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道:清代雍正博古图菱形笔筒

明清笔筒的收藏在整个笔筒收藏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

“由于笔筒只供读书人使用,而且瓷笔筒的使用者多为秀才以上级别,因此瓷笔筒的身价,相对同年份同工艺的其他器形要高至少50%。”精英阶层青睐的高雅的文房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本身追求精美、雅致,档次自然高于普通观赏器。

2004年春拍上,明末清初青花《婴戏图》大笔筒以121万元成交。四川2004年拍卖会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笔筒成交价高达110万元。乾隆年间一只“鹿鹤同春”的白玉笔筒曾在香港佳得士2007年的拍卖会上,拍出过5408万港元的天价,并终以此价成交,可见这笔筒,物件虽小,价值绝不在其他珍稀古玩之下。

去年在“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上,一个“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成交。3月12日,纽约拍场上,一对清乾隆粉彩描金笔筒终以198.6万美元和153.8万美元成交。小小笔筒拍出如此高价,着实令人惊喜。

雍道:清代雍正博古图菱形笔筒

近日,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征集到一只清代博古图菱形笔筒,藏品高:19cm,笔筒呈菱形。壁面上描绘了画作类型属博古图,花草、飞鸟形象逼真,“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于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装饰,其在艺术品投资领域中不俗的地位。图案五彩浓淡有致,色泽明快,绘画细腻,刻画生动、布局合理,优雅大方,五彩釉色散发着美丽的气息,色彩丰富,艺术效果强烈,令人爽心耳目,别具艺术魅力,带来宁静的视觉艺术感染力,极具经济价值和收藏潜力。胎质细腻,底部落款“雍正年制”,年代特征明显。

清代瓷器笔筒,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精美的老笔筒早已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文化历史中,文玩收藏中这个重要的“小器”——笔筒。笔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瓷笔筒,讲究水墨韵味,造型典雅古朴。笔筒因小巧精致、使用方便,很快便风靡一时,至明末清初时盛行,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至今盛而不衰并风靡天下。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瓷笔筒,一直是藏家追寻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