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音乐和文字,大概是我们提到钟立风时最容易想到的两个词。

他的音乐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画面感,他的文字则充满想象和流动的音律。他曾经作过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字吸,歌呼”。文字和音乐就好像一次呼吸,在他身体里完成了一次很奇妙的经历。

“我会从音乐之外去寻找旋律。通过阅读,通过捕捉生活中细微的东西,旋律就不由自主地找上门来。源远流长的文学,给了我无尽的滋养。要是没有文学的阅读,没有进入文学的那种感受力,我的音乐之路早就终结了。”

有人问钟立风,什么是文艺。他回答:“在我看来,文艺就是文学艺术。当你真的进入到文学艺术里,你的内心,你的情感,你的节奏,你的步调,完全与文学、与艺术融为一体。你整个人的状态,就是文艺。”

这么看来,钟立风是文艺的。当他完全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时,一本本文集接连问世。这一次,《像艳遇一样忧伤》时隔七年重新修订,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头到尾地看下来,就像在书写一本不一样的书。用他的话来说,他之所以选择再版,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想为以前的作品注入一些新的生命。

灯光暖黄,在独秀书房里两个多小时的访谈,钟立风娓娓道来,用温柔的语调,讲述他音乐与文字的世界。

01

如果音乐是我的白天,

那么文字就是我的夜晚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问:你是如何完成从“字吸”到“歌呼”的过程,最后把它呈现成你自己的音乐?

钟立风: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当我读到一段文字,旋律就会进入到我的内心里。比如说,读塔可夫斯基的电影著作《雕刻时光》,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忍不住要为这本书,为这位伟大的电影人写一首歌,就叫做《雕刻时光》。当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会觉得它跟音乐、所有的艺术都有关联了,旋律自然而然就会流淌出来。

又比如说《弄错的车站》,当时也是我读同名小说,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一篇短篇小说《弄错的车站》,真的是弄错了,去到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遇到不一样的人(和)事,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奇遇般的感觉。

说到“字吸,歌呼”,我是这么说的,“如果音乐是我的白天,那么文字就是我的夜晚”。为什么这么说呢?音乐是很直接地呈现出来的,我记得有位我很喜欢的作家,他说作者之所以写作并不是要写他内心所确定的一些东西,而是写他内心还尚未知晓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有线索了,而他自己都可能未曾料到,文学就是这样的魅力。后来我还说过一句话,那句话也是关于音乐和文学,我说“音乐是我的妻子,文学是我的艳遇,它是我骄奢的情人,两者我都爱,但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忘记这一切吧,我是一个犯了重婚罪的人。”

类似这样的短句,我称之为“断想”。《像艳遇一样忧伤》的第一部分全是这样的,我都不知道它是从哪来,但是它就这么出现了。一开始下笔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这个句子呈现出来会是这样一种感觉。就像我们知道我们即将踏上旅途,但不知道接下去会跟谁相遇,相遇之后又会留下什么?又会感受到一些什么?那么写这本书,因为是第一本书,真的是有这种感觉,富有激情,也富有内心的无尽想象,充满了那种律动的感觉。总之,文学和音乐有着不一样的养分,然后我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02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问:可以聊聊最开始创作《像艳遇一样忧伤》这本书的时候吗?

钟立风:我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写了。当时并没有想过出版或投稿,只是一种自己内心特别的、强烈的、要书写的愿望。那个时候我到北京已经五六年了,一直从事音乐创作,在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也一直没有停下阅读。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各种各样隐秘的纠结,甚至是纠缠。很早之前,我就通过文学,通过其他艺术的养分,补给自己音乐上的需要,久而久之,自己也想要书写这种状态。正好当时感觉有些情感,有些内心隐秘的情绪,没办法通过一首歌来表达,又必须释放出来,不由自主地,我就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拿了很多白纸,然后开始写,一直写。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后来呈现在《像艳遇一样忧伤》里。

问:这是你的第一本书,之后你基本每一年都有一本书出版。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变,你会感觉这些书在创作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钟立风:我写作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需要。当沉浸在阅读或者文学写作当中的时候,我通常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歌手。因为我又是一个音乐人,所以可能进入到文学里面有更属于自己的一种方式。在我看来,进入到文学,进入到诗歌,进入到其他艺术领域的时候,它们改变了我旋律的走向,使得我的节奏都变得更加得丰富。

我的第二本书是《没有过去的男人》。这本书里的有些内容,是跟《像艳遇一样忧伤》同时写的。那么接下来呢,我就要有点改变了。从某个方面来说,可能是更老练些。当然,随着自己变得比较从容,也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我觉得并不可怕,因为有些东西只有那个年龄有,那个阶段有。

比如《在各种悲喜交集处》,主要是写我身边一些朋友的故事,有唱歌的朋友,像李健、杨宗纬、周云蓬。我用一个歌者的方式,通过跟他们相处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故事,去反映这个人以及他跟时下的一些联系,相对来说比较写实一些。

再到后来的《书旅人》,这本书更多的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改变,与他的阅读有关。从我个人来讲,就是阅读改变了我,塑造了我。我会通过自己的消化,丰富自己的内心,告诉大家我读了这些书,生命中的某个阶段,跟这本书发生了关联。然后,我把这样一种思绪写出来,就形成了《书旅人》,之后又出了《弹拨者手记》。

其实,这就像写歌一样。我一共出了七八张专辑,越到后面的,自己越喜欢。并不是说以前的不好。而是在这个阶段,更加接近自己书写的状态,比较克制,也比较冷静。有一位诗人说过,“一个诗人不是在放纵自己的情感,而是在控制自己的情感”。所以越写到后来,我越让自己节制。

就像抱着一把鲁特琴上路去演绎,一路行走,一路采风的一个歌者。他内心有很澎湃的情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路上所遇到的,所感受到的,所经历的,把一切都化为他的旋律。那个时候,他其实是非常有表达的冲动,但是那个鲁特琴歌手,这位民谣歌手,这位游民诗人,他却采用了一种不悲不喜的歌唱叙事的方式。因为他觉得“我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我岂能把那种情绪都带出来,我是不是要收一下?”如果说你能够感知到这个故事,那不用我那么强烈的去表达,你依旧是能感受到的,反而还能够给人家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重新录歌,重新做这本书,实际上我还是我,但是我要把过去的那个我稍稍地往回收一点。目前为止,我觉得还算是比较适合的一种表达方式。

03

我每天好像只做两件事,走路和做清醒的梦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问:再回去看最初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钟立风:有人问我:“钟立风,你在每天的生活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我每天好像只做两件事,一件事是走路,一件事是做一个清醒的梦。”

在第一本书里,我在做一个梦,这个梦是自己营造的梦,比较自我。所以这本书的重版,除了修订校对,文字梳理,也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换了一些篇章。我有个比喻,这样的改变就像对自己过去的一首歌曲进行重新配器。最主要的是,你还是你,歌者还是同一个人,只是因为经历了种种人事,种种复杂又简单的情感,他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重新演绎这首歌曲。那么,当听众再次听到这首歌时,也会有不同的感觉。这是以前的歌,又好像一首新歌。《像艳遇一样忧伤》的修订,我觉得也是这样的感觉。

问:这次修订版做成口袋书,也有你自己的考虑吗?

钟立风:重新做一个版本的话,确实要有比较大的改变。如果还是原来的样子,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我要做一个口袋书,要选择轻型的纸张,设计方面也要跳开原来的感觉。一个人走在旅途当中,拿着一本没有什么压力的书,往口袋里一塞,是很舒服的状态。一个朋友说,你看地铁上,当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拿出一本口袋书,“哇,那个人是多么的酷”。当时我也想到了这些,就和编辑说,她完全赞同我的意见,所以整个基调就定下来了。

后来,编辑找设计师来设计封面,设计了很多稿,她都不满意。正好我出了一张单曲,单曲的封面选择了一位我很喜欢的法国艺术家的一幅画。那位画家叫毕卡比亚,在中国并不是很被人所熟悉。其实,他跟杜尚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布列东是同一时期的,是一位很优秀、很天马行空,非常富有创作力、生命力的画家。他的画,有些线条感特别清晰,有一种音符旋律在走动的感觉。后来编辑又找到毕卡比亚的另外一张画,也就是现在这本修订版的封面图,我也觉得更加适合。

封面有了,里面纸张的感觉有了,大小和可以180度打开的状态有了,书的调性就出来了。做这种开本的也很少,这本书放在书店里,我觉得很独特。

04

一个人旅行就是为了迷路,

迷路就是为了遇见美好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问:站在今天的节点,你好像是用一种自己的方式对过去进行回望,这种回望你看到了什么?

钟立风:我是一个不太愿意怀旧的人。过去的东西肯定美好,但那些美好的东西,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地在你的内心深处了,不见得非得刻意地说要回去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之所以选择再版,重新修订,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想注入一些新的生命。

刚才也说到了这本书的重新修订,就好像歌曲的重新编曲一样。我在我原来的那些歌中,精挑细选了17首,重新改编。完全自己编曲,自己弹古典吉他,弹钢琴。以一种非常私人的方式,去一个朋友家的录音棚录制,没有跟唱片公司合作。有一段时间,要是不用去演出,不用去做活动,我就坐三四个小时的地铁,手里捧着一本书,一路读到站了,去朋友家里敲开他的门,以一种特别闲散的方式,聊聊天,吃完饭,喝点酒,然后晕乎乎地开始录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几乎跟书一样,完成了这张专辑。

我想,现在需要对之前的一些东西进行重新审视,“那个人怎么好像不太像自己”“怎么样更进入自己”……有些时候在自己的作品里也好,投入到一段旅程中也好,我不是特别地把自己当成自己,会觉得他是另外一个人,所以我写过一首歌叫《你是不是别的某个人》。我会重新看那些东西,看当时是怎么处理,然后还是要回归到文学。因为读了更多的书,进入了更多作家的隐秘世界,我发现自己处理音乐的能力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适合,所以就录了那张专辑。

专辑出来之后,我觉得很有自己想要达到的那种方式,非常具有知识分子的气质。朋友们听到之后,觉得好像表达出了我最佳的一种状态。为什么这么说?我好像经历了这个时间的历练,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或者说是所有养分赋予我的,使我幻化为了另外一个钟立风,然后去表达这些东西。我记得当时许知远听到了,马上就转发这首歌,他说钟立风真是找到了自己的那种非常写实的,非常自由的唱歌或者说是生活方式。

再加上《像艳遇一样忧伤》重新修订,好像是我内心一直想要找到的一种生活调性,节奏的步调,然后通过文学和音乐的方式,终于找到了它,找到了自己。

我最初到北京是21岁,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行迹不明,跌跌撞撞的幻想的旅人,总是迷路,总是让自己的情感陷入一种困惑的感伤状态。其实,一个人旅行就是为了迷路,迷路就是为了遇见美好。我们一次次地在旅途中迷路,在书本中迷路,在音乐中迷路,在各种艺术当中迷路。到最后,冥冥之中,它自身带有一种旋律一样的、诗句一样的路途,它引领走回去,返回自我。那么,从旅行回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变了。虽然是从前的那个人,但是变了,我觉得那也是阅读的、旅行的魅力,也是自己成长的魅力。

问:相当于“弄错的车站”?

钟立风:对,有那种感觉,一上车发现上错车了,这趟旅程却让你惊喜连连,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事物,遇到了更多更精彩丰富的情感,但是你事先却不曾料到。

05

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和文学有关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问:似乎你和我们广西师大出版社也很有缘分。

钟立风:我的前四本书都是贵社帮我出版的,真的特别幸运。当时我积攒了那么多的手稿,最初根本没有功利之心地去写作,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仅限于身边的几个朋友看过。后来,受朋友的启发,我自己找了印厂印制了一本非正式的书,就是《像艳遇一样忧伤》。不知怎么回事,这本书被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编辑发现了,问我说“我们想正式出版这本书,你同意吗?”我当然很同意,觉得这是一家那么有品位的出版社。

我的很多养分来自于电影。好的电影其实跟好的文学作品是一样的,你需要一遍遍地去看它,一遍遍地进入它,它的养分会一遍遍地进入到你的心里。我最初看到的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一批电影导演的书籍,有二三十本吧,在我自己成长的那个阶段,都买下来读过了。当然还买了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其他书。所以我觉得对广西师大出版社这个标记,这个名字,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因此,我很自然就答应了这本书的出版。

每一次有朋友跟我说“钟立风,你的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的?”我都会很自豪地说,“广西师大出版社”。就觉得好像代表了一种品质,代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文学之梦。曾经在这个出版社里获得那么多能量,那么多营养的养分,后来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那真是无上光荣的。

我说过一句话,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和文学有关。这就是我与文学的缘分,作为一名歌者很难得像我这样有一种对文学的遇见。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特别地幸运,老天眷顾我,文学眷顾我,艺术眷顾我。

这次来到了广西师大出版社本部,昨天到来的时候,隐隐约约有些激动。因为在出版之前四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来过,现在终于来了,很开心。昨天吃完饭我又来到出版社一楼的独秀书房,每一本书我都没放过,一层一层地,一本一本地看,然后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去,买到房间里去读,这种感觉又是不一样的。

有一本书,也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那个作家很冷门,王晔,研究瑞典文学的,我是在一本已经停刊了的刊物《万象》里面读到她好几篇写诗、写别的瑞典作家的一些文字,当时就特别打动我。不曾料到她有结集出版的这本厚厚的书,结果在独秀书房看到了。我觉得什么是艳遇?这就是艳遇。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在最后,分享钟立风朗读《像艳遇一样忧伤》时的一段音频。当作家朗读自己的文字时,又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呢?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像艳遇一样忧伤》(修订纪念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的文字精选集,共分为“断章”、“访谈”、“电影记忆”、“随想”、“虚构”五个部分,有诗歌有问答,有漫谈有小说。他谈伯格曼、费里尼,也写大黄猫踩背的温柔;他谈莱昂纳德·科恩与鲍勃·迪伦的不同,也细数着博尔赫斯的八卦。而此中最具特色的则是他作为民谣歌手讲述自己的行吟故事——关于文学与音乐之得失,关于旅途和梦境之所见,关于爱和再出发。他写小说一样的散文、散文一样的小说、断章一样的观影后记,画涂鸦一样寥寥数笔的画,而它们全都突如其来,了无头绪,如音乐中的即兴,如诗歌中的断想,如智慧中的顿悟,如突然而起、又突然而灭的一丛丛意外。由此进入的阅读,便成了一场意外之旅。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END-

录音整理丨邹玉兰 李哩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290次推送

人物特写丨钟立风:世间最美好的相遇,总是与文学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