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一勺糖,一把剷刀。紅糖和白糖加入飴糖在小爐裡被溫火化開,熬成香甜粘稠的糖汁,用小勺舀出,在大理石板上飛快的澆鑄,拉結牽絲間,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形象便躍於眼前。畫好之後,粘上一根竹籤,用剷刀剷起,一副甜蜜的糖畫才算完成。

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熔就糖霜丞相呼”,據考,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堅瓠補集》裡記載,明俗每逢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到清代時期,糖畫製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常見的有草木花果、飛禽走獸,還有小說、戲曲中的人物、甚至一些吉祥的文字等。

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勺做妙筆,糖稀生花,一揮而就,栩栩如生。舊日在冬季晴好的天氣裡,每每遇上集會,總不難找到畫糖畫的攤子。糖絲轉動間流動著琥珀色的光澤,陽光下熠熠生輝。香甜的糖味兒從爐鍋裡化成熱騰騰的霧氣,牽引著孩子們的心。糖畫是孩子的珍寶,拿在手裡小心翼翼的舔上一口,咂咂甜味兒就心滿意足,只生怕一不小心就將這精緻的畫兒全給吃完了。

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糖畫,一個帶著熱鬧氣息的名字。在每一次冬季降臨之際,在每一個集會的街頭轉角,甜蜜的味道觸動著回憶甦醒,彷彿一起化作縈繞的糖味兒,無跡可尋卻又無處不在。當熟悉的甜味再次在唇齒間蔓延,恍惚間彷彿時光倒轉,記憶再一次重疊。

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兒時的冬季趣事總離不開各種在寒冬裡還冒著熱氣兒的零嘴兒,或是與夥伴分食燙手心的烤紅薯,或是清晨早起姥姥端來的一碗八寶粥,又或是少年悄悄遞來帶著掌心溫度的糖果。還有視若珍寶不捨得吃完的那幅糖畫……種種甜蜜滋味,承載著動人的情感,成為心底深處一道鮮活的味覺記憶。

糖畫:甜蜜的味覺記憶

有些東西從不隨著時光的變遷而改變。酸甜苦辣味之始,民以食為天。味覺是人根深蒂固的記憶,記錄著最真實的生活習慣,也保留著心底最純粹的情感。糖畫的蹤跡如今也已難尋,但那些跟糖畫一樣帶著甜味兒的回憶會永遠被記得 ,任時間來去,宛如陳年的佳釀,香甜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