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網上有一句話說,“大媽出征,寸草不生。”

2018年1月,一名帶著孩子的羅女士用身體強行擋住高鐵車門,阻礙發車。

她聲稱要“等老公來”,讓全車人等她們一家人。

在被工作人員阻攔、拒絕後,她像個三歲孩子一樣無理取鬧,使出了撒潑打滾的絕活。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前有扒著車門不讓開車的女教師,

後有霸佔高鐵座位的輪椅哥、

不允許別人吃泡麵的泡麵姐。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就在前兩天,又殺出一個“高鐵一等座殺手”。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10月27日,高鐵上一旅客未購買一等座車票,卻堅持坐在一等座位上。

當被列車員要求補票後,她情緒激動的拿出手機錄像,並向列車長索要“明文規定”。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她義正辭嚴地質問列車長:

為什麼二等車票不能去坐一等車廂?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還有因為感到公交車太擁擠,就把旁邊小夥子一把推下車的公交車大媽。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對於情緒失控的人,我們尚可以去安撫、及時阻止悲劇發生,但是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們的格言就是:

你憑什麼......

我就......

你管的著我嗎?!

用官方語言解釋,就是“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把公眾利益和法律法規看得太輕”,通俗點說,就是把自己當做“巨嬰”。

中國式巨嬰,把自己當成了宇宙的中心。

他們的心態總是:我弱我有理,別人幫我是天經地義。甚至認為整個世界都應該為他們服務。

中國式巨嬰,本質特點就是自私。

2017年6月,武漢一位名牌大學女博士自己遲到,過了登機時間。

值機員建議她改簽或退票,女博士卻執意要乘坐這趟航班。

溝通無果後,女博士突然衝進櫃檯,朝著值機員的臉狠狠打了幾巴掌。

並嚷嚷著:“我就遲到五分鐘怎麼了?”

可憐的值機員小姑娘,平日性格溫柔乖巧,被無故扇了巴掌,泣不成聲。

2018年1月,一批剛從軍校畢業的兵哥哥,揹著行囊坐上了高鐵。

沒想到,一群沒有買到坐票的乘客開始怨聲載道:“當兵的為什麼不給別人讓個座?”

身邊還有人附和著:“你以為當兵的會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給你讓座啊?好人沒那麼多!”

5分鐘後,當高鐵開始平穩運行,兵哥哥說:“我們都站起來,給沒有座位的人讓個座。”

於是,明明買了坐票的兵哥哥們,揹著行囊站在高鐵車廂裡,給幾位中國式巨嬰讓了座。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但是對於這個奇葩的群體來說,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包容,似乎都是天經地義。

他們自私到了極致,不尊重規則,漠視他人的感受。

當這個社會被遍地的巨嬰包圍,想想該有多可怕?

想想重慶公交車那些無辜的生命,真是讓人痛心。

而每一箇中國式巨嬰的背後,都有一對過度溺愛的父母。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中國式巨嬰,父母尚可容忍,而社會卻沒有那麼仁慈,最後不僅害了自己,還連累了無辜的人。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中國式巨嬰”的情緒,為什麼總是不受控?

設想一下重慶墜江公交車司機和女乘客,可能會有這樣的對話:

第一種:

乘客:我坐過站了,讓我下車。

司機沒說話。

乘客:你聽到沒!讓我下車!

司機沉默。

乘客憤怒,大打出手。

女乘客的情緒按鈕是什麼?是忽視。

有的人是這樣的。比如說,他們走在大路上,被別人踩了一腳。對方偏偏沒有意識到。一般人呢,就算了。但是他們不行。

“你踩我了!給我道歉!”

他們會覺得,你踩了我不道歉,你就是根本不把我當回事兒!那這個時候我就是弱者,我不要當弱者!於是呢,我就要打你一下子。對方如果不敢打自己,那他就得意洋洋,似乎這樣就意味著自己恢復了一個強者的位置。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第二種:

乘客:我坐過站了,讓我下車!

司機:開不了。

乘客:不行!開門!讓我下車!

司機:你有病吧。開不了!

乘客憤怒,大打出手。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據網友爆料,這個女乘客平時就很暴躁。

暴躁的來源是什麼?

是焦慮。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坐過了就坐過了,下站再下不就得了。

但是對於女乘客呢,這是不能被允許的。

在她的大腦反射弧裡,坐過站 = 出錯 = 不被允許!= 必須現在下車,否則就完蛋了。

其實真的有那麼嚴重嗎?肯定沒有。

焦慮感的背後,是未被覺察的心理衝突和被壓抑的內心願望。

單純的緊張、著急,隨著具體問題的解決可以消退。而持續的焦慮感,往往是他們壓抑了內心真實的需要、漠視了未能整合的衝突的結果。

他們接受不了別人的否定,在何時何地都必須證明自己不是錯的!不是弱者!

可偏偏這種心理衝突,成為了悲劇的根源。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在生活中,這樣的“巨嬰”到處碰瓷,蠻不講理。在婚姻中,這樣的“巨嬰”處處以自己的情緒為中心。

大年初三晚上十點多,鎮江高速服務站一個女人帶著2個女兒報警求助,說自己和女兒被丈夫丟在服務區,現在回不去了。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原來,這一家人從安徽開車回上海,因為家庭瑣事,丈夫瞬間情緒失控,在高速公路上扔下妻子和兩個女兒,自己開車帶著兒子回去了。

當他做出這樣的行為時,他可能根本沒有想過,如果沒有交警幫忙,妻女三人根本回不了家。

這種情緒不穩定的人,真的是婚姻的一劑毒藥。

而情緒的失控,更是他把自己當巨嬰的一種表現。——只要一時不合心意,他就要馬上報復你。

比如一言不合,就把妻子推下樓的丈夫。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比如因為一點瑣事吵架,開車撞死妻子的丈夫。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巨嬰”?

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責任擔當。

在被按下情緒按鈕的那個瞬間,他的腦海裡就是:你錯了!我要報復你!我要讓你認錯!

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爆發,會做出什麼樣不可思議的事,甚至不知道他爆發時的絕情能到什麼程度,你能不能承受得住。

在原生家庭裡,他們習慣“獲得”,習慣“不勞而獲”,習慣別人為自己讓步。

而這種習慣,從原生家庭,帶到了婚姻,帶到了社會,帶給了身邊的人。

餘生很短,珍愛生命,請遠離情緒式渣男,遠離中國式巨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