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最近,有一則名為#山東省冬季語文合格考奇葩閱讀理解#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榜,引發了全國各地網友的強勢圍觀。

這篇語文閱讀理解究竟是有多“奇葩”,才能登上熱搜呢?


山東省冬季語文合格考試中,閱讀題選用的文章是遲子建老師的《與周瑜相遇》。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其中的片段:

《與周瑜相遇》節選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還不喜歡你身披的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願。”我說。

“難道你不願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我說,“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


遲子建老師是中國著名作家,曾獲得“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茅盾文學獎”,這篇文章還原英雄、鍾情世俗,文筆相當優美,對於公瑾大都督的感情也很……真摯(?),以至於很多同學去遲子建老師的微博下這麼留言——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其實呢,這是一篇小說題材的記敘文,巧妙地使用了對比手法,圍繞著“如何看待英雄”展開討論,最後得出結論,不倒的英雄是“神”,“神”不是英雄,英雄註定會倒下的結論,並且表達了鍾情於世俗生活的觀點。

雖然“馬後炮”分析一下,覺得文章難度適中,不過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試卷拿到手看到這樣的閱讀理解確實會直接懵圈了。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無獨有偶,山東有周瑜,讓考生感慨“既生瑜,何生我”,而咱們的浙江學子,卻跟一條“草魚”較上了勁。

相信浙江學子應該都依稀記得,2017年高考語文,被“眼裡閃著詭異的光”的草魚所支配的恐懼。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這是鞏高峰老師發佈在《青年文摘》上的文學作品《一種美味》,大致講的是一個農村家庭吃魚的經歷。

隨後,該題要求考生“理解《一種美味》”,並進行“文章結尾賞析”。

也就是賞析“它早已死了,只是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這句話的深層含義……

考試過後,這道“奇葩考題”迅速引起了“公憤”,一大波浙江考生順著文章最後的署名,成功找到並迅速攻佔了作者@鞏高峰的微博。

在諸多考生的層層“逼問”下,鞏老師親自發文表示自己的絕望......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還有人強烈要求原作者給出答案,鞏老師再次心力交瘁併發文澄清——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草魚,就是這樣蹦出來的……

看到這裡,就想起魯迅先生在《“尋開心”》裡寫的,“作者本來就是亂寫,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意思。但認真的讀者卻以為裡面有著深意,用心的來研究它,結果是到底莫名其妙,只好怪自己淺薄。”

我想,這便是文章原作者對於“奇葩閱讀理解題”的真實感受吧!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縱觀一下近年來的中高考語文試卷,家長們應該不難發現——閱讀題在語文試卷中的佔比越來越大。

中考語文閱讀約佔比:1/3 ;

高考語文閱讀約佔比:1/2

雖然閱讀與作文是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一般作文很少會0分,但是閱讀題0分或者1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語文閱讀理解重視起來!

很多同學反映,語文考試中的難點與失分點就是閱讀理解。確實,閱讀理解往往也是決定學生在115以下還是115以上的關鍵點。

閱讀理解為什麼這麼難?究竟難在什麼地方?

其實,語文閱讀理解題難就難在,面對一篇我們從未看過的文章,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需要獨立進行分析解讀,揣摩中心思想。而這個中心思想,與其說是作者想表達的,倒不如說是出題老師總結的中心思想。

那麼,怎麼去“讀懂”出題人的心,掌握他們的“套路”呢?

孩子寒窗苦讀十年,卻敗給了周瑜和草魚?

以小說為例

我們來深究一下答題套路:

文章:“......”情節寫了什麼?

答:(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2)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人物的經歷;(3)把握人物形象,概括其精神品質。

怎麼寫/為什麼這樣寫?

答:把握文章結構,分析其中的語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文章以......開頭(結尾),”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

對待“作用”題型,可以從“結構”和“內容”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答:(1)考慮情節與其他情節的關係;(2)考慮情節與讀者感受的關係;(3)考慮情節與人物形象的關係;(4)考慮情節與小說主題的關係。


上述這些套路,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