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將全面實施建設項目“一會三函”

從雄安新區有關部門獲悉,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方便相關企業辦事,雄安新區將全面實施建設項目“一會三函”審批制度。

所謂建設項目“一會三函”審批制度,“一會”即召開會議集體審議決策,“三函”即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函、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施工意見登記函。也就是說,雄安新區具體建設項目開工前,將由數十個審批事項優化為“一會三函”4個環節,這將明顯縮短雄安新區建設項目審批時間。

建設項目“一會三函”審批制度是雄安新區推進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的一項創新舉措。按照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於河北雄安新區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相關要求,雄安新區將探索建設項目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精簡審批事項和辦事環節,構建決策科學、責任清晰、運行高效、監管到位的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範圍包括雄安新區區域內的建設項目以及服務新區的區域外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類建設項目。

改革試點內容包括,對雄安新區內的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核准類項目,積極探索開工備案制、規劃單位和建築師負責制。對符合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審查意見的建設項目,實施差別化清單式管理,列入正面清單的項目實行環評文件備案,不再實施審批。依託“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和雄安新區智能化服務平臺,建立雄安新區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基於建築信息模型(BIM)的三維報建平臺,實現審批和監管的信息共享,各有關部門加強協調聯動,確保審批與監管無縫對接。

雄安新區自設立以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實施“一枚印章管到底”行政審批局改革模式,不斷優化審批流程,著力提高辦事效率,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大大提升了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

按照“能進則進,應進必進”原則,雄安新區將審批事項劃分為商事登記類、投資項目與工程建設類等8大業務鏈條和28個業務分類,實行“一窗”分類受理。推進三縣審批便民服務化改革,實現新區與三縣同城聯辦、同城通辦,實現新區投資貿易服務便利化與群眾生活服務便利化,目前95%審批事項已實現“雄安事、雄安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