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生存時代來臨:誰能重組互聯網下半場的"信息 DNA"?


數字化生存時代來臨:誰能重組互聯網下半場的

近期,整個互聯網商業圈頻頻被產業數字化刷屏,先是騰訊進行了第三次組織變革,宣佈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而後美團點評通過內部信宣佈迴歸以“吃”為核心的組織架構調整,進行食品行業的數字化;再是11月20日,京東金融在北京召開全球探索者大會,認為品牌已經不再適配現有業務,品牌正式升級成為京東數字科技,以及全新的英文標識“JDD”。

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在其1996年出版的《數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書中提到對未來的暢想:人類生存於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的生存活動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人們應用數字、信息等技術從事信息傳播、交流、學習、工作等活動。

以目前的社會發展進程來說,雖然數字化程度還沒有達到影響生存空間的地步,但隨著騰訊、美團點評、京東數科等不同領域的行業大佬,紛紛從不同的方向分別殺入數字經濟領域,也不免讓人開始關注當下互聯網商業的產業數字化變革。

三家巨頭的差異做法:不同行業相同的風向標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經將人類社會劃分為三個階段性發展浪潮:第一次浪潮為農業階段,從約1萬年前開始;第二階段為工業階段,從17世紀末開始;第三階段為信息化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

如今正是第三階段的信息化時代,置身於這個時代中,互聯網成為信息的載體,以流量的形式撐起龐大的互聯網商業帝國,互聯網企業通過流量的獲取→分發→變現,從上漫長野蠻生長下數量>質量、拉新>留存的紅利期,到如今下半場質量>數量、留存>拉新的平穩期。

互聯網的信息化階段在變,掘金的方式也在改變,而如今,產業數字化成為信息載體的帕累托最優解,諸多領跑行業的巨頭開始產業數字化的自我變革。而受制於行業基礎的差異性,不同巨頭有著獨特的企業DNA,也決定了各自不同的產業數字化道路。

騰訊:C2B的數字化助手

騰訊TO B生態的核心產品包括企業微信、騰訊文檔、公眾號、小程序、泛娛樂IP等產品體系,進行的是B端上的擴張,但依賴的仍然是C端產品的逐步推移。騰訊要做的事數字化助手,幫助實體經濟進行數字化升級,充當服務商。以產品為核心DNA的騰訊,在B端擴張上依然體現出馬化騰濃濃的“產品經理”風格。

美團點評:S2b2c的產業互聯網擴張

美團B端戰略上聚焦於Food+Platform,迴歸到以吃為核心,組建用戶平臺,以及到店、到家兩大事業群。美團主要是通過平臺化起家的企業DNA,把B端架構回到平臺上,以此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以平臺為地基,通過對商戶的吸收合作,不斷擴張企業邊界。這與王興本身“無邊界”的外開拓風格也是一致的。

京東數科:B2B2C的產業數字化佈局

京東金融升級京東數科,不能簡單地以轉型定論。事實上,在定位“數字科技”之前,京東數科的定位經歷了數字金融、金融科技兩次迭代,從數據驅動下的風險定價技術催生新的金融業態,再到賦能金融領域,深耕金融科技拓展業務的深度和廣度,結合過去京東在多個to B領域強勢的業務表現,這些數字化能力、產業經驗和客戶資源,成為京東數科發力產業數字化的的優勢所在。

一個企業的人和戰略抉擇都不可能憑空出現,對於京東數科而言,龐大的數據資源、開放的生態系統、以及技術創新力構成了其發力產業數字化的保障;而過去京東金融對用戶的洞察、對金融的深度理解和對技術能力的不斷輸出構成了其發力產業數字化的動力源泉。

可以說,管理者氣質影響企業的戰略佈局,騰訊、美團、京東數科在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姿態上深受各自管理者的影響。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在大的方向上,騰訊、美團、京東數科在產業互聯網賽道的卡位上其實有著相通的地方,而這主要體現在產業的選擇上。

在具體產業的選擇上,市場空間大是第一要義。

無論是騰訊的多元化佈局,還是美團的生活服務,亦或者京東數科的“三駕馬車”,涉及的都是高頻行業,與人們生活休慼相關,這在未來也是具備極高的成長空間。

其次是產業落後,信息不對稱較嚴重。

隨著適齡勞動力人口的不斷下降,社會保障法規的完善,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這些均在倒逼企業不得不改造產線、升級管理,以提升生產效率,對於傳統企業或者行業而言,需要把各自行業的產業鏈與最新的信息數字技術結合在一起,而這也正是科技公司的優勢。

再次是產業鏈環節較長,依靠自身難以實現數字化升級。

產業鏈條冗雜,各個鏈條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空間,這無疑會增加產業自我升級的難度。以農業為例,從農資銷售、中介服務、土地流轉到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整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涉及的環節較多,各個環節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很容易造成農產品滯留等問題的發生,而京東農牧就是針對這一痛點提出解決方案。

最後是產業具備大規模分散的用戶。

企業玩家眾多,沒有具備壟斷實力的企業,而單一企業進行數字化研發的成本較高,很有可能由於基因、技術實力等原因造成創新失敗。在這一方面找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去做專業的事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這也給了騰訊、美團、京東數科們掘金產業互聯網的機會。

姿態不同,玩法各異:基於自身優勢下的升維思考

雖說騰訊、美團、京東數科三方在產業選擇上有著很多的共性,但不得不說的是,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領導者戰略,這也決定了產業數字化各自的路徑其實也有很大的差異。

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了”價值鏈分析法”,把企業內外價值增加的活動分為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基本活動涉及企業生產、銷售、進料後勤、發貨後勤、售後服務。支持性活動涉及人事、財務、計劃、研究與開發、採購等,基本活動和支持性活動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

任何產業的升級都不能脫離產業本身固有的邏輯,因而我們可以認為產業互聯網的升級其實也是以基本活動或者支持性活動這兩條線為基礎展開的,從選擇的方向入手,再參考兩條主線以及戰略執行方式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騰訊、美團、京東數科這三家的差異。

先說騰訊,“去中心化”的口號是騰訊一直都在喊的口號,也是其發展的主要特徵,通過戰略投資或者財務投資而非控股投資這樣開放式的股權投資方式“連接”了更多的互聯網及企業資源。

總起起來,騰訊的產業互聯網布局有一些幾大特徵:

首先是助手。

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升級目標是成為數字助手,通過解決方案幫助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因而如今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騰訊的產業互聯網布局更側重於企業的基本活動這條線,憑藉自身的數據優勢和基礎雲服務優勢改善產業的基本活動。

其次是行業的垂直性。

騰訊雲作為騰訊產業互聯網的“排頭兵”歷經了近20年的積累,在遊戲、視頻、金融、零售、電商、交通等行業的192個場景中實現了業務佈局,加之QQ、微信等業務中遍及的20億用戶數據的協同,顯然為雲服務提供了更有力的載體。

最後是自主研發技術與產業化並重。

在佈局產業互聯網的同時,騰訊不斷加大力量投入到對前沿科技的研究中,實現科研與產業化的兩頭並進。

騰訊圍繞AI、安全、音視頻與量子計算等領域建立的前沿技術實驗室,而這也是深受其掌門人馬化騰的影響,之前馬化騰曾在知乎上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足以看出其對科學研究以及產業互聯網兩方面的重視。

然後是美團,相比於騰訊,美團在選擇在戰略執行的主線選擇上,更偏向於支持性工作,而這其實也是基於美團自身優勢所做出的選擇。

美團是以團購起家,以外賣為前端入口以及主要收入來源,入局外賣、酒店住宿、在線旅遊、新零售、出行等領域,外賣本質上就是圍繞線下餐飲商家提供外賣配送服務,最需要的核心能力就是線下店鋪的運營與拓展能力,如今看來,美團最寶貴的資源就是線下商家資源。因而在產業互聯網的定位上更側重於對商家的【賦能】。

具體表現在於幫助商家提升經營的人效和坪效,提升用戶體驗,為商家提供套完整的數據服務,以此反哺商家,幫助餐飲商家在經營決策方面起到指導作用。由於要面對的企業級用戶是分散的商家,更側重於服務業,需要進一步釋放自身的產能,刺激生活型服務需求,因而對支持性活動的需求會更大一些,這也是美團基於自身優勢以及商家需求做出的戰略選擇。

最後是京東數科,京東數科在產業化的發展方面既有京東城市、京東農牧這樣針對傳統產業鏈的重構,也有京東鉬媒這樣針對企業營銷方面的賦能,屬於【基本活動】與【支撐性活動】都有涉及的企業,通過具體戰略選擇的方式也透露出這是京東數科基於自身優勢的升維思考。

在具體的業務開展的方式上,“共建”是其最主要的特徵。

即通過把自身在零售數字化和金融數字化上積累的雙重數字科技能力作為基礎,與行業頂級know-how進行結合。例如京東城市和京東農牧分別找到了行業頂級的院士,通過行業結合數字科技和行業頂級know-how來落地產業數字化。京東數字科技的產業數字化之路,這也與陳生強一直留給業界“看本質、邏輯控、有格局”的形象相匹配。

過去京東由於不盈利一度為人詬病,那是因為它把錢都投入在了倉儲、物流上,如今,隨著基礎設施搭建完成,京東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實現盈利增長。而京東數科也是一樣,自己研究,對技術的提升以及新技術的挖掘一定比別人更快一些,在具體應用上也會佔得時間上的先機。

在業務選擇上,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例如農業,在很多人眼中,第一產業似乎與京東數科這樣的科技企業不會有什麼交集,但事實上,正因為如此才蘊藏著被改造的機會。就目前來看,農牧業產業鏈上都已經出現了互聯網的身影,如今進行數字化升級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條賽道選擇的人少,而且盤子夠大,具備極高的想象空間。

再比如to G業務方面,很多智能城市業務佈局其實更像是指揮交通打造車路協同,通過攝像頭和城市基礎設施傳感器來提供交通輔助功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而京東數科更像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城市,覆蓋的領域更廣。

消費互聯網時代已經過去,互未來互聯網還將以生產者為中心,對產業的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改造。產業互聯網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騰訊、美團、京東數科各自依託自身的優勢和產業特徵展開了有針對性的佈局。

在未來,在產業數字化領域,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誰又能分得更多的蛋糕,產業的投票是檢驗的唯一標準。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和一個新的遊戲規則之中,誰能真正的做那個“掀桌子”的人?騰訊、美團、京東數科的下一站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