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看脸色在官场中的重要性!


论看脸色在官场中的重要性!


混迹官场这么多年,我相信我们亲爱的读者中一定隐藏着看脸色高手。

今天偶然路过组织办,听到我们乡的组织委员正在“教导”李庄的村支书李直耿。

“白部长讲话的时候你不该一直插话的呀,对领导太不尊重了!”“领导要下手拿刷子给李二毛家粉墙你干嘛抢过来自己干?怕领导弄脏衣服?还是想表现你自己?你不知道后面有拍照的吗?太不会维护领导形象了!”“你没看到白部长从面带微笑变成面无表情了吗?我给你使眼色都快翻出白内障了你都没反应!”


李直耿支书被比自己还小十几岁的组织委员“教导”得脸红一阵白一阵子,像个犯了错的孩子。

李直耿这是犯了不会看领导脸色行事的大忌!其实看脸色行事是我们必备的一项技能,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学会看脸色都能让我们更好沟通,少栽跟头。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这条职场法则:看脸色!

一、会看脸色有多重要?

重要到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你信吗?

看过鸿门宴的人肯定都知道,如果刘邦没有看懂张良的脸色或者误判了项羽和范增的脸色,估计小命要丢在那了。鸿门宴上刘邦把看脸色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他注意力高度集中得察看项羽、范增和张良三人的脸色,生怕漏掉一丁点儿信息,项羽的犹豫、范增的必杀、张良的提醒,他都深刻领会并加以利用最终得以逃脱。


论看脸色在官场中的重要性!

还有周亚夫因为一双筷子被汉景帝所杀的故事。汉景帝是因为一双筷子而杀周亚夫吗?显然不是。其实,是筷子背后的原因,让汉景帝起了杀心,通过筷子汉景帝看到了日后年幼的储君压制不住居功自傲的周亚夫。耿直的周亚夫如果能看懂景帝脸色,低调做人,表现出绝对的忠诚,就像军功卓著的汉代名将卫青一样,也许结局会不一样。


二、中国人交流离不开脸色

首先,我们中国人说话办事都喜欢含蓄,喜欢铺垫一下或者绕个弯子再把意思表达出来。特别是在领导岗位待久了的大领导,待的时间太长都快成精了,说话往往滴水不漏,让人摸不懂其中的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看懂领导脸色,仔细揣摩其中的意思了,而不能单纯理解为字面意思,否则是要办错事情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女生,单纯可爱,毕业后去了一家公司给一位部门经理当秘书,刚上班的时候工作特别认真积极。有一次,办公室来了一位客户找经理谈事情,她在旁边端茶倒水热情服务。说话间,部门经理让她去把桌上的文件拿给隔壁小张看一下,说完还微笑的看了她一眼。我那同学就赶紧去部门经理办公桌上找文件,可桌子上一份文件都没有,只有一本晃眼睛的杂志《妇女之友》!

部门经理看她一直在找还没有出去就又说到:“就是你手下那本,给小张拿去吧。”我那同学一脸疑惑的拿着那本《妇女之友》走出了办公室,竟然真的把杂志给了男性同事小张!!

其实领导的意思很简单:你出去一会儿,我要跟人家单独谈谈。你想想,如果直接让你先出去待着那是比较尴尬的,领导苦心找送文件的理由也是为你着想不是?

后来,我那单纯可爱的女同学自然是被调离了秘书岗位。


论看脸色在官场中的重要性!

其次,话要结合说者脸色听,否则你理解的意思可能正好相反。在这里普及一个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的常识,那就是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交流的时候语言只占30%不到,面部表情表达的信息要比语言丰富的多也更真实。这里的面部表情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脸色,只有先看懂了领导的脸色,才能正确理解领导话里的意思。

乡党政办的小胡在这方面绝对有天赋,他刚到党政办工作的时候属于那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人,每次轮到他值班都按时上下班,也没偷过懒。有一日,党政办马主任见到小胡语重心长的表扬了他一番:“小胡啊,你每星期都来一天,把班值得那么好很不错,年纪轻轻好好干啊。”话是好话,可说的时候却一脸的严肃,嘴角还微微下拉。

机灵的小胡立马明白了,马主任这哪是在夸我?这分明就是在警告我,刚上班就不愿意多干活,值完班就溜,这么年轻前途还要不要了?以后即使不该你值班也要多来,给领导倒个茶扫扫地写写文件,你没看领导的办公室都结出蜘蛛网了吗?文件都积累一大堆了吗?

从此,小胡没事就待在单位里给领导帮忙,领导对他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会看脸色的事事顺利,不会看脸色的处处碰壁。既然看脸色如此重要,那么如果实在没看懂脸色又该怎么办呢?


三、没看懂脸色怎么办?

1.要少说多听。

为什么要少说?我们首先得明白,在一个群体当中,话语权伴随着领导权,是领导权的体现,你绝对不能说得比领导还要多,特别是在领导发表意见的时候,听就是了,别插话,更不要当场发表不同观点,不同意的可以私下说。像上面所说的李直耿支书,爱插话,爱发表观点,结果抢了领导的风头。

为什么要多听?虽然语言表达的真实信息不多,但语言毕竟是基础啊。我们还做不到跟任何领导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一个眼神就懂你的地步。而且听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听的越多得到的信息量越大,越能理解说者的主旨。


论看脸色在官场中的重要性!



2.研判现场氛围

对现场氛围的判断也是帮助我们看脸色的法宝,特别是人比较多的时候效果更好。使用方法就是:如果你实在拿不准领导的真实意思,那就看一看其他人的反应,感受一下现场的氛围是活跃的?严肃的?还是悲怆的?等等。

举个例子,当领导说到你的时候,虽然领导一直面带微笑,还全是夸赞之词,但大家却都没有任何反应,个别人还偷偷的笑,导致现场整个氛围十分诡异,那你觉得领导真是在夸你吗?

3.尽量最后发言

在有些场合往往领导讲完话以后会要求我们也发个言表个态,而这时候你对领导的真实意图又把握不准,如果贸然发言很容易说错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如果最后发言,一是可以通过别人更好的把握领导意图;二是可以综合别人发言内容丰富自己的观点,更容易出彩。

相传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就是每次都在哥哥们发言之后再表明观点,每次都能说得很全面很中曹操的意,成了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

以上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即使我们没有看懂脸色,也不至于偏差太大闹出笑话。其实,看脸色的能力也是经历多了日积月累出来的,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多留心,经常反思积累,积跬步至千里,总有一天也能达到察言观色知其心的境界。

文 | 南柯二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