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聰明和成功

前幾天上繪本課,老師出了一道選擇題:你最想擁有什麼品質:a聰明 b誠實 c樂於助人,還有一個選項我記不清了。絕大部分的孩子選了聰明。這個北美老師很納悶:“為什麼你們都選擇聰明?!”

我認為這道題已經體現了國人的普遍焦慮:聰明=學業優秀=成功=似錦錢程。你們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哪一方面?是好習慣?還是樂觀、誠實、勇敢、樂於助人的品質?還是孩子的聰明才智?而我看到的是大部分家長樂於對孩子的“本領”誇誇其談。天真一點的家長會毫不掩飾自己的虛榮心:“我家孩子非常聰明。”我還看到有些家長對孩子呵斥:笨蛋!

前段時間我又翻了一遍積極心理學創建人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樂觀的孩子》,書裡特別細緻地分析了一個人的樂觀、自尊來自於哪裡。

現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100多年前提出這麼一個公式:

自尊=成功/自我期望值

根據詹姆斯的說法,我們得到越多的成功,並且期望越低,那麼自尊就會越高。我們可以通過增加自己的成功或是降低對自己的期望來提高自尊。

國人的焦慮來自於渴望成功,對個人期望太高。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從小就暗示孩子追逐“聰明”,長大了暗示孩子追求“成功”。不容許他“笨”、“失敗”、“懦弱”、“比別人差”、“平庸”。這樣孩子的自我滿意度肯定會很低,也會越來越畏懼失敗,漸漸失去成長的韌性,例如習得性無助,不正面任何挑戰;或逆商低,容易挫敗。如此一來,天資再優秀的孩子,也會產生自卑心理。擁有樂觀心態、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總能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所謂自信,就是從來不需要證明自己,因為他就是。這就要求,你要把從容、淡定、滿足(而不是虛榮、焦慮)傳遞給孩子。這就要求家長們放下對聰明和成功的迷信。


教育體制和語言暴力

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為什麼那麼焦躁?

整個教育屆已經生生拔高了對孩子的期望值,最可能的原因是教育體制內的考核和競爭已經畸形。但總體上看,學校的高強度、超前教育(一線大城市會規範一些,三四線城市問題比較突出)正在毀壞下一代的自信和樂觀。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的學校和政府機構一樣,在帶領孩子追求成績,老師和領導追求業績。在三四線城市的學校,越來越多的孩子,人生尚未開始便已喪失激情,越來越多的孩子在邁向抑鬱。

“怎麼這麼笨?!不是告訴你了嗎?!怎麼教也不會?”家長配合學校,拔高了對孩子的期望。而另一方面,語言暴力不斷強化著孩子對自身的判斷:“我總是很笨,我什麼都學不會。”以後當孩子遇到任何失敗,他會歸因於“我很笨”“我很惹人厭”,而不是“這次我沒努力”或是“他只是心情不好”“我只是不擅長這個”。這樣的教育會造就一大批自卑公民。

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都說拼未來,可是有幾個人真正考慮過未來是什麼樣子?

“等到孩子長大到40歲,他們在學校學的一切知識可能都已經過時。傳統上,人生主要分為兩大時期:學習期,再加上之後的工作期。但這種傳統模式看很快就會徹底過時,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未來簡史》

群眾時代將結束,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與以往任何時代都不同,科技發展超乎普通人的想象,不再需要工人、士兵甚至醫生、律師,智能機器甚至能模仿貝多芬創作作品,聽起來比貝多芬更像貝多芬….很多職業將讓位給算法。未來需要的是擁有發展內力、創造力、適應性、終身學習習慣的公民。而我們的孩子,正在花大量的精力挑戰終會過時的知識,而且漸漸喪失活力。


結語

作為普通家長,我們難以與教育制度、社會風氣抗衡。我認為,對於孩子,培養好習慣、好品質、好心態是首要的。剩下的,就是在“讓孩子做自己”和“適應教育體制(社會)”之間取得平衡。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在時代的洪流中,請幫助孩子守住“樂觀”

關注教育,歡迎搜索:南國有嘉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