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文采氣骨兼備。

建安為漢獻帝年號(196-220),以曹操三父子為代表的創作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時,又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這些特點構成了“ 建安風骨 ” 。

魏國統治者曹氏父子都愛好和獎勵文學,招攬文士,在他們周圍聚集了眾多作家。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一個詩歌高潮。

今日,先來欣賞下建安風骨曹氏三父子——曹操的作品。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

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謠俗詞》

曹操

粒米不足舂,寸布不足縫。

甕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注:幾粒米都不足以舂,幾寸的布片不足以縫紉,看看土甕沒有一斗糧,打開竹箱沒有一尺繒。朋友向我來借東西,不知道怎樣去應承。

百姓無衣無食,也為幫不了朋友而內疚,可見當時百姓多麼貧困,社會多麼黑暗。曹操用自己的心感受到了人民的疾苦,又希望自己能統一全國,讓世人安居樂業,不再擔心溫飽的問題。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度關山》

曹操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採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注:《度關山》一詩表現了曹操的政治理想。

其內容講的是執政者要勤儉、愛民、守法。曹操用法嚴峻,有犯必糾,這是一種法家精神,他反對濫用刑罰,提出要依法而行。

曹操提倡節儉,《三國志·魏書》記載曹操“不好華麗,後宮衣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褥取溫,無有緣飾”。“儉為共德”是曹操極力提倡的。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觀滄海》寄託了曹操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裡,藉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土不同》

曹操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慼慼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土不同》一作《河朔寒》,寫的是黃河以北地區冬天的嚴寒景況與民風特點。

曹操北伐烏桓之後,回到冀州,發現這裡的鄉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

開頭說嚴寒景況:到了深冬,河裡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乾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至於民風特點,集中於因憂貧而“勇俠輕非”。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鬥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

這種不良民風觸動了曹操,曹操為此嘆息怨恨,最後忍不住唱出了“心常嘆怨,慼慼多悲”兩句,直接抒發了心中常存的哀怨和蓄積的悲傷。全詩描寫了河北由於袁紹的統治導致的民生凋敝,社會秩序不安定的現狀。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曹操此詩約作於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冬十月》

曹操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詩篇反映了戰後在局部地區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的生活,及曹操希冀國家統一、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的理想。

朱乾說:“《冬十月》,敘其征途所經,天時物候,又自秋經冬。雖當軍行,而不忘民事也。”(《樂府正義》卷八)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本詩的作意。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豔》

曹操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注:初意打算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

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

到達碣石後,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注: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親征高幹途中於鞍馬間作成的。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時,高幹因懾於曹操的武力而歸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舉兵反叛盤踞壺關口。=

為了平定北方,徹底剷除袁紹勢力,曹操帶著連年征戰的疲勞,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又率師北上作戰。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蒿里行》

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注:公元189年(東漢中平六年),曹操獨自引領三千人馬在滎陽迎戰了董卓部將徐榮,戰敗。

不久,討伐董卓的聯軍由於各自的爭勢奪利,四分五裂,互相殘殺起來,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紹、韓馥、公孫瓚等部,從此開始了漢末的軍閥混戰。此詩即是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反映。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卻東西門行》

曹操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裡,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注:這首詩作於曹操的晚年,即東漢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敗於赤壁之戰以後。

當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年事漸高,面對戰亂連連,統一中國的事業仍舊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這首詩是曹操按舊題寫的新詞。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善哉行》

曹操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於光曜。

釋銜不如雨。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薤露》

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注:曹操古調來寫時事,開創了以古樂府寫新內容的風氣。《薤露》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貴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嘆國家喪亂,君王遭難,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精列》

曹操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

思想崑崙居。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周孔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注:萬物初生,化育萬物,終始循環,難道大自然就沒有終結的時候嗎?

自然萬物都有自己的終期,即使是古代的聖賢也不能避免,那為什麼還要為生命走向盡頭而擔憂呢?

但願那無角的螭龍能為我駕車,將我帶到魂牽夢繞的崑崙山。

心裡想著神仙居住的崑崙山,期望看到山上的神靈怪異。我還有一個心願是到海上去看一看蓬萊仙山。

我最大的心願是到蓬萊仙山求得長生啊。可是,品德高尚的周公和孔聖人也要死去。會稽山上的墳塋就埋葬著大禹這樣偉大的君主。

大禹這樣偉大的君主也埋葬在會稽山上。古往今來,有誰能度過漫長的歲月,永世長存呢?心胸曠達的人應該不會為死而感到擔憂。

不知不覺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時間匆匆地過去,來日不多啊,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對酒》

曹操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注:對酒高歌,激起曹操無限的感慨。曹操認為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

在這一社會中,君聖臣賢,訟獄不興,五穀豐登,國富民足,路不拾遺,人人皆得壽終。這些作為曹操的理想社會是何等地令人神往。

然而,曹操卻不得不面對戰火不斷,百姓痛苦的呻吟的現實,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曹操描繪的人生理想是在批判實現的基礎上發生的。

“建安風骨”之曹氏三父子——曹操篇(15首)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佈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