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我才是梁山事件幕後的操盤手

高俅:我才是梁山事件幕後的操盤手

1

宋江已經飲下了毒酒。

通報消息的密信就在我的桌案上,我反覆讀了三遍,才確信無誤。我的手在輕輕顫抖,自己倒了一杯酒,酒撒在桌案上,浸溼了書信。

我雙手端起酒杯,默默悼念:“宋江,我曾經的兄弟,你終於死了,我終於安心了。”

我叫高俅,官拜殿帥府太尉。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登上今天的地位。

很多人謠傳我不學無術,是靠陪皇上踢球才發跡的。踢球怎麼了?那是正經的體育運動,能增強體魄,鍛鍊意志。把球踢好,需要天賦和汗水。凌晨四點的汴京城是什麼樣子,你們見過嗎?我每天做三千個俯臥撐,你們知道嗎?

我學過文,練過武,打過工,經過商,吃過官司,闖蕩過江湖,如今成為掌兵的太尉。不學無術?其實我工農商學兵全乾過。我深知民間疾苦,知道朝廷歌舞昇平的繁華背後,已經千瘡百孔。

我在蘇學士家中當過私人秘書,對蘇學士憂國憂民之心感同身受,早就立下報效朝廷的志向。當我有幸被皇上任命為太尉,我已經決心為大宋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加班加點地工作,處理擠壓的公文,學習歷朝歷代的典章制度。有一次,查找一份軍事材料,在一堆厚厚的積滿灰塵的文檔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封奇怪的陳舊書函。

2

這封書函是仁宗時期的一位名叫洪信的太尉留下的,講述在嘉佑三年時,他奉命到龍虎山請張真人進京祈禳瘟疫。他一時糊塗打開了龍虎山的伏魔殿,放走了殿內鎮壓的魔星。五十年後,這些魔星將會為惡人間,甚至掀起天大的禍患。他希望後世的掌兵太尉能夠警覺,及早消除這起禍患。

他很多地方寫的語焉不詳,但是字裡行間充滿深深的懊悔。這封書函以前也有人看到過,在下面批示著荒謬、可笑、無聊、愚蠢等文字。

我初看也覺得荒唐。又看了一遍,隱隱約約覺得這不像是個玩笑。我算了一下年份,從嘉佑三年,到如今政和元年,已經五十三年了。

巨大的好奇心,吸引我開始調查這件事。

我仔細查閱以前的檔案,發現這位洪太尉果然沒有撒謊,他確實在嘉佑三年奉命去過龍虎山。

我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決定深入追查這樁奇事。如此荒誕的事,要是讓那班自命清高的大臣知道,自然物議紛紛,我必須秘密行動。

正趕上江西鬧匪災,我藉口去視察,順路到龍虎山拜訪。上清宮的主持道長親自接待我。

我讓所有人都退下,問他知不知道五十多年前,有朝廷要員打開伏魔殿放走魔星的陳年往事。

他吃了一驚,說聽前輩們講過。當時是一位朝廷高官奉旨來龍虎山,酒後對伏魔殿產生好奇,逼迫道士們打開殿門,放倒石碑,挖開石龜,結果放走了魔星。這是龍虎山的隱秘之事,前輩道長說這將會導致天下大亂,並一直為此憂心忡忡。

這件事情是千真萬確的了,看來大宋江山從此要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我問主持有什麼破解之法,他說不少法術高深的前輩尚且束手無策,他道法低微,實在無能為力。

我看著這個老邁昏聵的主持,不禁惱恨地拍著桌案痛罵:朝廷每年給你們撥銀子,敬香火,你們除了念念經文,什麼都幹不了。

主持被我嚇住了,他想了想,說當今道法最高明者,就是薊州紫虛觀的羅真人。他建議我可以去找羅真人討個主意。

3

這一趟龍虎山之行倒也不算徒勞無功。我回到京城後,又找了個由頭離京,秘密去薊州拜訪羅真人。在他居住的松鶴軒裡,我向他表露了身份,並講述了五十多年前上清宮伏魔殿魔星逃走之事。

羅真人問明我是如何知道這些事後,才告訴我,放走的魔星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他們分佈在天南地北,經歷劫波,已經轉世為人。如今都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一旦有風吹草動,便嘯聚山林,那時就是天下大亂之時。

我問他能不能推演出這些天罡地煞投胎成為什麼人,我會派人秘密把他們一一斬殺。

羅真人搖了搖頭,嘆息說:“這是天數,註定世間要有這場劫難,大宋江山要從此斷送,而我只能順天行事,不能逆天行事。”

我大聲說:“那逆天的事讓我高俅來做,我不怕天打雷劈,不怕刀山火海,我一定要拯救大宋江山。”

羅真人驚異地看著我,良久無語。半晌,他才說:“莫非你就是上天安排平息這起禍患的人?”

他皺眉沉思了多時,終於讓我三更時分再來。

約莫三更天,我孤身一人來到紫虛觀。一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道士在門外等我,他帶著我來到松鶴軒。一進門,眼前所見讓我吃了一驚。只見屋裡擺著一座座小的香爐,上面插著一排排點燃的線香,而香爐下面則擺著一張張黃麻紙。

羅真人頭戴蓮花冠,身穿黃色道袍,手中持著一柄拂塵,盤坐在蒲團上。他讓那個道士守在門外,讓我關上門。

屋內香霧繚繞,羅真人閉目唸唸有詞,我隱約聽他念——

天羅維網,地閻摩羅;

慧劍出鞘,斬妖誅精;

一切災難化為塵。

太乙天尊,急急如律令!

羅真人揮舞著拂塵,門窗皆閉的室內有一股輕微而有力的風在旋動,燭光隨之搖動,香灰也隨之飄揚,落在黃麻紙上盤旋不定。

我呆呆地望著一切,不知道這是什麼把戲。終於,羅真人寂然不動,低眉垂目地坐在蒲團上,那股風也漸漸停了下來。

羅真人輕輕說:“把紙收起來吧。”

我不明所以,但還是按照他的吩咐做了。我拾起第一張紙的時候就驚住了,上面的香灰已經組成了一個個字,如墨水一樣印在紙上。上面寫著天魁星,然後是一個生辰八字。

我驚喜交集,把所有的紙都收了起來,一邊收一邊數,正好是一百零八張。我明白,這是那天罡地煞轉世為人的生辰八字。

但是光知道生辰八字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如果按照這些生辰八字去捉人,那天下生辰八字相同的人畢竟會驚異不安,到時適得其反。而且如此荒謬的原因,皇上怎麼同意去實施捕捉行動呢?

我問還有沒有更詳細的信息,羅真人搖頭說:“我法力有限,不能盡知。”不過他猶豫再三,翻開其中一張紙,說這個天閒星就是外面守門的那個道士,他們的生辰八字完全一樣。

我緊張不安地向外望了一眼。羅真人告訴我這個道士叫公孫勝,天賦異稟,一直跟隨他潛心修道。但是最近兩年,他開始變得奇怪,心神不定,一直想去遊蕩江湖。

我頭腦中靈光一閃,想出一條計策。如果能讓這些魔星聚合在一起,然後公孫勝在他們的酒中暗下毒藥,毒死他們,事情豈不解決了嗎?

羅真人搖了搖頭,說:“公孫勝是個義氣深重的人,無論怎麼強迫,他都不會幹這種事情的。”

我又想了幾個辦法,羅真人搖頭說:“這些人分佈在三教九流,有男有女,有僧又道,有文臣,有武將,有土匪,有良民。一定要有萬全之策,否則只會導致禍患加劇。”

4

我抱著厚厚的一堆紙回到官署。雖然還沒有想出好的計謀,但我知道,我是唯一能平息這場禍患的人,我是唯一能保衛大宋江山的人。

巨大的使命感令我興奮、煩惱、焦慮、狂亂。我知道自己要全力以赴,卻不知該如何下手。

我理了理思路,決定兩手準備。一手是派人專門跟蹤公孫勝。他已經離開了薊州,四處雲遊。而我要掌握他會與哪些人結交,與他結交的人是否與這些生辰八字吻合。

另一手,就是從身邊查起。一旦汴京禁軍出現這些魔星轉世的人,那就是不小的麻煩,我必須把他們趕出京城。

我說幹就幹。只要發現八字一樣的人,要麼想方設法把他們調離出去,要麼構陷罪名,將他們發配出京城。

當然,我也誤傷了不少人。比如教頭王進,並非天罡地煞之數,但因為我的迫害而逃亡江湖。我的名聲受到很大的傷害,很多人攻擊我妒賢嫉能,睚眥必報。我毫不辯解,為了朝廷的安危,我粉身碎骨都不怕,還怕幾句閒話?

跟蹤公孫勝的那條線傳來一個令我驚喜不已的好消息,公孫勝與山東鄆城一名叫晁蓋的人在交往,而晁蓋的生辰八字跟天魁星是一樣的!

終於釣到了大魚。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我苦思冥想,忽然想起了一個人。當初我在淪落江湖的時候,去過山東鄆城,結交了一位朋友。他胸懷大志,才幹過人,他叫宋江,還有個外號及時雨。我們相互欣賞,還結義為兄弟。

一個天大的計謀在我頭腦中醞釀,令我興奮不已。

我討了個去曲阜孔廟上香的差事,駐紮在濟寧府衙。我吩咐心腹去請宋江,讓他秘密來見我。

宋江只是鄆城縣的一名書吏,聽說朝廷的高太尉秘密召見他,自然莫名其妙,估計心中充滿了幻想與恐懼。他被帶到後堂,五體投地跪在我面前。我說:“賢弟,你抬頭看看我是誰。”

他緩緩地抬起頭,眯縫著眼睛看我。當他看到頭戴烏紗、身穿蟒袍、腰掛玉帶的高太尉,就是當年找他混吃混喝的高二時,目光中露出敬畏、驚異、豔羨、嫉妒之意。

我得意洋洋扶他起來,告訴他我們是貧賤之交,可以共謀富貴。而眼下正有一個絕好的機會,如果幹成了,他也可以開府建牙,起居八座。但是這件事幹系重大,有喪命的風險。

果不出我所料,宋江毫不猶豫答允了,若能出人頭地,寧肯冒斷頭的風險。

我把我的計劃和盤托出,告訴他,同在鄆城縣的晁蓋是魔星轉世,他會聚集其他一百零七個魔星轉世的人,禍害天下。

而你,宋江,就是要與晁蓋結交好,追隨他,取得他的信任。待到一百零八個魔星全都集齊,你就可以憑藉一壺毒酒,把他們全部殺死,這樣,這場攪亂天下的禍患就能消弭於無形。而你就能成為大宋的功臣,從此平步青雲,登上人生的巔峰。

他半信半疑地聽著,見我鄭重地拿出一半零八個魔星轉世的生辰八字,這才相信。

就這樣,我們達成了合作。

5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我所料,晁蓋帶人馬上了梁山,宋江刻意與他交好,幾經週轉,也成為梁山的核心人物。

宋江沒有讓我失望,果然是個幹大事的料,憑藉過人的手段與才幹,他在梁山與晁蓋分庭抗禮,甚至壓制住了晁蓋的聲望。

當然,為了他威望的樹立,其實我也在暗中襄助。在他上梁山之前,我就派人秘密散佈一個童謠,為他增添一點天命所歸的神秘色彩——

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

縱橫三十六,播亂在江東。

還有,宋江帶兵攻打祝家莊,我已經安排心腹向周圍的州府打過招呼,說祝家莊這些年招兵買馬,有不臣之心,梁山攻打祝家莊我們無需插手,只坐山觀虎鬥。

梁山的兵馬在一天天壯大,不少才幹傑出的人物匯聚到了梁山之上。宋江都會把這些人的生辰八字寫下來,交給他的弟弟宋清。宋清則趁著外出採購酒肉菜蔬的機會,把名單放在濟寧府真武道觀的一個香爐下。而我的心腹就在那裡等候,以最快的速度把名單送到汴京城中太尉府裡。

我把這些人的生辰八字與羅真人香灰所寫的一一對應,看得我喜憂參半。這一夥人實在是太強了,確實具備攪亂天下的實力。但是,他們終於浮出水面,站到了明處,我會把他們一舉消滅。

宋江又向我提出一個要求,他與晁蓋已經勢不兩立,這樣下去兩人必然決裂,到時梁山局面就無法控制,因此他要除掉晁蓋。

我嚇了一跳,這和我的計劃並不一致,我是想在魔星聚齊之後再一舉殲滅。但是宋江並沒有等我同意,就已經下手,他設計在曾頭市除掉了晁蓋。(事情的來龍去脈詳見天涯論壇《暗箭:晁蓋之死》)

當一百零八個天罡地煞終於聚齊在梁山後,我深深地嘆了口氣。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我早就準備好了毒藥,就要派上用場了。

毒藥交給了宋清。用法很簡單,就是倒入酒罈中,讓這些魔星們喝下。而宋家兄弟當然不喝,在這些人被毒死後,他們秘密下山,躲進濟寧府的那座真武道觀裡,我到時派人秘密接他們進入汴京城。

至於公孫勝,羅真人囑託我不要殺害他,但是我顧不得那麼多。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風雨雷霆之中,誰還去理會那些螻蟻一般的生命?

我在忐忑中等候,但是宋家兄弟下手的消息遲遲沒有傳來,梁山也沒有土崩瓦解的跡象。而我最擔心的事情卻發生了。

6

宋江給我送來一封書信,信中說他已經完全駕馭住這些魔星轉世的英雄豪傑,他們能文能武,除掉太可惜了。他願意帶領這些人招安,從今以後為朝廷效力。

我知道,宋江已經擺脫了我的控制,也不相信我當初的承諾。他是不會甘心當一個埋名隱姓的富家翁,他的夢想始終沒有變,那就是出將入相,開府建牙。

更令我惱恨的是,他居然製造了一塊石碑,天罡地煞魔星和這些人對應起來,而他自己當然取代了晁蓋,成了天魁星。

對了,他弟弟宋清當然也不是天罡地煞之數,他也是冒名頂替的。我後來查清,真正的地俊星是韓伯龍,他去投奔梁山,被安置在山下的酒店,宋江吩咐李逵一斧頭把他砍死了。

我回信警告他這是痴心妄想,這樣玩下去不但他自己的命保不住,還會累及宗族。

但是,這些警告沒有起絲毫作用,他已經不再與我聯絡,開始自己尋找招安的門路。朝廷中不少目光短線、見識鄙陋之輩也在為宋江他們說好話,皇上居然同意接受招安。

好在我從中作梗,破壞掉了這次招安,讓宋江空歡喜一場。

蔡京十分痛恨宋江一夥,當然是因為梁山人馬攻打過他女婿梁中書鎮守的大名府,女兒女婿一家差點被害。他把我、楊戩、童貫叫到相府,商量如何對付梁山。我對他們三人貪贓枉法、任人唯親一向瞧不上眼,但是這一次為了共同的敵人,願意和他們聯手。

童貫主動提出帶兵圍剿梁山。他素來矜功自伐,不聽我的計謀,大軍輕進,結果十萬大軍被宋江帶兵打得落花流水。我並不擔心,正好藉機攬住兵權。

我盡遣禁軍精銳,並大規模徵調船隻,決心一舉踏平水泊梁山,把這些魔星轉世的盜匪一網打盡,當然還包括宋江。

兩軍交鋒,我才真正意識到這些人有多厲害。我不但兵敗如山倒,而且還被他們生擒活捉。

我被帶進一間屋子裡,屋內有個很大的浴桶,還為我準備了乾淨的衣服。我毫不客氣進去洗了個澡,正穿著衣服,這時候門開了,一個人走了進來。

儘管屋裡的光線昏暗,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來人就是宋江,那個又矮又胖的宋江。他身著簇新的絳紅色衣袍,輕微抬著下巴,志得意滿地打量著我。

他說:“好久不見了,損兵折將的高大人。”

我哼了一聲,回應說:“好久不久了,背信棄義的宋小人。”

宋江惱怒起來,說:“你才是背信棄義的小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花招,我兄弟二人如果真的去投奔你,你既不會保舉我當官,也不會給我銀子,只會派人砍掉我兄弟二人的頭顱。”

我被他說穿了心事,默然不語。

宋江繼續說道:“我現在掌控著百員虎將,十萬精兵。給我一個為朝廷效力的機會,你我兄弟再度合作,一樣可以掌控朝局。”

我打了個冷顫。宋江又威脅說:“你已經落在我的手上,如果不幫我招安,我殺你易如反掌。”

我問:“天罡地煞的秘密,你知道是誰告訴我的?”

他一愣。我告訴他:“是羅真人。”

他頓時面色蒼白,道:“那公孫勝……”

我說:“公孫勝一直遵從師命,聽我調遣。如果你敢殺死我,他一定會揭穿你的真面目。”

宋江當然不會輕易相信,說:“如果公孫勝聽命於你,下毒的事情你為什麼不找他?”

我說:“因為他有良心,不會向自己的兄弟下手。”

宋江終究不敢找公孫勝去對證,說:“如果我完蛋了,你扶植我的事也會宣揚出去,皇上、大官們知道是你養虎為患,你就等著滿門處斬吧。我們都賭上了身家性命,現在是系在一條繩上的兩個螞蚱,誰也休想脫身。”

他說的沒錯,我們誰也制伏不了誰。我們終於達成妥協,各守機密。我們在忠義堂上表演了一起雙簧,然後他放我走,說是幫他招安去。

8

宋江的能力超出我的想象。他居然走通了李師師的門路,憑著李師師的枕頭風,居然直達天聽。加上太尉宿元景受了宋江一夥的迷惑,居然真的同意宋江招安的請求。

我如遭雷擊,以宋江的心機手腕,一旦接近了皇上,必然會迷惑聖心。加上他兵馬的實力,那時候天下大事,未可知也。

我不能再猶豫,連夜造訪宿府。

宿太尉口頭上應酬,卻是一臉的警覺。我反客為主,斥退僕人們,並不理會他神色不悅,直接把洪太尉的密函,羅真人的香灰紙,一件件、一張張展示給他。當然,晁蓋那張我已經換成宋江的生辰八字了。

他一開始以為我又有什麼詭計,面帶冷笑,但逐漸變得緊張起來,最後已經嚇得面色蒼白。

我說:“這就是宋江一夥的來歷。老兄你一片赤誠之心,結果引狼入室。一旦宋江入朝,後果不堪設想。天罡地煞鬧起來,你宿元景到時就是勾結反賊的天下罪人。入獄、砍頭、滿門抄斬、誅滅三族,一切皆有可能。”

他又驚又怕,已經六神無主,甚至哀求我該怎麼辦。哼,他不過一介腐儒,怎麼是我的對手?

我從容不迫地說出我的計謀——從現在起,我唱白臉,聯合蔡京他們,處處為難宋江。而你宿太尉則唱紅臉,處處維護宋江,讓他們領你的情,聽你的安排。你讓他們四處征戰,一點點消耗他們的軍力,讓他們損兵折將。當宋江他們實力消耗殆盡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作惡的實力,你就平安無事了。

宿元景一口答允。我暗中聯合蔡京、童貫他們,攻訐宋江包藏禍心,不可重用。而宿元景則在皇上面前給宋江開脫,說他們忠義雙全,應該給他們為國效力的機會。

皇上當然要證明自己招安的主張沒錯,儘管他對宋江的認識不過是聽了李師師的一面之詞而已。他就安排宋江去打遼國,打方臘他們。

我緊緊控制住錢糧軍械,不給他們增加補給。宋江恨死我了,不得不依賴宿元景。而宿元景則不斷給他畫餅,讓他一場仗接一場仗打下去。

宋江再狡猾也想不到,我和宿元景在聯手對付他。

9

終於,宋江的人馬打殘了,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隊伍四分五裂,人心也四分五裂了。

他班師回朝,被加封為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他算是完成了夙願,終於成為一方大員,為此,他還榮歸故里,大擺酒宴。

而除掉這些倖存魔星的計劃,我依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如今他們已經成為軍官,我要斬盡殺絕也決非易事,但是為首的幾個人我是不會放過的。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花榮、呼延灼、柴進、戴宗……我列下了一個必殺名單。

公孫勝我提前打了招呼,他早就抽身而去,回薊州了。

關勝在大名府任職。一次飲酒時,我安排一位心腹軍官在他酒中下了毒藥,他酒後從馬上摔下而死,報了個醉酒墜亡。

呼延灼很狡猾,走門路當上了御營指揮使,在皇上身邊當差,我不敢貿然下手。

戴宗發覺情況不妙,退隱到東嶽廟當道士。我派人趁他睡覺時勒死了他。

盧俊義進京述職,我和楊戩商議,悄悄在皇上賜他的飯食中下了水銀。盧俊義當晚乘船回去,毒發從船上落水而死。

至於宋江,這個不是魔星的魔星,卻成了最大的隱患。他到任楚州後,給我寫了一封信。我打開,信箋上只有四個字:相安無事。我也會回覆四個字:天下太平。

我當然不會與他和解。平安無事?哼,休想。

皇上派欽差去慰問宋江,賞賜物品中還有兩壇御酒。這名欽差就是我的心腹,御酒就擺在我的面前。

我找出了準備多時的毒藥,這一天我等了好久,我親手把灰色的粉末倒入酒中,用勺子輕輕攪動。我默默地說:喝下這壇酒吧宋江,我們的恩怨從此一筆勾銷。

宋江果然喝下了毒酒。欽差一離開楚州,就派人向我送來密函。

看到密函,我一時百感交集,居然流下了兩行眼淚。送信人驚訝地看著我,我揮了揮手,示意他退下。

我一個人關在書房,自斟自飲。我知道除掉宋江之後,皇上一定會懷疑到我的頭上,他將不再信任我。但是我不後悔,我也沒有回頭路。我為大宋解決了一個滅頂之災,但我卻不能公之於眾。

10

過了幾天,皇上知道宋江中毒而死的消息。他大罵我:“敗國奸臣,壞寡人天下。”我跪倒在地,磕頭謝罪。蔡京他們聯合我打壓宋江一夥,擔心我被治罪會反咬他們,就都替我求情。皇上盛怒未息,喝令我滾出去。

當晚,宿元景秘密造訪我。他如今深得皇上的信賴,聖眷日隆,見我被斥責,擔心我吐露真相,不斷安慰我。

我對他說:“當世的人談起我,一定嘲笑我只會踢球,不通治國安邦之道。後世的人談起我,會評價我欺壓良善,陷害忠良。宿太尉是個熟讀經史之人,我是不是以後就是這樣的名聲?”

宿元景尷尬地賠笑,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需待七年期。皇上和世人終會知道高太尉的耿耿忠心。”

我坦然說:“只要天下太平,個人榮辱進退又何足道。”他就不住口誇我胸襟開闊,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風骨。

送走他後,我獨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抬頭仰望滿天繁星。它們一直照耀著我們,而人們只會讚美月亮,誰又會理會他們?

人們會記得政治家縱橫捭闔,軍事家用兵如神,外交家折衝樽俎,卻無法看到深藏在歷史背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人。他們解決了很多天下大事,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很遺憾。但對他們而言,求仁得仁,何憾之有?

戰國時,聶政視嚴仲子為知己,替他行刺韓國的國相俠累。聶政獨身闖入相府,穿過重重護衛,一劍刺死俠累。得手後他身陷重圍,不願連累家人,於是用劍劃破面頰毀掉容貌,然後自殺而死。

聶政的屍體被擺在街上,沒人認出他是誰。他的姐姐不願弟弟英明埋沒,冒死去認領聶政的屍首。聶政的名聲傳揚開了,後世大名鼎鼎的《廣陵散》就是為歌頌他而創作。

聶政有個同樣義氣深重的姐姐,死後才會名揚千古,而大多數義士只能籍籍無名。我忽然想起了韋莊的那句詩:“廣陵故事無人知,古人不說今人疑。”

我一遍又一遍地反覆吟誦著。夜深露重,露水打溼我的衣袍,我毫無覺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