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蛋蛋君最近看乾隆的後宮看膩了,打算來看看我們聖祖爺的後宮情況;雖然都是清朝皇帝,但是對待后妃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從上一篇文章中,蛋蛋君對翊坤宮住過的女子頗感興趣,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翊坤宮曾經的一位主人--宜妃。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康熙王朝》

康熙朝的宜妃,最為人熟知的形象大概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那位了~~那在劇中,宜妃是深受寵愛,康熙走哪都帶著她,能不受寵嗎?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聖祖甚愛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有一妹為貴人,同為康熙帝妃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冊郭絡羅氏為宜嬪,"聖祖甚愛之" 。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康熙微服私訪記》宜妃

以上是宜妃的一段簡單背景描述,因為清朝聖祖其實也只是入關的第二位皇帝而已,且他爹順治24歲就死了,也沒多少年,等到他的時候其實還處於清初期平定天下的時期,相對於乾隆時期比較完善的後宮制度來說,康熙朝也是比較粗略的,至少前期比較簡單;

我們先來看下咱們的聖祖爺有多少后妃,史學家都沒有具體的給出答案。根據《康熙全傳》中的記載,冊封的后妃在冊的67人,貴人以上者49位,而那些身份比較低的如答應之流200餘人。(蛋蛋:啊,真是後宮佳麗三千啊!!皇上你要偏偏寵我一人啊~~)

咱們就別看那幾百人了,光貴人以上49位,這競爭力度絕對大過最近的大豬蹄子乾隆的後宮。

那麼宜妃,在這眾多后妃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清史稿》對宜妃深受康熙帝寵愛亦有記載:"聖祖甚愛之",在《永憲錄》中亦同有記載:"眷顧最深"。

很明顯了,既然都可以被史官以文字記錄皇帝很喜歡的,那應該是很不錯的了。

宜妃生平,翊坤主位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寂寞空庭春欲晚》

已知清朝三年一選秀,康熙四年冊封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應該在同一年也選了一些秀女入宮,與之一起入宮的康熙早期妃嬪可能也比較少,因為皇帝也不大嘛,後來的孝昭皇后可能在此時入宮;那按照三年的規律,應該康熙七年、十年、十三年都會選秀;已知在康熙九年就有皇子承慶出生,生母為惠妃,那麼惠妃很可能在七年就入宮了;按照宜妃在康熙十六年冊封為嬪,看宜妃的出身背景也不是特別高,不會一入宮就是嬪,則有可能是在康熙十三年左右的時間入宮的。

我們再看一下康熙的冊封,其實康熙特別喜歡大批量的集體加薪;例如康熙十六年大封后宮;康熙二十年大封后宮;康熙三十九年大封后宮;康熙五十七年大封后宮;那麼在這些年份裡,有沒有宜妃呢?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是康熙冊封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的日子,連帶著他封了七個嬪,宜妃也在其中之一,但排名是第六。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玄燁派遣尚書吳正治、侍郎額星格等人,持節授冊,封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絡羅氏為宜嬪、赫舍里氏為僖嬪。這7位女子是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

以上是七嬪的排名順序,而已知安嬪在康熙四年就入宮了,且安嬪李氏是漢將撫西額駙李永芳的孫女,身份貴重(這個以後說),按照資歷與身份位居當時的七嬪之首,敬嬪王佳氏是護軍參領華善之女,為第二位嬪位;這兩位可能都是因為身份和年資的關係排名靠前,而且在此之後她們很神奇的在歷史上消失了,就是說後續一直沒有生育,但也沒有死後下葬的記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接下來的董氏、馬佳氏、那拉氏三位都有生育過了,

之後第六位就是還沒有生育的宜嬪郭絡羅氏以及赫舍里氏僖嬪;所以六七兩位很可能就是康熙自身還比較喜歡中意的后妃。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寂寞空庭春欲晚》

自此,宜嬪入住翊坤宮,且是居住時間最長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個世紀之久。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時,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這雖不是獨一份的恩寵,但在後宮妃嬪裡也不多見。

后妃姐妹花

康熙朝的后妃群裡比較出名的還有姐妹同為后妃的案例,比如孝誠仁皇后和平妃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與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比如孝懿仁皇后和愨惠皇貴妃佟佳氏,最後一對就是宜妃和郭貴人郭絡羅氏;

宜妃姐妹雖然同為康熙后妃,但從晉封的程度看來,宜妃陪伴康熙的時間更長,也可能更得聖心,但在姐妹入宮的前期,兩姐妹也都比較受寵的,因為宜妃在康熙十八年也就是在嬪位上生了第一個孩子,同年妹妹也生下了皇四女;之後康熙二十二年姐妹兩又同年生了孩子,可以說康熙那時候對兩姐妹可能都還不錯,但妹妹終其一生都是貴人,哪怕在她生育皇四女之後的康熙二十年大封中也沒有她,可能說明康熙更喜歡姐姐一些,且後來的記載也不甚詳細,很有可能是早逝了有關係;

而宜妃則更為幸運,如果從生孩子的角度來說,她接連生子,且各個都是皇子也是非常厲害的了。

接連生子,聖祖愛妾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生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在四妃中居位第二,僅次於惠妃。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子胤禌。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皇九子

宜妃本身就比較受寵,且接連生子,自家妹妹同年生子也沒有在康熙二十年大封時獲得什麼別的晉封;自己卻在生了皇五子之後兩年就晉封為妃,排名僅此於資歷較深,且生育皇長子的惠妃之後,居住所在又是意味輔佐之意的翊坤宮內,可以說宜妃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了。

接下來康熙二十二年,重要的皇九子出生了。那麼在這些年裡,除了四妃之外,還有就是當時為皇貴妃的孝懿仁皇后,以及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溫僖貴妃,應該是這兩位出身世家的妃嬪在打理後宮,那麼一直到康熙三十三年,這兩位都過世不在了,那麼後宮事務有誰處理呢?

康熙三十五年,曾給自己的后妃寫過書信,他在書信中排列他的后妃的順序為:延禧宮妃、翊坤宮妃、永和宮妃及鍾粹宮妃。根據四妃的排位順序"惠宜德榮",惠妃居首,康熙帝又是個嚴格按照長幼、地位高低排位來書寫的人,因此可以推斷惠妃在康熙朝居延禧宮,榮妃為鍾粹宮妃。

又令延禧宮妃為當時隨扈出征的年輕低級嬪妃徐常在等人制作衣物,那麼可以判斷出惠妃當是後宮中主事的后妃,再加上她是皇長子生母,年紀資歷家世亦深厚,因此在後宮中地位較高。

而這個時間段正好也沒有其他的貴妃,應該是由四妃之首的惠妃主理後宮事務,而宜妃呢?

另外康熙帝在三十五年的信裡,曾點名給延禧宮妃、翊坤宮妃(宜妃)宮裡贈送小禮物,可見康熙帝對這兩名后妃的眷顧。

那麼惠妃很可能是在代行管理後宮之職收到康熙的眷顧,而宜妃則真的比較像是寵妃的一種存在。

九子奪嫡,結局慘淡

康熙晚年時期九子奪嫡事件非常轟動,且黨派之爭劇烈,而皇九子就是作為八爺黨,最後大家也都清楚,皇四子雍正繼位,雍正帝最終將胤禟革除宗籍,改名為塞斯黑(滿語,討厭的人)後賜死。最後宜妃是胤禛政敵生母,又值病重無法行走,便命人抬著她乘軟榻奔喪,雍正帝因此乘機斥責宜妃乘軟榻出席舉哀。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儀文所在,未曾傳知。但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腋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僭越,於國禮不合。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此等處,爾總管理當稟阻,乃並無一言道及,亦難免罪。朕若不傳,恐於國體乖違,所關重大。自傳之後,若仍前不改,定按國法治爾等之罪。

上述為雍正繼位時對宜妃乘軟榻出席舉哀之事不滿苛責的原文記載。

宜妃作為雍正帝政敵胤禟生母,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康熙晚年,其實就有後妃隨成年皇子居住的恩賞,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遷居兒子胤祺府邸。雍正四年(1726年),宜妃目睹了自己的次子胤禟圈禁而死。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長子胤祺病死,自己又一回白髮人送黑髮人,至此,宜妃所有的兒子都已離開了自己。(小兒子年僅12歲就夭亡了),所以宜妃在鬱鬱寡歡中熬過了一年,雍正十一年八月,鬱鬱而終。

曾經在康熙朝寵眷優渥的宜妃,晚年生活並不如意,最終悽慘落幕。

「原創」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妃真的深受康熙的寵愛嗎?

康熙畫像

(蛋蛋說:感覺住過翊坤宮的都是前面受寵,結局慘淡,有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