傳統商超所具有的優勢。

對標亞馬遜,國內電商巨頭也早已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開起自己的無人便利店,比如阿里的“淘咖啡“,京東的“京東X無人便利店”等,而2016年就入場的繽果盒子也已正式投入市場,這些無人便利店的出現,似乎更接近“拿了就走”的購物體驗。不僅如此,由於打通了線上線下的購物渠道,線下的無人便利店也實現了線上的引流,這些都在或多或少的改變著整個零售業。

值得一提的是,無人便利店已經開始受到資本的關注。據媒體報道,繽果盒子在全國已經開設了500多家店面,而據企查查的數據,2017年GGV紀源資本領投了超1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2018年1月復星資本領投了約5.1億人民幣的B 輪融資。

正是由於整個零售業的蛻變,傳統商超才因此受到重挫,電商在線上獲客的同時,還將觸角延伸到線下,並不斷通過線下渠道引流到線上。今天的消費者,生活方式正被冰冷的科技而改變,也許確實缺乏“人情味”但卻更為高效。

究竟是要速度還是要溫度?隨著消費場景的改變,購物體驗的改變,傳統商超或許應該在堅守“人情味”的同時藉助科技手段更懂消費者,而無人便利店在提高購物效率的同時,也應該思考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無人”。從這點上來說,傳統和創新並不矛盾。畢竟,新零售變革的出發點不能離開“人”,不能離開消費者需求。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