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從陽光少女到一代詞宗的艱難磨礪

李清照——從陽光少女到一代詞宗的艱難磨礪

1

大宋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李格非的家眷進京了。

李格非經過數年的打拼,當上了禮部員外郎,同時也完成了在京城買房置業的人生夢想,終於可以把住在老家濟南的妻女接來了。

李家的家眷從玄武門進入裡城,其中一架馬車的車廂中,一個俏麗的少女探出頭,她望著車水馬龍的鬧市,鱗次櫛比的商鋪,心中默默唸道:“汴京,我來了。”

這個女孩就是李清照。

她生於濟南章丘的詩書名門,李清照晚年回憶家族的榮耀,是這樣寫的——

老婆子我家世代生活在齊魯,

父祖名望高拜師者數不勝數。

我見過父親在稷下開壇授課,

趕來聆聽的人多到揮汗成雨。

李清照家學淵源,加上天資聰穎,從小就能詩能文,早就期望進京一試身手。

但是,此時可是北宋年間,此處可是首都汴京,詞壇高手如雲,想成名?沒那麼容易。

2

寫詞先得樹立好風格。詞壇那些天王級別的高手都有自己的風格,晏殊之雍容,蘇軾之曠達,秦觀之哀婉,周邦彥之精雅。

我走什麼路線?李清照想。

對鏡一照,有了答案——當然是活力四射的陽光美少女。

於是,沿著這個風格李清照開始創作詩詞,寫了一首接一首。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水光山色與人親,

說不盡、無窮好。

何須淺碧輕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詞中滿溢著青春、陽光、活潑、開朗的氣息,跟超級女聲“想唱就唱,唱得響亮,不怕風雨的阻擋”,差不多在一個層次。

這種水平在大佬們眼中,不過是小女孩寫著玩,味道嘛酸酸甜甜的,可沒什麼回味。

但是李清照畢竟不是凡品,這堆口水歌中,已經隱約閃爍著她的天賦異稟。更了不起的是其中還有一首優秀的小詞,那就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這首詞明白如話,為當時的詞壇注入了一股清流。千百年後,它依然是濟南的一張城市名片。

當時她只有十幾歲,同樣這個年齡我們還在上初中,她的詞卻入選了初中教材。上哪說理去?

3

當時最當紅的詞壇巨星是周邦彥。他就是宋朝的林夕,文辭雅緻,筆力深厚,上至貴族,下至歌女,都是他的粉絲。當時的人都認為周邦彥的水平超過了晏殊、歐陽修、蘇軾這些名家,是一代集大成者。

葉上初陽幹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恨春去不與人期,

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多麼高雅,多麼清麗,還帶著一點淡淡的憂桑。

是的,詞壇真正的主流就是婉約憂傷,那些成名的詞人,都是此中的高手。

張先說:心如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晏殊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秦觀說: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

繁華的都市,男男女女們最喜歡的就是喧鬧之後,品味點苦澀的東西。太甜了沒回味,太苦了難入口,咖啡最好只加半勺糖。甜蜜過後淡淡的苦澀,繁華過後淡淡的憂傷,最能打動人,古今的品味十分一致。

李清照決定轉型,她沉下心寫了一組《浣溪沙》,風格更加成熟,詞意更有回味,而且時有妙句令人驚豔——

黃昏疏雨溼鞦韆。

醒時空對燭花紅。

眼波才動被人猜。

文辭優美,富有畫面感,而且有了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李清照終於受到大佬們的肯定,成為詞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以她現在的成就,在女詩人中已經脫穎而出了。但是,李清照生性高傲,她在《詞論》中,臧否名流人物,說柳永登不上大雅之堂,說宋祁有佳句無佳篇,說蘇軾才如大海可不懂音律……

不要說她狂,她有狂的資本。李清照不甘心在前輩身後亦步亦趨,她要與他們抗劼,甚至要把他們超越。

4

十八歲那年,李清照嫁人了,丈夫是趙明誠。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在禮部當過副司長,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在禮部當過副部長。李家是山東濟南人,趙家是山東濰坊人。父輩既是同事又是同鄉,兩家結為姻親算是門當戶對。

趙明誠是好學上進的青年才俊,與李清照組合成為名副其實的才子佳人。命運如此奇妙,愛情如此甜蜜,生活如此美滿,哪還有什麼憂傷?新婚的李清照天天寫詞秀恩愛。

今天來一句: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明天發一條:

誰教並蒂連枝摘,

醉後明皇倚太真。

天天泡在蜜罐裡的人,寫的詞比蜜還甜。男人讀了眼饞,女人讀了眼紅,不過除了趙明誠,誰讀了都不會感動。

5

可是李清照是天生的詩人,細膩敏感是她與生俱來的本能,雖然生活幸福、你儂我儂,可是她心中依然有一種躁動不安的情緒。

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

終於在度過了一個風雨之夜的清晨,李清照提筆寫下了又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詞只有33個字,卻能在內容上極盡曲折,而且還有生動的人物對白,文字功底已經爐火純青。

社會我李姐,人狠話不多。

但這還不是重點,真正了不起的是,她信手拈出“綠肥紅瘦”四個字,震驚了整個詞壇。

顏色多麼絢麗,感情多麼敏銳,構思多麼精巧,回味多麼悠長。

這首詞獲得了百分百的好評,收集了數不清的點贊,“文士莫不擊節讚歎,未有能道之者

”。

就像王菲演唱了《執迷不悔》,從此擺脫了苦情路線。李清照也憑藉這首《如夢令》,徹底告別了傻白甜的少女風。

這首詞是李清照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奠定了她很長一段時期清麗而憂傷的風格。這種風格不是模仿前輩,它是屬於李清照的,是易安體的發軔。

她成為汴京都市女性的代言人,她終於開啟了自己的時代。

大佬們一致公認,本年度的最佳詞人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鼓作氣寫出了一連串這種風格的作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多情自是多沾惹,

難拼舍,又是寒食也。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每一首都是當之無愧的佳作,每一句都是成色十足的名句。

李清照從此登上詞壇的高峰,陽光美少女不再是她的標籤,詞壇天后才是她的金字招牌。

北宋後期,秦觀、晏幾道,周邦彥,一個個老了、病了、死了,真正扛起詞壇大旗的,正是李清照。

6

終於成名了,終於成為一代詞壇天后。如果上天問李清照,你滿意了嗎?

我想,李清照一定會說,滿意了。生活優渥,夫妻恩愛,她又享有大名,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但是上天還期望她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從高峰登上巔峰。

很多文壇大佬都有這樣的經歷,學於故里,成名於京師,而巔峰之作,則是在走遍萬水千山之後。

李白是這樣。他初到長安就一鳴驚人,被稱為謫仙人。而後官場失意,他離開長安,四處浪遊,終於寫出“才氣千古無雙”的《將進酒》。

蘇軾也是這樣。蘇家父子三人一入汴京,即名滿京師。在屢遭貶謫與流放之後,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卻寫下被譽為“古今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

如果沒有後來的政治風波、國破家亡,李清照的成就可能會止步於此。但是上天期望她成為一代詞宗,也要讓這個深閨女子去走遍萬水千山,去登臨詞壇的最巔峰。

7

青州。

趙家的老宅變得熱鬧起來,因為三位少爺帶著家眷從京城回來居住了。

趙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趙挺之進士出身,官至宰相,三個兒子有兩個考中進士,沒有中進士的是三少爺趙明誠,還成為有名的金石學家。

此時,趙挺之在與蔡京爭權的鬥爭中,敗下陣來,罷官不久就死了。已經踏入仕途的三個兒子被削職,他們無法在京城立足,只好回老家青州。

趙家畢竟是大戶人家,老爸是當過宰相的人物,回到老家,也照樣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對趙明誠而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他一言不合就約上幾個驢友去遠方,探訪名山,考察文物。那時候是名副其實的驢友,騎著驢去旅遊,一來一回就得好幾個月。

對李清照而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

8

現在的人讀李清照的詞,往往誤解她是個一天到晚悲悲慼慼的人,其實大錯特錯。她是天生的樂觀派,是十足的女漢子。

她對人生的浮浮沉沉適應能力極強,回到青州,她給自己取號易安居士,興致勃勃地開始新的生活。

不爽的是趙明誠經常浪跡天涯,李清照只能在家喝喝小酒、發發帖子。

柳眼眉腮

已覺春心動。

寵柳嬌花寒食近,

種種惱人天氣。

李清照十分擅長自己造詞,柳眼眉腮、寵柳嬌花,就像綠肥紅瘦一樣,舉重若輕,以俗為雅,一次次驚豔著詞壇。

專業人士是這樣評價她:

不效顰漢魏,

不學步盛唐,

立情而發,

自標位置。

有點難懂,翻譯一下應該是這樣——

一個人造一個好詞不難,難的是一直能造出好詞。

像李清照這樣,一輩子不斷用淺顯的文字構建微妙的意境,那才是最難、最難的。

因此,在宋詞史上她是一位開拓者,她創立了清新脫俗的易安體。

9

離開了繁華的汴京都市,來到空氣清新的鄉村,李清照從風格上正一點點擺脫掉浮誇。就像美女洗去鉛華,素顏更加光彩照人。

不要自以為你們城裡人會玩,我們農村人玩起來花樣更多。

某一年的秋天,趙明誠終於被朝廷起用了。他要離開青州,到萊州任職。

趙明誠躊躇滿志,李清照愁腸百結。思緒在她的心頭一點一點累積,終於累積成一首傳世名篇——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上半闕的意思是寶寶心中苦,可寶寶不說。

下半闕就說開了——我留不住你,你就走吧;你走了只剩我孤單一個人;你走後我會天天想念你;想你想到憂桑。

一場離別,她寫得跌宕曲折,風神搖曳。

有人稱讚“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是絕妙之筆。

有人稱讚“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是至情痴語。

寫男女離別的詞,不缺活色生香的,不缺高冷蘊藉的,而這首詞既活色生香又高冷蘊藉,遊走於高雅與大眾之間而進退自如,功力爐火純青。

明朝一位叫徐士俊的老兄評價的最到位——亦是林下風,亦是閨中秀。

10

王國維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如果李清照問:我遭遇了家族浮沉、夫妻離別,這還不夠苦難嗎?

上天一定會回答:“So easy。”

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上天正式開啟對李清照的暴擊模式。

第一重暴擊——家沒了。

金兵大舉南下,李清照只好從青州南下江寧,去找提前到此的趙明誠。在南京安定了一年左右,又轉走浙江。

第二重暴擊——老公沒了。

趙明誠奉旨回南京,在路上病倒,不久死去。李清照安葬好趙明誠,大病一場後,繼續自己的逃亡之旅。

第三重暴擊——遇渣男了。

李清照一度再嫁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卻遇人不淑。據說張汝舟看上的是李清照的古玩,得不到就施以拳腳。

第四重暴擊——進大牢了。

李清照顯示出她女漢子的本色,果斷收集張汝舟的罪證,對他進行告發。

子告父,妻告夫,就算證據確鑿,也得蹲兩年大牢。李清照為了擺脫張汝舟,寧肯坐牢。

趙明誠的表弟綦崇禮身居要職,他向皇上陳說了這件事。在頭號人物的關照下,關押了九天的李清照重獲自由。

這場遭遇對李清照而言,無異於奇恥大辱,她甚至成為上層社會的笑柄。

11

李清照的詞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起初,從青州逃在南京,她寫下: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趙明誠死後,她寫下: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流落到金華,她寫下: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晚年孤悽,她寫下: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中有這麼一句:“……是得哭呀,不哭就憋死了。”

這句話適合很多人。李煜成了亡國之君,怎麼還有心思寫詞呢?不是閒情逸致,而是藉此排遣愁悶。

如果不寫,他就憋死了。

李清照同樣如此,心中累積那麼多憂傷,不傾訴就憋死了。傾訴的方式很多,有人是哭,有人是買買買,她的方式就是寫詞。她不再需要討好讀者,她就是她自己的讀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如果說寫《鳳凰臺上憶吹簫》時,李清照的功力已經爐火純青,那麼寫這首《聲聲慢》時,她的功力已經登峰造極。

幾乎通篇都是白話,但是處處藏有奇筆。就像江湖高手,摘葉飛花亦可傷人。用宋朝張端義的評論留言就是“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

開篇十四個疊字,令無數詞壇高手獻上了自己的膝蓋。

平平淡淡一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被眾多名家推崇之至。想想吧,那麼多詩、那麼多詞,描寫寂寞憂傷,沒有比這一句來得更讓人感同身受。

還是讓權威大咖來評價吧,掌聲有請楊慎。

楊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他是詩詞評論名家,也是詩詞創作名家,《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就出自他的手筆。他的發言高屋建瓴、言簡意賅——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而在李清照的詞集中,“《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

以上。

12

她走過的路夠長了吧?

她歷經的苦難夠多了吧?

她累了。在逃避金兵的時候,有一次李清照逃到海上。萬里海浪洶湧,千隻船帆飄揚,她彷彿聽到冥冥中有個聲音在問:你要到哪裡去?

李清照說:這條路為什麼這麼漫長,沒有盡頭,而我已經老了。我寫了那麼多詞,就算被天下傳唱,可又有什麼用?

那個聲音問:那你要放棄嗎?

李清照是怎麼回答的呢?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什麼意思?就是——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不—怕。

的確,李清照把悲傷寫在詩詞之中,把堅強留在詩詞之外。

在汴京,她可以氣定神閒地和上層精英唱和詞章。在青州,她可以心甘情願地和趙明誠研究文物。

逃難途中,她有心計保護著大批財物。遭遇渣男,她有勇氣不惜代價堅決離婚。

晚年她在《金石錄後序》中,回憶丟失了大批寶貴的文物,說:“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聰慧的頭腦,開闊的心胸,樂觀的精神,堅強的意志,構成了一個生命力頑強的李清照。

李清照生於1084年,一般認為死於1155年或1156年,也就是活了70多歲,這在古代相當長壽了。

家族浮沉、中年喪夫、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甚至牢獄之災,這些沒有擊倒李清照,卻讓她一次次浴火重生,成為一代詞宗。

與李清照同時代的文人王灼的評價最有看點:

(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

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

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

自古搢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

他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一個真實的李清照,是閨閣中之蘇、辛,是一枚我行我素、倜儻灑脫的女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