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弘扬国粹经典 传承千年岐黄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 (马忠剑 记者 毛春燕)传岐黄之文化,承大医之精神。11月23日至24日,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落下帷幕,36支队伍经过同台竞技,最终来自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的三位参赛选手过关斩将,代表内江获得全省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展现出内江中医人的风采。

中医,是被世人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今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更是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无不展现出中国医学在世界医学界的超然地位和良好声誉。

近年来,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先后印发《内江市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内江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并以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为保障全市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崭新气派的大楼屹立于宽阔的道路旁,工人们正抓紧实施穿线、贴砖、吊顶等工序,施工现场忙碌而有序——这是近日记者在内江市市中区中医医院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的景象。

该项目建设面积1.3万平方米,计划设置床位165张,总投资4800万元。2017年8月,该项目主体工程入场施工,今年4月,主体工程通过结构验收。施工单位负责人张斌告诉记者,该项目预计春节前达到初验标准,明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记者从内江市卫生计生委获悉,近年来,内江全市中医医院累计新改扩建项目7个,总投入资金4.47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15.9万平方米。市中医医院一期、二期综合楼新建项目已投入使用;威远县中医医院新建项目、隆昌市中医医院改建项目已投入使用;资中县、市中区、东兴区中医医院正在积极建设中。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了中医药科室,开展了中医药服务。

此外,内江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规范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辐射率广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将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坚持中西医并重”的重大决策,努力推动中医药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产业提升 部分曲剂品种产销量占全国 1/3

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内江隆昌市长期坚持的做法。

“通过引导贫困户规模化、基地化种植中药材,我市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隆昌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位于该市的隆昌馥巍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引导贫困户种植1500亩皂角树,累计带动了普润镇4个贫困村20余贫困户脱贫,中医药扶贫效果良好。

通过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吸引中医药企业落户和发展壮大。目前,隆昌市有川南药业、良辉药业和科星药业三家中药企业,其中川南药业通过生产加工西洋参、人参、三七等中药饮片和药粉,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销售金额9860万元。

隆昌市的作法和成效是内江市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生动写照。

为推动“中医药强市”战略,壮大中药产业,今年2月,内江市出台了《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内江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快推进内江优势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努力将内江建成四川中成药药品研发生产基地、川产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国曲剂生产基地。到2020年,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高产优质示范基地2—3个,建成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力争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左右。

目标指引未来,内江不断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脚步。目前,全市拥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7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5家,成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养殖)面积3万多亩,中药饮片类产品产值过亿,曲剂品种如胆南星、建曲、六神曲等产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千草村”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已获得国家批准。

资源下沉 推动中医药公共服务均衡化

12月1日,一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会在内江市中医医院召开,来自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等知名医院专家教授齐聚内江,在举办精彩的讲座授课之余,也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医德品格带到内江。

“只有坚守终生学习的初心,才能实现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来自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400余名参会人员一致表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学习好、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作为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内江市卫生计生委以内江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带动5个县级中医医院和19家基层医疗机构与之签订帮扶协议,通过专家坐诊、查房、知识讲座等方式开展对口帮扶,进一步下沉优质中医资源,普惠广大群众。2015至2018年的三年间,共计下派专家100余人,诊疗服务5000余人,查房1100余次,培训280余次,培训基层人员6000余人。全市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签约率达100%。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89.74%。

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是重要保障。近年来,内江通过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实施全员培训计划、西医人员学习中医、专科专病骨干培养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同时,积极鼓励全科医生、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执业,全面提升基层中医人员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截至目前,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88%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了1名以上的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