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過硬有助“記憶”

時常聽到上了年紀的親朋或同事抱怨記憶力差,丟三落四,顛三倒四,手裡拿著鑰匙找鑰匙,兜裡揣著錢包找錢包。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帶規律性的不可抗拒的生理現象在困擾著人們,但細想起來,這種現象也是因人而異的,並非圭臬不可違反、鴻溝不可逾越。

記得我們在高考“攻堅”的時候,老師鼓勵我們公式化的經典式的東西要死記硬背。譬如計量換算、公式定律、名言警句等,說是人年少的時候是瞬間記憶、感性記憶最強的時候,這個年齡段記下的東西往往成為終身記憶。實踐證明也的確如此,那些念過私塾的人,那些研究典籍的人,年少時博聞強記的東西年邁時還能如數家珍。央視開辦的中華詩詞大會、百家講壇,我們都能見到記憶力驚人的高手,如李敬教授背誦《離騷》等,讓受眾驚歎喝彩。而人到壯年時的記憶,尤其是在實際工作中的記憶,自然是理解性的記憶佔上風。如同我們當下強化思想武裝一樣,不但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而且要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我為什麼說,作風過硬有助於“記憶”呢?一方面,體現在每個人對手中事業的忠誠度和對崗位責任的專注度。“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的錢學森生前曾對他的兒子錢永剛說:“我每個星期給你出道題,你就能考上國內最好的大學。”但他分身無術,有時幾個月還見不上兒子一面。另一方面,體現在一個人是否經得起名和利、公與私的考驗。有的人見利就上了心,而且煞費苦心,遇上危難險急的活兒就不見蹤影或找藉口開溜;有的人幹公家的事馬虎應付、漏洞百出,幹自家的事精益求精、不辭勞苦。而且“記憶力”也出現分水嶺,幹私活記憶力出奇的好,幹公事記憶力出奇的差。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記憶的強弱與心態的優劣密不可分,年長之人尤其如此。為什麼有的老人進老年大學,參加公益活動,甚至著書立傳,所樂所為一點不比年輕人差,秘笈也就在於他們是健康快樂的一個群體。相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愛嘮叨愛抱怨也愛丟“東西”的那種類型的人。

大道至簡、務實為要。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我們:“必須做到作風過硬,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做到作風過硬,必須持之以恆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久久為功祛除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把踐行‘三嚴三實’貫穿於全部工作生活中,養成一種習慣、化為一種境界。”錢永剛講到他的祖傳家訓是“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他的人生感悟是:一個家庭應當有對國家民族的歷史擔當才有意義。湘潭大學的才俊們聽了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蹟報告團的報告後深有感觸地說,他們的美就在於不忘初心,不丟本色,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精一行。我想,不論是黨員幹部還是職場中人,不論是烈士暮年,還是書生意氣,只要像習總書記所期待的那樣,以良好作風凝心聚力,以奮鬥姿態幹事創業,你就會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樣,耄耋之年還像候鳥一樣破解“稻語”慰蒼生,就會像畢生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的鄭德榮一樣,口述修改論文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因為這就是過硬作風賜予我們每個奮鬥者、跋涉者、成功者的超常記憶。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