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劳动监察怎么干?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习总书记的指示,高屋建瓴,指引明确,既是宏观指导,又提供了具体办法,为毕节试验区乃至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那么,作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我们能够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得到什么启发?对于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能做什么?该怎么干?

助力脱贫攻坚,劳动监察该如何看待?“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只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咬定目标加油干,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扶贫日到来之际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扶贫、金融、财政、交通等部门的责任,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主动担负起助力脱贫攻坚的重任。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切实树立起“脱贫攻坚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正确对待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结合工作实际寻找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契合点,努力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起来,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助力脱贫攻坚,劳动监察能做什么?根据国家和省市劳动保障监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公平招工用工、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贯彻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性,对于大多数贫困地区而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事实上已成为其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毕节市为例,目前,毕节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在岗人员共10余人,其中,50%以上的在岗人员主要是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因此,作为一线劳动保障执法部门,许多贫困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另一方面,同样以毕节市为例,据日常接待举报投诉了解,到人社部门进行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的被拖欠工资农民工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员属于贫困户。因此,着力抓好贫困地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推荐农民工就业等各项工作,依法依规为来访农民工尤其是贫困户农民工追回应得的劳动报酬,保证其经济收入和劳动所得,保障其稳定就业,确保贫困户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不受侵犯,就能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劳动监察该怎么干?“尽锐出战,务求精准”,习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这一重要指示,既是工作要求,也提供了工作方法,对我们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各项工作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尽锐出战”,顾名思义,要派出“精锐部队”和“精干力量”,才能努力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对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来说,要做到“尽锐出战”,一是要积极争取编制部门的支持,增加人员编制、充实监察队伍力量,确保执法力量的充足。二是要加强监察执法队伍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常态化业务学习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三是监察执法人员自身要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意识,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消除能力恐慌,争做服务意识高、业务能力强的脱贫攻坚排头尖兵。“务求精准”,核心要义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工作、解决问题要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对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来说,首先,可以探索建立来访群众分类管理制度,对来访农民工进行分类接访、分类管理,建立拖欠贫困户农民工工资工作台账,对拖欠贫困户农民工工资案件进行专门管理、重点监察,对其中欠薪数额巨大、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并结合个案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确保贫困户农名工工资得到及时足额支付,依法维护贫困户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其次,可以探索建立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推荐就业机制,充分利用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及书面审查等机会,收集和整合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或岗位空缺信息,结合拖欠贫困户农民工工资工作台帐,为失业待岗的贫困户农民工精准推荐符合其自身能力和需求的工作岗位,保障贫困户农民工的再就业和稳定就业,增加其经济收入,帮助其顺利脱贫。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朝着明确的目标稳步前行,才能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如期胜利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目标任务。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全体同志务必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抓好落实,如此,就能进一步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各项工作,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贡献应有的力量。(供稿: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杨志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