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開會:英明領導主持高效會議的一個典範

石勒開會:英明領導主持高效會議的一個典範

1

在皇帝中,石勒的出身算是最低的了。朱元璋當過乞丐,而石勒則一度淪為奴隸。

出身卑微,沒有文化,這些絲毫沒有阻止石勒的崛起,因為還有一種能力叫天賦異稟。石勒從奴隸到皇帝,在跌宕起伏的軍事與政治生涯中,屢屢表現出過人的才智。

他悟性奇高,無師自通,讓人讀經史聽,評價古今得失,非常有見地。有次聽《漢書》,聽到酈食其勸劉邦冊封六國諸侯的後裔,石勒驚道:“此法失策,劉邦怎麼能得天下呢?”

待聽到張良勸諫時又說:“幸虧有此人。”

石勒還有一句名言:“朕若遇到劉邦,當北面而事之,與韓信、彭越比肩;若遇到劉秀,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這是一份擲地有聲的英雄宣言,話說的很大氣,自信滿滿。

2

今天說的是石勒主持的一次會議。

時間是永嘉六年,當時的石勒還沒有稱帝,他駐紮在葛陂,謀劃南下攻打晉朝的司馬睿。司馬睿也調兵遣將,晉朝軍隊跨過長江在壽春集結,與石勒邀相對峙。

天不作美,連降大雨,三個月持續不停。石勒軍隊糧草供應不上,又發生疫情,軍中死亡過半,此時又傳來消息晉朝的軍隊要開來。

石勒緊急召開軍前會議,參會的都是重要將佐,討論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會議主題很明確,大家展開討論。

第一個發言的是刁膺。他當時擔任右長史,是石勒的頭號謀士,職務越高,責任越大,搶麥義不容辭。

他發言說:“現在我軍內憂外患,困難重重。此時應該向司馬睿求和,為他掃除北方各股勢力來贖罪。待到司馬睿退兵之後,再做其他打算。”

石勒聽完什麼反應呢?揪然長嘯,就是悲傷地大聲嘆息。很顯然,這個主意領導是不滿意的。

一般說,會議主席不該打擊參會者發言的積極性,但必須掌控發言的方向。刁膺的職務高,如果不及時打住,其他人就沿著投降主義的話題一發不可收拾。

大將夔安建議軍隊到地勢高的地方避雨。這應該是撤兵比較體面的說法。

石勒說:“將軍為何如此膽怯?”

投降和撤兵兩個方法貌似都被否決了,一些將軍提議要主動進攻,夜襲壽春,擊敗晉軍,搶奪糧食,然後攻下丹陽,再然後平定江南,巴拉巴拉說得很嗨。

這種政治正確的發言,領導一般不會打擊,但也不能太鼓勵。一旦大家都不評估敵我形勢,打雞血喊口號,打過長江去,活捉司馬睿,形勢也容易失控。

石勒什麼反應?他笑著說:“這是勇將之計。”表揚了勇敢,但也暗含著勇則勇矣,缺少謀略的意思。

不過大敵當前,這種勇氣還是有價值的。主張進攻的大將各獎勵鎧甲一副,良馬一匹。

石勒望著一直不發言的張賓,問:“先生有什麼主意?”

3

張賓在歷史上名氣不算太大,但在兩晉時期絕對稱得上超級謀士。他投靠石勒,一開始不被重視,隨著一個個計謀得到驗證,張賓逐漸脫穎而出。

張賓很從容很自信很有條理地說:

“將軍您攻陷晉朝都城,虜獲晉朝天子,殺害晉朝大臣,凌辱晉朝嬪妃公主。對晉朝犯下的罪惡,擢髮難數。現在想投降,晉朝怎會容得下你?

當初我們不該南下,事到如今就該及早撤兵。撤到哪去呢?鄴城地勢險要,我們應該去佔領鄴城,經營好黃河以北。黃河以北經營好,將軍的實力天下無出其右。

晉朝軍隊不過想保衛江南,看到將軍撤兵,高興還來不及,哪還敢對我們窮追不捨?

我們怎麼順利撤兵呢?將軍帶著精銳佯裝向南進攻,輜重部隊則悄悄向北撤退。待輜重部隊撤遠了,將軍再帶著精銳部隊從容返回。以上。”

多麼精彩的發言。石勒聽了什麼反應呢?他當即金星附體,大聲喝彩:“完美!”

張賓否定了投降和出戰,旗幟鮮明主張撤兵,而且講清楚撤到什麼地方去,如何安全撤離。有批判、有觀點、有方法、有規劃,調理清晰,邏輯嚴密,是會議發言的典範。

石勒當場拍板定下計劃,還在會上宣佈了兩件事,一是把刁膺降為將軍,二是讓張賓取而代之,擔任右長史。

會後,石勒迅速行動,按照計劃,撤回黃河以北。

4

葛陂會議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意義深遠的大會。從此石勒開始在北方經營,成為霸主,登上了皇位。

在這次會議中,石勒體現了卓越領導人的素質,超強的控制力、冷靜的判斷力、果斷的決策力,還有迅速的執行力。

司馬光這樣評價石勒:“連百萬之眾,橫行天下,斫喪晉室……不有過人者能如是乎?”

(選自-金僧喜煮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