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阮”-(百家姓)

文字-“阮”-(百家姓)

阮 讀音 ruǎn

  • 部首 阝[左] 筆畫數 6 五筆 BFQN

阮(ruǎn-名詞)

(形聲。從阜(fù),元聲。本義:五阮關)

⑴ 同本義 [Wuyuan pass]

  • 阮,代郡五阮關也。——《說文》
  • 按,亦曰五原關
  • 流民欲入五阮關者,勿苟留。——《漢書·成帝紀》
  • 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地理志·五原郡》

⑵ 殷商國名 [Ruan state]。

在今甘肅省涇川縣,為周文王所滅

  • 阮,國名。今陝西 平涼府 涇州是也。——《字彙》
  • 侵阮徂共。——《詩·大雅·皇矣》

⑶ 一種古老樂器“阮咸”的簡稱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古琵琶的一種。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相傳西晉阮咸善彈此樂器,因而得名。現也有三絃的阮。

⑷ 侄的代稱 [nephew]。

阮籍與侄阮咸並有盛名。世稱“大小阮”。後用“小阮”作侄的代稱。省稱“阮”。

  • “賢阮”;
  • 阮家會(喻指叔侄與親朋好友聚會);
  • 阮咸宅(侄子居處的代稱)

⑸ 姓(見下)


阮-ruǎn

⑴ 〔阮咸〕一種絃樂器,柄長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現亦有三根弦的。傳說因中國晉代人阮咸善彈此樂器而得名。簡稱“阮”。

⑵ 〔大小阮〕中國晉代阮籍和他的侄兒阮咸並有盛名,同為“竹林七賢”,世稱“大小阮”。後“小阮”用作侄的代稱,如“賢阮”。

⑶ 姓。

阮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後,以國為氏。

文字-“阮”-(百家姓)

阮國是皋陶的一個裔孫於商朝時建立的諸侯國,其國址在今甘肅涇川一帶。商末,阮國滅,子孫以國為姓。後來,阮氏東遷,漢末三國時期在陳留郡形成望族。兩晉以後五胡亂華阮氏開始南遷,宋元繁播閩粵臺港及越南。如今,阮姓早已遍佈中華大地,而且走出國門,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世界之阮姓絕大部分源出陳留阮氏。

阮姓在中國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為第一大姓。

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緒、阮樅江、阮元、阮嘯仙、阮玲玉等。

源流一

源於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後商朝諸侯阮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這是中華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 後裔子孫在商王朝時期被封在阮國(今甘肅涇川),商末,西岐西伯侯 姬昌率軍滅了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氏,稱阮氏。後來就稱為阮氏。阮國被西周所滅之說可見於《辭海》,但據《 詩經 大雅· 皇矣》載:“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愛整其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崗,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歧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商末周初,周武王為彰其天子 洪德,安撫夏、商王朝後裔的民心,曾大預封國,諸如封虞舜的後裔媯滿於陳邑(今河南 淮陽),為 陳國的開國始君,遂為陳氏的開氏(姓)始祖。周朝如此封國命氏,氏的發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為眾 多氏國之一。當時這樣的小“國”,其實都是一些規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諸如: 程國、 崇國、扈國、阮國、房國、 杜國、 箕國、密須國、 寒國、 過國、 庸國、鄴國、 鑄國、戈國、邳國、 觀國、 褒國、緡國、岐國、仍國、奄國、雙國、武羅國等等。

後來,阮國在西戎貴族的侵壓下不斷被分割,阮國被迫逐漸東遷,戰國初期為 秦國所滅,設置為義渠邑。阮氏族人為避戰亂和仇殺,後分散到了全國各地。

阮國故地在西漢時期置為安定縣,北魏時期為涇州,唐朝時期改為 保定縣,元朝時期改為涇川縣,因涇水而得名。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秦朝時期九阮郡,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九阮,戰國時期為林胡之地,即北方遊牧民族所居之地,為趙武靈王趙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擴攘,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吞併了樓煩,奪得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為 趙國邊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了一個大郡,轄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喇特旗、茂明 安旗之地,稱為九阮郡,郡治 故城在今內蒙古 包頭市五原縣。

秦、漢之際,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稱為姓氏者,後省文漢化為單姓阮氏。

源流三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據《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載,春秋時衛大夫石石昔之後有在東晉時改石為阮者.另南朝會稽餘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寵愛,被蕭衍拜為修容,賜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為氏者.

源流四

出自他族.今臺灣土著、京、彝、回、壯、傣、蒙古、朝鮮、錫伯、苗等少數民族均有此姓


文字-“阮”-(百家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