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如果你有產品賣不上價的困惑,借讀《漲價也能賣到翻》


推薦:如果你有產品賣不上價的困惑,借讀《漲價也能賣到翻》

顧客人數一直增加未必是件好事

顧客增加,成本也會增加。

成熟產品進入利潤下降週期。

提高客單價 增加來客數

所謂“提高客單價”,就是讓每位顧客的平均購買金額增加。這包括漲價,促使上門的客人多買,或是購買更高等級的產品。

重點在於先提高客單價,再增加來客數。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呈現“V字價格曲線”

在價格戰達到某種程度、價格無法再降低時,消費者會轉而追求雖然昂貴、但品質出色的商品。如果你身處的行業正處於價格戰階段的話,那些覺得不夠滿足的消費者,相當有可能轉而追求更高水準的消費。

“我沒錢”,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對於覺得很有價值的東西,會不吝於掏錢買下;但是其他的東西則希望儘可能撿便宜”。顧客不想購買某件商品,經常會以“沒錢”作為理由,其潛臺詞是:“我才不想花錢買這麼個玩意兒呢。”即使是有錢人,對於他們不需要、感受不到魅力的東西,也一樣會推說“沒錢”。

也就是說,能否讓消費者確實感受到商品的“特殊價值”,就決定了企業的成敗。關鍵不在於客人有沒有錢,而是讓顧客覺得“說什麼都想要”、“即使很貴也想買”,一舉提升商品價值。

推薦:如果你有產品賣不上價的困惑,借讀《漲價也能賣到翻》

八成以上客人都有可能變成高消費力顧客

用“2·6·2法則”來說明。例如工蜂,據說每100只中有20只非常善於工作,60只工作能力一般,剩下20只會偷懶。消費者也是這樣:上面的兩成是“絕不買特價品”的階層,最下面的兩成是“只買特價品”的階層,中間的六成則是“特價品與一般品都買”的階層,“兩邊通吃”。

“高消費力顧客行銷”爭取的是上層的20人與中間的60人,加起來共80人。如何掌握這一類“兩邊通吃的人”,就是高消費力顧客行銷的精髓。

下層兩成只買特價品的消費者在你執行高消費力顧客行銷的方法後,就會漸漸離去。不過它們不只是喜歡便宜貨,同時也具有“要求比別人多1倍”的傾向。

把價格“表演”上去!

方法1

好奇心:將後臺變成前臺。

“現場實際表演”。

方法2

故事橋段:講述與商品有關的“故事”。

方法3

創造英雄:利用本土情結。

只要活用“事業在當地深耕”的特點就可以了。

方法4

推薦:消費者抵擋不了“權威保證”。

經由別人推薦,尤其是權威人士,印象就會整個改觀。

方法5

稀少化:限定數量與銷售期間。

充分沐浴在陽光下的草莓!美味的程度,是溫室栽培無法相提並論的,請務必吃一口看看。

推薦:如果你有產品賣不上價的困惑,借讀《漲價也能賣到翻》

待客方式裡的附加值

方法1

感同身受:消除顧客的疑心病。

購買商品的人一定都有各自的煩惱,希望“改變現在的狀況”。對於顧客的煩惱感同身受。

方法2

引導:整理模糊的需求,使之成形。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能夠幫他們將需求挖掘出來,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3

提案:以親身體驗吸引顧客。

員工講述自己的親身經驗很重要。不要拿出印好的介紹手冊,而是提供顧客活生生的資訊,這樣更能贏得他們的信任。

方法4

知識:引發期待的“冷知識”。

如果只有專業知識,顧客並不會產生期待感。現在的社會,“想要過得更舒適”的需求,比起“想要解決問題”的需求更強烈。(換句話說,現在的顧客花錢不是因為“有需要”,而是因為“有樂趣”。)這就是為什麼“冷知識”會大行其道。

方法5

角色:演什麼像什麼。

身心一致。

增加“期待感”,讓顧客大喊“我想要”

方法1

教導:挖掘隱藏的價值。

所謂的“教導”,就是要告訴顧客好在哪裡。很多時候是因為顧客不瞭解商品的真正價值,才會不想擁有它;知道的話,他們就會想要。

方法2

體驗:請顧客參與“升級體驗”。

雖然不能斷定“便宜沒好貨”,但有不少例子都是由於買了便宜貨,感受不到價值,於是更想找便宜貨,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應該設法讓顧客體驗高品質的東西,讓他們感受到“貴雖貴,但更有價值”。

方法3

沙龍:活動+商品。

方法4

深入:引君入甕。

往往需要某種契機,人們才會願意嘗試新的事物;有時甚至不只需要一兩個契機,而是需要多個契機累積在一起,才肯嘗試一直以來不曾考慮過的事。

方法5

連環套:還有更多東西等著呢?

人類這種動物,一旦覺得“目的已經達到了”,熱情就會瞬間冷卻下來。因此,刻意讓對方覺得“還有更多東西等著”是很重要的。

推薦:如果你有產品賣不上價的困惑,借讀《漲價也能賣到翻》

賣不上價的心理陷阱

陷阱1:就是不敢漲價,

陷阱2:解說時不知不覺變得太專業,

陷阱3:

誤以為“商品相同,價格當然也應該相同”,

陷阱4:不知不覺就推薦便宜貨給顧客,

陷阱5:總是鎖定有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