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綜藝大電影”六宗罪

細數“綜藝大電影”六宗罪

細數“綜藝大電影”六宗罪

細數“綜藝大電影”六宗罪

從2014年《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成功在賀歲檔創下近7億元的票房奇蹟後,“綜藝大電影”正式成為近年賀歲檔的“必備菜品”。各綜藝節目摩拳擦掌,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憑藉著綜藝節目已經積累下的粉絲基礎,從2014年的《爸爸去哪兒》到2015年的《奔跑吧兄弟》,再到今年的《極限挑戰》,每年都會有至少一部“綜藝大電影”成功在賀歲檔突圍,輕鬆破億。

然而,綜藝大電影也一直爭議不斷,被指粗製濫造、快速圈錢……我們來看一看綜藝大電影飽受詬病的“六宗罪”:

1.拍攝期短 質量堪憂

為了能夠趁熱打鐵,在綜藝節目下線不久,粉絲們還意猶未盡之時推出電影版,“綜藝大電影”的拍攝週期通常非常短。

《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拍攝了5天,《奔跑吧兄弟》6天,《極限挑戰》最有誠意,7天!而正常情況下,一部電影的平均拍攝週期在1-2個月左右。當然,我們不能以拍攝時間短來否定一部電影,《東成西就》的拍攝時間也只有十幾天,但“綜藝大電影”的拍攝週期標配就是一週,這樣“趕工”出來的“電影”質量也必然得不到保障。

2.劇情薄弱

“綜藝大電影”一半以上脫胎於真人秀節目,而“真人秀”與“電影”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真人秀貴在“真”,而電影是有劇本的。

當有劇本的“真人秀”出現在大銀幕上時,十有八九會是個怪胎。所以,我們看到的“綜藝大電影”基本上只是綜藝節目的加長版,甚至由於劇本的進一步介入,還不如綜藝節目看得痛快。

3.演技堪憂

“綜藝大電影”的基礎是粉絲,在粉絲的瘋狂與熱切面前,演員的演技已經不重要了。在三部代表性的“綜藝大電影”中,《爸爸去哪兒》靠的是孩子們賣萌;《奔跑吧兄弟》靠的是顏值與插科打諢,這組堪稱高顏值“票房毒藥”組合的主演,在“綜藝大電影”中卻發揮了超級吸金能力;《挑戰極限》彙集了黃渤、孫紅雷、黃磊三位實力派演員,本以為會對電影的質量有所提升,然而他們的演技毫無發揮餘地……

4.涉嫌抄襲

《挑戰極限》是三部“綜藝大電影”中,在劇情上稍有推進的一部。然而,電影上映後,又被指其中的遊戲環節頗有日劇《欺詐遊戲》的影子。

5.擠佔檔期

由於“綜藝大電影”在走進大銀幕前,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粉絲基礎,加上娛樂性的主題更契合賀歲檔的氛圍,所以儘管影片質量並不高,但熱門節目的電影版,一上映就在排片率上佔有了優勢。這樣一來,對於同檔期的影片是非常大的打擊。

6.攪亂市場

馮小剛早在去年就已炮轟過“綜藝大電影”,稱這樣的怪象“對中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將導致沒有製片人會繼續願意投資一部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這番話戳中了許多業內人士和影迷的痛處。

中國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