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農村的規劃藍圖,可惜沒能實現

1. 引子

七十年代農村的規劃藍圖,可惜沒能實現

上面的這張藍圖估計沒有多少人看到過,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更不知道了。這是我憑著記憶畫出的七十年代初寧遠堡大隊當時建設新農村的規劃圖。

一九七零年,還是在人民公社時代,寧遠堡大隊在支部書記劉貴同志主持下,做出了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目的是要儘快實現寧遠堡的農業現代化,提高社員的生活水平。

當時我剛好在大隊擔任秘書,協助做了一些文案的工作,規劃文本主要是張技術員做的。後來建設了一部分大農田,就是根據這個規劃進行的。

這個規劃得到老鴉莊公社的認可,是當時老鴉莊公社的唯一個農村發展規劃,還是挺超前的,村裡的領導都很激動,說要把寧遠建好,讓馬路東的姑娘都願意嫁到寧遠堡來。

2. 一九七零年規劃內容的大綱

(1)在東方紅機械廠東面,張宣公路西側建設寧遠堡村社員新居住區;

(2)對原有的老宅院進行休整保護,拆除後來新建的不規範的建築,恢復寧遠堡村的歷史風貌;

(3)把各隊的農田重新整合,建設大農田,以利於實現完全機械化;

(4)在寧遠老城周圍建設綠色園林,培育養殖業;

(5)在馬路東果園成立農業科技研究園;

(6)擴大機械加工廠規模,生產機械化農具;

(7)恢復傳統民間手藝、規範採石場、採砂場,增加寧遠堡大隊的副業收入等。

張技術員畫出了規劃藍圖,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設計藍圖,當時掛在大隊正殿會議室的東牆上,我只要有時間就會去會議室看那張圖,仔細琢磨裡面的內容。

看到那張圖的人不多,可能是覺得規劃太宏偉,不好實現,所以不感興趣吧。但是我非常激動,因為我從那張規劃圖中看到了寧遠堡村美好的未來,我認為一定能夠實現,很容易就聯想到毛主席說的"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可以大有作為",就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認為這就是家鄉的未來,可以實現當時下鄉時建設美好新農村的願望,所以,後來張家口市的幾次招工我都沒有去。

3. 一九七零年規劃的詳細構想

(1)寧遠堡村社員新居住區的設想

當時大隊徵求了各生產隊的意見,決定將寧遠堡村的農村新居住區建到張宣公路西側,鐵路東側,主要有以下考慮:

那是四隊的菜地,由於地周圍是鐵路、工廠和公路(西面是東方紅機械廠、北面是工廠的主要運輸通道、東面是張宣公路、南面是戰備路),這塊地的澆水每年都是問題,也不好建設大農田,把居住區建到這裡,是出行方便,面積也足夠大,可以保證今後幾十年寧遠堡居住需求的增長。

當時寧遠堡村全村戶籍人口是4100人,共830多戶。現在的情況我不清楚了,但是根據一些資料初步估計,全村人口應該在15000人左右。這塊規劃用於居住的土地面積,按現在的標準也是夠用的。

居住區的按照三層樓建築,按照農村居住要求,每戶都有一定面積的院子,居住區由大隊統一管理(就是現在的物業管理),統一鋪設供電、供水、排水管道。建設統一的沼氣系統(那時候沼氣技術剛剛是萌芽狀態,這個規劃夠超前的吧),提供燃料供應。

(2)關於對老城的保護

寧遠堡村有歷史,老一代人都知道,因此他們都十分珍惜現有保存下來的老建築、老院子,已經意識到以前在各項運動中對老建築的破環造成的損失。那時候村裡儘管破舊,但是村裡的街道一年四季都乾乾淨淨。在規劃中,保留村裡的老住戶,對一些有文物價值的建築請市裡相關部分做鑑定,逐步恢復原貌,在老城周邊建設綠色園林,植樹、建設養殖場,如養豬場、羊圈、雞場等。

那時候寧遠堡村四周沒到春天真是鳥語花香,四周的杏花遮蔽了寧遠老城,遠遠望去,寧遠似乎淹沒在花海中了。

規劃的目的好像就是要讓寧遠永遠沉寂在綠色和花海中,以現代的目光看,也不得不佩服張技術員浪漫的想象力。

(3)建設大農田

建設大農田這一步是最早實施的,1970年春天,在劉貴書記的支持下,組織了四個生產隊的年輕人,姑娘和小夥月一百多人,成立了寧遠堡大隊青年突擊隊,開工建設大農田,先從一隊的農田開始,在靠近寧遠村北面杏樹林外開始。當時姑娘小夥每人一輛獨輪車,把土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半天干下來,一塊高低不平、圪塄縱橫的地,就變成了一塊平整的大塊農田了,看著有一種成就感。

我離開寧遠時,一隊和二隊的大農田大部分已經完成了。

下圖是當時使用的鋼架獨輪車。

七十年代農村的規劃藍圖,可惜沒能實現

(4)城邊綠化和養殖

在城邊多植綠樹、開辦集體養殖業(豬場、羊圈、雞場)。

(5)成立農業科技研究園

寧遠堡村馬路東果園原來就是農業科技實驗基地,還辦過寧遠堡農業學校呢,所以在規劃中,果園規劃為農業科技園,開展科學實驗。那時候寧遠堡村很注重農業科技發展,引進兩種、實驗種植各種果樹。我還曾經和楊存隆、徐文財兩位領導一起去山西長治農科院買玉米種子呢。

(6)寧遠堡村機械廠規劃

那時候寧遠堡村機械廠的產品是很受歡迎呢,當時賣的做最好的是平口鉗,使用在機床上的卡具,也是鉗工使用的主要工具,當時一臺平口鉗的價格能賣120元,一個月的銷售在3000元左右,是村裡主要的一項收入。因此規劃中機械廠的規劃也是重點。

(7)發展農村副業

寧遠堡村歷史上有很多民間傳統的手藝,其中釀酒是很有名的,歷史上寧遠堡村有東西缸坊(釀酒坊)。為了實現規劃中的要求,當時村裡在東門內龍王廟院裡建了一個釀酒作坊,請有有手藝的師傅來主持,村裡單獨花了600多元,專門請人按照釀酒師傅的圖樣做了一個蒸餾器。後來釀了不少酒,用村裡資產的高粱,釀出了美酒,出酒那天師傅們專門叫我去了,從蒸餾器的口上,接了一杯酒,看著那晶瑩剔透的液體,聞著那沁入肺腑的香氣,異常激動,那是我至今喝到的最香的酒,沒有經過勾兌的純高度酒,現在很難喝到了。

還有就是當時村裡收入較好的採石場,也納入了副業規劃。

在採石場南面,寧遠堡村還有一個砂場,那裡的砂子是工廠鑄造用的最好的砂子,每天拉砂子的汽車不斷,那時候請老閆管理,每天老閆都交大隊不少錢呢。所以,也納入規劃了。

至今,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當年的規劃有些顯然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情況,但是,當時規劃的意圖、創意,也值得今天去我們回味。

規劃中的環保、綠色、文化、節能等意識,也是今天正在努力倡導的。

4. 對寧遠堡村今後發展的暢想

(1)概敘

目前寧遠堡村已經處在城市邊緣,面臨在一次被規劃、被拆遷的命運,這也是歷史的無奈。

從衛星地圖看,張家口南部只有寧遠堡村這一塊綠色之地,感覺很珍貴,本人感覺,如果張家口市把這塊地再用於房地產開發,將會是十分悲哀的,到那時,水泥森林遍佈張家口,真就沒有什麼可愛之處了。

還好,2022年冬奧會在張家口舉行,寧遠堡村西面將會建成冬奧會的奧體中心區,藉此契機,寧遠堡村可以利用目前還能掌握的兩千多畝土地,建設一個綠色現代化生態農業示範區,集文化、旅遊、休閒、有機農作物生產為一體,可為寧遠堡村創造一個永久的服務於村民的經濟來源。

總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是最主要的。

一些想法,供閒來調侃吧。

(2)寧遠新村

1970年規劃的寧遠新村區域,目前還未被徵用,可以按照當時的規劃,在那塊地上建寧遠居住小區。我初步計算了一下,那片可以利用的土地約36萬平方米,按照目前國家相關容積率的規範,可以建設普通居民住宅約90至160萬平方米,可以滿足寧遠堡村民的需求。

七十年代農村的規劃藍圖,可惜沒能實現

(3)現代化農業經濟觀光園

初步算了一下,現在寧遠堡村北邊、西邊和南邊約有土地2550畝,可以利用這塊緊鄰張家口奧體中心的區域,建設一個隱藏在綠蔭之中的現代化農業經濟觀光園,園中可建設約1530畝現代化玻璃暖房,分為三大類:

培植中大型綠色植物的觀光棚,種植中大型經濟類觀賞植物,成為較高等級植物的苗圃;

七十年代農村的規劃藍圖,可惜沒能實現

種植蔬果類植物的互動棚,如草莓、藍莓等,可觀光采摘和出售;

現代化農業生產棚,建設自動化無土栽培種植生產線,連續生產有機蔬菜供應市場。

所有科技大棚利用張家口當地日照的特點,合併建設光伏發電系統,自主提供大棚需要的電力。全部採用滴灌、局部噴灌等先進節水系統。

後續:本文在此發表時,寧遠堡村已經作為張家口市的城中村棚戶區進行了拆遷改造,據說將來此地會規劃為張家口市的科技創新區與商務區。本文中的暢想,變成了永不能實現的夢想

注:此文內容由本人原創,最初刊發在微信公眾號《寧遠堡村》上,內容及題目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