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相比於語言表達能力,設計師的共情和理解能力更有價值。也正是因為獨特的理解和視覺傳達能力, Ranganath Krishnamani 成為了印度設計圈中最受關注的設計師之一。充滿印度傳統氣息的內容,更為現代而細膩的視覺風格,在他的作品中融為一體,這種植根於印度本土風情的插畫在 Dribbble 和 Behance 同樣受到了世界各地設計師的認可。目前擔任 Liquid Ink Designs 創意總監的 Ranganath ,在 Roots 的初版發佈活動上,和其他與會的設計師分享了他成為設計師和插畫師的經歷。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緣起

「15年前,我父母最不希望我去做的事情,就是成為藝術家。當年最理想的職業選擇是醫生,律師和工程師。如果這些職業我都做不了,他們會憐憫地看著我:好吧,反正你也沒法做別的什麼,搞搞藝術也合乎情理。」

Ranganath 出生在一個 Kannada 的家族,從小就和藝術結緣。小時候,他會在家裡櫻桃色的壁爐上,描摹頭頂神龕中的印度神靈。由於只有這麼一個畫板,他不得不每次畫完之後擦掉,這樣才能畫新的。上學之後,在美術課上,他音樂感知到自己對於繪畫的熱愛和努力的大概方向。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不過生活要繼續,想要不餓肚子還是要掙足麵包。掌握設計,成為藝術家,和掙錢之間,多少都存在矛盾。儘管在經濟上有壓力,但是 Ranganath 依然從他的母親身上獲得了精神支持,面對著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艱難地開始設計,走進藝術。「這幾乎就像直接跳到水裡之後,再琢磨如何學習游泳。」

隨著時間的推移,Ranganath 開始學會從自己周邊獲取靈感,打磨想法。Ranganath 在大學時代有兩個要好的同學,他們之間在設計上的「良性競爭」開始幫助 Ranganath 越來越好地設計。「我們仨從一開始就比較溫和謙遜,這使得我們非常重視每一件事情,我們學會尊重各種限制,戴著鐐銬去創造新東西。」

時間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從試圖觸碰設計到真正感知到設計,我經歷了整整15年。」

畢業之後開始工作。在那個網絡還不甚發達的階段,Ranganath 並沒有從事和藝術相關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一做就是8年。這8年時間裡,他接觸技術,瞭解了現代設計,明白現代團隊中產品迭代的方法,明白協作和用戶/產品的反饋機制,慢慢的,他開始注意到設計過程中,怎麼將風格融入到實際產品裡面。

偏離方向的這些年當中,他雖然一直在工作,但是也一直在質疑自己。「能做設計的時間很有限。一旦有想法,開始試圖落地,可是很快又會有別的東西影響它,不得不去改變。與此同時,藝術在我心底的影子,從未淡忘。」

幾年後,Ranganath 決定擺脫現有的工作,開始按照內心所指引的方向去努力。他發現生活中的一切,都能讓事情變的更加有趣。「在週末我會花些時間繪畫,將之前積累的草稿變成有趣的東西。靈感和打磨讓整個過程不會顯得單調。」

「其實我想要的東西一直都在我手邊,過去的工作讓我忙著各種事情,忽略了繪畫本身。」

公立學校 vs. 私立學校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對於那些謙遜並且自學成才的人,我更加敬重。因為這種選擇,意味著得比別人更加努力,因為這意味著沒有其他人所擁有的支持。」

Ranganath 認為,公立學校的教育和私立學校所嗲來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私立學校會更加有名,他們吸引著特定的人群,它能讓你全面發展,更好地展示自己。私立學校教授的內容更加基礎堅實,你將學會如何平衡自己的技能,並將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

在公立學校學習設計的 Ranganath 確實不是那種善於展示自己的人,但是他善於將想法變為現實,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幹者。

創作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對我而言,創造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這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你需要持續的準備,而不能突然想跑就立刻開始,而開始了之後就不能隨便結束。每天持續性地創作,無論是半小時還是半天,每天都要堅持下去。」

對於 Ranganath 而言,創作就像每天必經的訓練一樣。堅持下去,他能越來越快地修改,調整。不斷地將不同的創意點連在一起,一個項目可能就因此成型。「設計師需要走出去,在探索中獲取足以支撐設計的東西。」

努力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當你看到音樂大師表演的時候,是看不到他日常為了日臻完美的努力過程的。沒人會在意努力的過程,因為所有人都在欣賞大師放鬆隨性完美的演奏狀態,可是,這是努力練習在時間積累下才能抵達的狀態。」

當我們看到 Ranganath 的那些看起來近乎完美的作品的時候,想不到的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狀態,日復一日的練習。當我們問到他到底平時都在練習什麼的時候,他拿那些著名的音樂家來舉例說明。

對作品的態度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不要為了吸引人來創作,好的作品自然而然會吸引人。」

通過 Dribbble 和 Behance ,Ranganath 持續不斷地將自己的作品發到網站,和全世界的同行分享。通過這些線上的作品集,他在圈內的人氣持續地增長著。「最重要的是,不斷地呈現作品。」Ranganath 說道,但是隨後他又補充道:「不過如果你太刻意去更新,就很難保持輕鬆,發作品就成了一件單調乏味的事情。不要專注於發作品,而是專注於手頭最重要、最在意的事情。不要滿足於社交媒體所帶來的即時的享受,專注於持續的成長,才是設計師應該在意的事情。」

關於印度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這種源於本土文化的呼喚,是帶我不斷更快靠近主題的動力。而這隻能源自於觀察。之所以如此著迷於觀察,是因為我發現,即時是普通印度人摺疊檳榔葉的方式都可以幫我獲取靈感。」

在 Ranganath 看來,獲取靈感其實是不斷內化的心靈旅程。剛剛開始的時候,其實並不容易,可是當他開始動筆繪畫的時候,才會感受到這種源於文化的激勵和吸引,透過觀察,他開始將散亂的思緒逐漸梳理清晰,整合到一起。

「我越是觀察,越是發現周圍的人和物都是我理當盡力捕捉的對象。每個人,每個物品上都有那種獨屬於印度文化的焦點。我覺得所有的這些都代表著什麼,而我想通過設計,在多樣的文化中找到共性。」

未來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你就會碰到越多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背景,不同人的思維方式會在這裡發生碰撞。在未來,你是有機會擺脫單調的。」

在 Ranganath 看來,印度在設計領域的潛力巨大,因為印度巨大的人口基數,同時印度也是新興市場。通過線上協作,印度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可以千里之外的同行協作,這將帶來更多的機遇。

關於好設計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尋找聯繫,講述故事。」

當問到他對於好設計的看法的時候,Ranganath 認為好設計理應簡單,並且應當具備層次性和想象的空間,應當具備簡約和故事性的特徵,只有這樣才能以燃燒的方式,讓觀看它的人,真正獲得信息,最終被設計所感染。

開發 vs 設計

設計不是一蹴而就:專訪印度設計師 Ranganath Krishnamani

「如果你將設計視作為職業,那麼你需要堅持並持續不斷地設計。你需要有職業道德。其次,你需要提出問題,只有問題才能引導你思考,並且尋求答案。你的思想因此而誕生。最後,你要享受設計。當然,有時候你會覺得無聊,但是你得學會調動情緒和興趣,享受設計帶來的愉悅感。」

設計師在印度遠不是一個成熟穩定的行當。相比之下,學習開發或者工程才是「正道」。但是在 Ranganath 看來,這種狀況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正在發生改變。即時是學習工程學的學生想要進入設計的領域也並非難事,雖然少之又少,但是設計和開發/工程的結合,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像我這樣只會設計不會開發的人,其實在信息和產品的感知上是有缺陷的。但是一個冒險進入設計領域的開發者,則能夠慢慢開始體會不同領域的差異,發現問題,同時也能更好更合理地完成項目。因為精通兩個互相協同的領域,就不需要其他人來告知需要做什麼,自己判斷可行性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