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醫院胸痛中心,患者經歷了緊張而有序的12小時!

在健康中國的大戰略下,醫療機構和公眾對健康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在各級醫院的急診室建立的胸痛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個很好縮影。胸痛中心診斷和治療的主要疾病包括:心梗(心絞痛、心肌梗死)、肺動脈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難)、以及主動脈夾層(胸背部撕裂樣疼痛、猝死)。在急診往往可以通過一次的胸部增強CT檢查就能夠初步判斷和識別這三種直接危機生命的嚴重疾患。再通過合理順暢的綠色通道進入心內科、血管外科、呼吸科、ICU等等,進行及時和有效的治療。

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一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的故事。

XX女士,一位身形較胖的中年婦女,平時就有高血壓,但並未引起她足夠的重視。2019年1月15日中午時分,平時該吃午飯的她突然感覺到後背劇烈撕裂樣疼痛,然後是腹痛,難以忍受,大汗淋漓。不僅胃口全無,而且瀕臨死亡的感覺促使她立刻叫了救護車趕往北京醫院急診。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急診科醫師,馬上意識到了疾病的嚴重性,在積極控制血壓的情況下(來到急診時的血壓180-200/70-95mmHg),急診醫師馬上聯繫了急診增強CT檢查。稍微穩定病情後,緊急給患者進行了增強CT檢查,結果發現了主動脈夾層和全程動脈的血腫形成(圖1)。

在北京医院胸痛中心,患者经历了紧张而有序的12小时!

急診科醫師迅速通知了血管外科。血管外科接到會診通知後,迅速由值班醫生開始,二線醫師、科主任三級快速聯動,共同研究CT結果,討論並作出了急診手術的決定。然後,馬不停蹄,分頭行動,和家屬交代病情、通告治療策略,聯繫手術室、麻醉科和ICU,進行手術和術後監護準備;根據CT檢測結果,調配適合患者解剖條件的最優手術器材。

XX女士的夾層與通常的III型夾層不同(累及鎖骨下動脈以遠的夾層,可以通過簡潔的主動脈支架完成手術),她的夾層的破口位於鎖骨下動脈開口的水平(圖2)雖然破口並不大,但我們都知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要擋住這個破口,就要遮擋鎖骨下動脈,而我們的椎動脈(保證小腦和腦幹供血的主要血管,也是我們生命中樞所在的位置)就起源於這裡。

在北京医院胸痛中心,患者经历了紧张而有序的12小时!

北京醫院血管外科在科主任李擁軍教授的帶領下,在這一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可以靈活的運用完全血管腔內技術(包括平行移植物技術、支架原位開窗技術、支架預開窗技術)以及複合手術的去分支技術,來完成這一特殊部位的主動脈夾層的治療。在這一例患者中,我們根據具體情況(夾層第一破口不大,主動脈夾層大部分血腫化,主動脈弓部血管排列相對規整),決定為患者採用支架預開窗技術修復主動脈夾層,也就是預先在準備植入體內的支架上開一扇窗(預先在支架測量好的部位挖一個洞),送到體內時,讓預先開好的窗口,精準的對著鎖骨下動脈的開口,既可以隔絕夾層破口,又可以保證鎖骨下動脈的供血。說起來簡單的步驟,凝聚著經驗、智慧,任何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鎖骨下動脈被遮蓋的災難後果。

夜裡9點半,萬事俱備。XX女士被推進了手術室。一切操作步驟都在安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樣是兵分兩路:麻醉、消毒、做好各種穿刺(整個手術的切口加起來,也就1cm);手術操作檯上打開支架、根據精確測量的數據開窗、標記開窗位置、回裝支架。然後,兵合一路,集中所有精力,在X線透視下,李擁軍教授精準地釋放支架,整個過程平靜順利、一氣呵成。術後即刻造影顯示支架位置精準、夾層完美修復、鎖骨下動脈血流通暢(圖3)。

在北京医院胸痛中心,患者经历了紧张而有序的12小时!

手術歷時2個小時,在凌晨到來之前,安全地將患者送到了ICU。 從該患者發病,到完成治療,一共經歷了12小時。一切都緊張而有序,這就是北京醫院胸痛中心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的真實寫照。

素材提供:血管外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