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化產業強盛的原因有哪些?經驗總結!

政府提供寬鬆的內部和外部發展條件

眾所周知,絕大部分的國家都設有專門管理文化事業的政府部門,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如英法也是如此,但美國這樣的文化產品生產大國,卻沒有文化部。美國在文化政策上看似有點“無為而治”。

美國不設文化管理部門、不制定文化政策的一個理由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和產業自由。其實,美國根本看不到那些邊緣化國家中的文化問題,他們也感受不到其他國家面臨的那種民族文化的危機。美國控制著全球文化的制高點,本身就是全球文化遊戲規則的操縱者。它可以任憑文化產業隨著市場規則來獨自運轉,在全球市場中獨佔鰲頭。

美國政府雖然沒有文化部門,但並不是說它不扶持本國的文化產業。美國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比其他國家更為有力,只不過其扶持的形式比較獨特而已。這種扶持主要表現在提供寬鬆的外部環境和嚴格的法律保障。

美國政府更注重的是文化及其產業是否合乎法律的規範,凡是違法的政府有權給予取締,而對侵犯知識產權(如盜版)的行為則加以嚴懲。在這種自由和安全氛圍的促進下,美國文化產業採取了多方投資和多種經營的策略,而政府則通過立法來鼓勵非文化部門和外來資金的投入。實際上,只有這樣的投資環境才能吸引更大的投資,才能使流動資本繼續集中在文化產業中尋覓商機。

美國政府也沒有忽略對文化的政策性支持,聯邦政府注意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和博物館學會對非盈利的文化藝術團體給予資助,州和市鎮政府以及聯邦政府某些部門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資助。美國文化藝術團體還得到來自於公司、基金會和個人的捐助等,其數額遠遠高於各級政府的資助。

美國文化產業強盛的原因有哪些?經驗總結!

1997年文化藝術業的經費總額為175.83億美元,其中社會贊助為37.6億美元,政府直接資助20.96億美元。當然,美國這個法治國家對文化也有道德的監督,比如電影的等級制和MTV的監察制等等;在影視中對性和暴力的描寫到底要佔多大比重,一直是美國社會樂此不疲的爭論焦點。美國政府還充分利用其國際政治經濟優勢來支持美國文化商品佔領國際市場。一直以來,美國都在積極推動包括文化商品在內的所謂貿易和投資領域自由化,為其文化商品輸出提供保障。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談判中,美國堅決要求中國開放文化市場,要求中國在視聽服務行業允許設立外資企業,讓外資企業從事視聽產品的製作和發行,並強烈要求中國取消進口配額,接納美國各類影視製品。美國在與歐盟就影視業進行的談判中,同樣強烈堅持影視業應和其他產業一樣實行貿易自由化和公開競爭,並受多邊規則監督。

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推動文化產業的擴張

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著美國經濟向全世界擴張,也推動著美國文化的擴張。這裡反映的不僅是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隨著跨國公司走向全世界,也是美國的文化產業本身就發展成了各種各樣的跨國公司,它們在推銷美國文化產品的同時也就是在推銷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美國的影視業、圖書出版業、音樂唱片業都已建成龐大的全球銷售網絡,控制了許多國家的銷售網和眾多電影院、出版機構及連鎖店。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採取全球戰略的這些跨國文化企業從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動中受益,它們獲取高額壟斷利潤,擴張海外銷售市場,佔據國際競爭的有利地位,影響力日益增大。其主要表現是:

1.資金全球化。近些年來,美國好萊塢影片的製作成本越來越大,大製作影片的投資達到了天文數字。這些資金都是從那兒來的?美國文化產業不僅有國內的大量投資,而且還有外來投資。由於資金實力雄厚,才會出現像《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大手筆,當然,面對全球票房的17億美元的總收入,這一投資又是小巫見大巫了。而這種大收益,更加強了投資者對美國文化產業的信心,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日本的索尼、澳大利亞的新聞集團、德國的貝塔斯曼都在美國有鉅額投資。

2.經營全球化。美國的文化企業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的優勢向全球擴張。如迪斯尼已經將其產品推向全球,並已經同法國、日本和拉丁美洲的多家公司簽訂了產品生產和銷售協議。迪斯尼的米拉麥克斯(Miramax)公司在歐洲建立了以英國為基地的電影公司。迪斯尼對全球電視市場發起了全面攻勢,它是斯堪的納維亞廣播系統(SBS)最大的持股者,SBS公司是挪威、瑞典、丹麥、芬蘭、比利時和荷蘭的主要地方商業電視的所有者和運營者。

SBS的目標是分別壟斷以上每一個市場25%~40%的電視廣告收入,它在挪威、比利時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迪斯尼也將它的迪斯尼電視頻道推廣到世界各國,並按照當地文化以及語言將其本地化。迪斯尼的ESPN國際頻道已經成為世界體育電視頻道的領頭羊,用21種語言向165個以上國家播放。中國觀眾熟悉的歐洲冠軍盃、美國NBA等比賽就是由ESPN轉播的。

我們還可以從世界最大的媒介公司——時代華納現有的主要資產中窺見其全球化的實力:美國最大的雜誌發行集團,擁有《時代》(Time)、《人物》(People)、《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財富》(Fortune)等著名雜誌及其網站;美國最大的有線廣播系統所有者,控制著最大的100個市場中的22個;其控股的有線電視頻道包括有線電視新聞網(CNN)、CNN國際頻道、CNN網站、頭條新聞(Headline News)、特納經典電影(Turner Classic Movies)、卡通網(The Cartoon Network)。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thers film studios),主宰全球電影市場的6個電影公司之一;華納兄弟電視節目製作公司(Warner Brothers TV production studios),世界上最大的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之一;華納音樂集團(Warner Music Group),控制著世界音樂唱片產業的6家公司之一;世界第二大圖書出版商,42%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世界最大的影院公司之一。

使經濟力與文化力互相促進,共同擴張

在當今世界上,強大的經濟總是意味著強勢文化。世界上許多人之所以對美國文化感興趣,是因為美國經濟的強大;在相當一部分人中,這種興趣有時類似於盲目崇拜。美國文化產業界或一些熱衷於推銷美國價值觀的人士充分利用了這些特點,他們苦心經營了一種“美國形象”,並利用這種形象來進行自我推銷。

美國文化產業強盛的原因有哪些?經驗總結!

對於世界各地的人們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美國的認識,並不是來自在美國的親身感覺,而往往來是大眾傳媒的宣傳。由於大眾傳媒又是由美國自己控制的,所以他們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打造自身的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美國形象”。經好萊塢電影、肥皂劇、新聞和廣告,在美國本土之外的人們看來,美國就是一個象徵著自由、平等、民主的國度,這些價值觀念還包括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寬容、公正、個性、正義、仁愛、權利等等。

在好萊塢的影片中,往往宣揚著一種美國式的人道主義關懷,比如《野戰排》之類的戰爭題材表現戰爭對人性的扭曲,《角鬥士》之類的歷史題材表現歷史正義的觀念,《彗星撞地球》之類的科幻題材表現人類對外來壓力的反抗,《美國麗人》之類的言情題材表現中產階級的愛情觀,等等。電影鏡頭中的美國,往往被演繹為現代片中繁華都市的奢靡生活,西部片中廣袤平原的自由馳騁,歌舞片中明亮舞臺的盡情高歌……

其他國家的人們在電影裡感受到的不僅是主人公的故事和美國文化的背景,而且還有一種美國文化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就連《豪門恩怨》這種描述富人生活經歷的電視劇(在美國,達到電視劇中這般富裕程度者也寥寥無幾),居然在非洲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顯然讓人們心馳神往的其實是那種奢侈的美國生活方式。這種“美國形象”雖然並非都是捏造,但它所反映的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美國,而是一個理想化的美國。

這種美化過的美國所以對人們有極大的吸引力,是因為美國強大的經濟力量及美國文化產品的感染力。這兩種力量互相促進,共同推動了美國文化的大肆擴張。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國各類媒體與各種文化產品的製作公司與美國政府正在形成一種新的默契,共同演繹這種“美國形象”。美國的新聞自由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倒退:在愛國的旗幟下,新聞報道越來越具有傾向性;政府加強了對新聞的控制,而新聞界也越來越注意與政府合作。這典型地表現在關於伊拉克戰爭的報道中,表現在關於“中國威脅”的討論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