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貴州獨山迴應“借債近6億的項目 5個月就爛尾”

央視網消息:1月25號晚,《焦點訪談》欄目報道了貴州省獨山縣下司鎮“古韻布依·水上下司”項目融資多處違規、欠下大筆債務的問題。昨天,貴州省獨山縣就該問題作出回應。


新聞追蹤:貴州獨山回應“借債近6億的項目 5個月就爛尾”


獨山縣認為:“古韻布依·水上下司”項目存在債務管理不到位、項目管理機制不健全、工作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目前已成立工作組,啟動風險防控應急預案,對項目重新進行科學論證,制定資產處置和經營流轉方案,化解債務、防範風險。對於項目中涉嫌文件造假和幹部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獨山縣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新聞追蹤:貴州獨山回應“借債近6億的項目 5個月就爛尾”


獨山縣還表示,將舉一反三,將對政府性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投資規模大、需求不迫切、要素無法保障的項目一律暫停;進一步健全完善債務管控和項目管理機制,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新聞追蹤:貴州獨山回應“借債近6億的項目 5個月就爛尾”


【新聞回顧】未成“大手筆” 欠下大筆債

貴州省獨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自然條件差,底子薄,資金少,為了發展經濟,當地政府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扶植旅遊產業,多方籌集資金,開發了不少項目,也辦了不少實事。但是獨山在大筆舉債搞大項目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個數億元的旅遊開發項目開工才5個月就被迫停工。

下司鎮位於貴州省獨山縣境內,比鄰廣西。1638年,徐霞客就是從這裡進入貴州的。當時他是這麼描述下司的,“其石極嵯峨,其樹極蒙密,其路極崎嶇”。幾百年來,嚴重石漠化問題限制了它的經濟發展。

窮則思變,下司鎮政府認為,鎮裡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年少數民族人文資源,以及比鄰黃果樹、小七孔等著名景區的區位優勢,所以提出用“旅遊+產業”的模式來發展經濟。

鎮裡請上海的一家專業設計院編制了可行性報告,準備搞一個“古韻布依、水上下司”特色旅遊區,總佔地面積6800畝,包括基礎設施、景區、民宿生活區、養生中心等,總投資5.86億元,建設週期2年。對於這樣一個年財政收入只有2000多萬元的貧困小鎮,要打造這樣一個投資近6億元的項目,可謂是一個大手筆。可行性報告給鎮裡算了這樣一筆賬:現在遊客5到8萬,按建成以後遊客增加到60萬,能夠解決一千多個就業崗位,特別能夠解決貧困戶五百多個就業崗位,每年的收入在9100多萬元以上。

下司鎮依託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民族特色優勢,近幾年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成效不錯,確實嚐到了甜頭。但是要立即投建一個6億元的旅遊項目。無論是資金還是管理運營,下司鎮根本無力支撐。為此,鎮裡專門成立了貴州獨山喀斯特生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它來具體落實。而這家公司不過是鎮裡的融資平臺,它也沒有錢。要完成這個項目,只能靠舉債借錢。

鎮裡選定的項目施工方是浙江江凱市政園林有限公司,經過這家公司的介紹,喀斯特生態公司認識了和瀚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兩家商定,由和瀚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幫喀斯特融資5億,期限三年,而鎮裡並沒有調查過和瀚公司的背景。

一筆融資5億元的合同,就這麼簽下了。而記者上網查詢和瀚公司的背景時很容易就發現,早在2015年檢查機關就發出過風險提示: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但是這些都被下司方面忽視了。儘管對和瀚不甚瞭解,雙方還是於2017年8月簽了合同。和瀚開始代銷私募基金。資金確實陸續進入喀斯特公司的賬戶,但是僅僅幹了5個月後,在2018年2月,項目便停了下來。和瀚的說法是,募集有點困難,慢慢地來。

但是情況一直沒有好轉。最終融資金額定格在了8407萬元,距離5億的目標金額還差4億多。壞消息還沒完,2018年10月和瀚又傳來一個函,說下司鎮的這個私募基金被交易所東金中心停售了。但是記者致電東金中心,客服人員表示,事實上這個私募基金的募集期,早在1月份也就是和瀚發函的九個月以前,就已經結束了。

下司鎮的喀斯特生態公司發現,不僅自己募集的基金被停售了,而且原來三年期的合同被拆分成1年和2年的了。和瀚說,這樣能賣得更快。和瀚副總經理胡斌說這是營銷手段,而把融資期限從三年變成了一年,並沒有跟鎮裡商量過。但是在募集資金的協議中確實有一年期的產品。明明下司鎮想跟和瀚籤的是三年的合同,怎麼變成了一年?而且還蓋了自己的章?獨山縣下司鎮書記何可建說:“當時是保管公章的財務梁靜接待他,梁靜懷孕以後看了幾份是三年的,因為身體不舒服就叫他自己蓋了。”

不僅融資5億元的合同簽得不明不白,而且鎮裡聲稱後來才發現這個項目根本就沒有獲得縣裡批准。當時的批覆是,本筆融資的實際成本已超過10%,不同意該筆融資。

但是在和瀚提交的材料中,卻明確將縣政府重大辦的批覆列了出來。一份是重大辦批覆的真實批文,文號是2017年第127號。一份是假批文的複印件,文號是2017年第6號。真的不同意,假的同意。不僅如此,和瀚提交的政府辦的批文居然也是假的,文號是758號。

獨山縣下司鎮書記何可建說:“真正758號文件後來政府查了以後他是批給獨山建設局,是另外一個項目。”

那麼這些假文件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據當時負責辦理融資手續的鎮黨委委員陸天忠講,所有手續都是讓和瀚和江凱等公司的人代為跑腿。他自己並不知道這些手續都是假的。

關於文件造假,記者向和瀚方面求證。他們表示,這麼做是因為急於讓融資產品上市,而當時時間緊迫,怕錯過交易所東金中心的備案窗口期,因此把公文做了一下所謂的技術處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如此重大的項目,這些手續無論是鎮政府還是喀斯特公司要麼不知情,要麼沒有去核實。漏洞還不止一處,按理說重大辦負責緊盯重大項目,但是他們也沒能及時制止這個已經開動的項目。

就這樣,一個靠舉債建設的近6億元項目因為資金斷裂導致整個項目停工,教訓慘重。春節的旅遊旺季即將到來,春天又是一個旅遊旺季,停工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下司鎮發展旅遊產業的“大手筆”,最後變成了“大筆債”。當地求發展的初衷是好的,願望也很迫切,但這不意味著就可以盲目上項目。表面上看,資金鍊斷裂是導致項目停工的關鍵因素,但是仔細分析,這個項目從立項、融資到建設,很多環節都缺少起碼的審核和監管。舉債融資,發展經濟,無可厚非,但借來的錢也是錢,背上的債也得還,一定要“合法合理地立項,科學專業地舉債。”現在,有些地方政府不顧自身財力和償付能力,也不對項目進行科學規劃評估,就大筆舉債,盲目上項目鋪攤子,最後工程爛尾,政府背上鉅額債務,這樣的教訓一定要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