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妥妥”真的走了,網絡暴力請止於理性

“菲妥妥”是一個自稱北京土著的小姑娘,5月20日,她在微博上發佈了一篇遺書,講述了她生活中所遇得到不堪重負的事情,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而隨後,網友們發掘出了與她所寫內容完全不相符和事情,網絡評論幾乎呈現一邊倒的諷刺謾罵,我們不知道這個小姑娘在本來就很壓抑的時候又看到了這些非常不友善的評論是什麼心情,但是現在,她真的走了。5月3的1日,湖南警方發佈了消息,他們一家,在高速服務區自殺了。

我相信,在“菲妥妥”最開始發表遺書的時候,網友們更多的是關心和想要去幫助她,所以,網友們開始收集和她相關的信息,但是,隨著更多信息的公開,隨著更多的所謂的知情人的爆料,讓善良的網友們從一開始的關心變成了一種被欺騙的憤怒,隨後,網絡評論一邊倒的轉向了對這一家人的諷刺、謾罵、詛咒。而現在,“菲妥妥”真的走了,網友們又開始批判那些曾經用文字攻擊過她的人。

誠然,在面對一個新聞、一個事件,我們都會根據自身的價值觀來做出判斷,我們會想要發表出自己的看法,而現在繽紛的社交軟件給了我們這個發表自己言論的機會,於是,我們的語言化成了文字出現了各種評論、各種文章裡,我們可以在評論中尋找持有同樣觀點的人們,結為盟友,我們也發現了志不同的人們,展開爭論,我們收穫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收穫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辯友。我們在面對新聞事件的時候,不遺餘力的想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世界,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應該把理性放在首位呢?

在面對不知真假的事件的時候,不妄下定論,在面對不明真相的案件中,不妄自評論,更不要言之鑿鑿的把一件可能是炒作出來的虛假新聞廣而告之,在面對紛雜的信息的時候,讓我們用理性的思維來作出判斷,謹慎評論。在面對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的時候,請我們理性的思考一下,謹慎發言,也許,我們發表的每一句話,都化作了一把刀子,戳向了當事人的心臟。

黃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