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於印度。其創始人名悉達多,姓喬達摩,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相傳他是釋迦族淨飯王的太子,生於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他29歲出家,35歲時獨立完成了自己的學說體系,創立了佛教,從此一直在印度恆河流域進行傳教活動,歷時45年,逐漸等到了上層統治者的支持,也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石窟又稱石窟寺,指在河畔山崖間開鑿出來的佛教寺廟。對於一些石窟寺洞窟比較密集的地方,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千佛洞”。石窟既然有屬於佛寺的性質,他們的用途自然也是為宣揚佛教的教義服務的。石窟寺就是提供給僧侶們修行,以達到人與佛之間進行靈魂交流的重要所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中國石窟寺的開鑿,是向印度學習的。石窟寺分佈的地理位置,一般是在既遠離塵世間的干擾、環境優美、便於僧侶們的靜心修行,又接近交通要道、生活方便、便於香客們誠心朝拜的地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中國石窟寺的類型頗多,概括起來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窟內立著中心塔柱的塔廟窟。這類石窟主要提供僧侶做禮拜之用,在十六國和北朝時期比較盛行。

2.沒有中心塔柱的佛殿窟。此勒石窟頂部通常為覆鬥形,是禮拜與講經的地方,在北朝晚期和隋唐時期比較盛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3.主要為僧人生活起居和坐禪用的僧房窟。此類石窟一般是一個大室帶幾間小室,在十六和北朝晚期較為盛行。

4.塔廟窟和佛殿窟中雕塑大型佛像的大像窟。自十六國至隋唐時期都有發現。

5.佛殿窟內設壇放置佛像的佛壇窟。此類石窟通常見於盛唐至明代。

6.專為僧人坐禪修行用的小型禪窟(羅漢窟)以及由小型禪窟組成的禪窟群。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7.沒有特定洞窟形制的石窟寺。此類石窟有的是利用天然洞穴;有的開鑿成露天摩崖龕的形式;有的依據崖面延伸方向進行統一佈局和特殊處理,以便於和自然山體完美契合。後一種多見於唐代以後。

中國石窟寺的開鑿多為就地選材、因地制宜。各種各樣的石窟寺,在最先設計的時候,一般都修建有木結構的窟簷以保護石窟,有的在窟前還加蓋了木結構的佛殿,石窟是木結構佛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歲月的流逝,本質的建築早已不存在了,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裸露在斷崖間的一個個洞窟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石窟藝術的源頭

石窟藝術來自於現實生活,在眾多的石窟寺中,包含著許多中國古代珍貴的建築、雕塑、繪畫的珍品,包含著取之不盡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學、藝術及風俗的資料。

福建省璟業園林建設承接包括華夏第一財神牌樓、世界林氏宗祠、廈門梅山寺、浙江普陀山、泉州府文廟復建、臺灣陵園石雕工程、湖南衡陽財神雕像等工程,廣受業界好評。

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請“點擊”左上角:“璟業園林建設”,然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