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说(23)

第三章第三节

在下山之前,为了确保生命无虞,秋起帆做了个计划:

首先,他需要彻底盘点自己带的物资,确保发生意外情况后能自保和脱身;其次,要尽可能快速地先跑进这个原始人的营地里观察;最后,酌情和当地人进行正面接触。

归根到底,有危险就跑,没危险就留。

他先检视了自己随身背的小行军包。

工具类有:

还剩小半壶水的保温水壶一个;万能工具刀一把;3米长细尼龙绳一根;头灯一只;防风气体打火机1个;餐巾纸一包;暖宝宝4片。

食品类有:巧克力能量棒5只;500K牛肉干2袋;50K小面包3个;50K蛋糕3个;牛奶1盒;奶糖8颗。

药品类有:创可贴、绷带若干;止血喷液、消肿喷液各一瓶。

这些都是为统万城一夜考察的时间准备的普通给养,秋起帆认认真真数了又数,将这些东西当作最珍贵的宝贝。而他最后悔的是,自己没有手表,更没有手枪。

“要是早知道是军花姐回去,让她把手表、手枪给我留下就好了。”

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他将厚棉衣棉裤脱了下来,只穿了内衣和鞋子,将外套藏在了小丘上的草丛里。然后手上拽着小工具刀,朝着缓坡奔了下去。

因为此地引力小,又是下坡路,原本1公里多的距离,他蹦蹦跳跳的没几下已跑完全程,藏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兽皮帐篷背后开始观察。

他在山坡上曾看到3个在追逐的小孩,在近处才发现他们的皮肤黝黑,头上只有短短的黑色卷毛,身体四肢和地球人类比例相似,只在腰间缠了块兽皮,光着脚丫子在泥地上奔跑嬉闹。

侧面朝着秋起帆这个,看样子年纪稍大、个子最高,最突出的是他脑袋的前额骨和后脑骨比人类的头部略尖,呈椭圆形;另外一个稍矮的正朝着秋起帆方向,他的眼珠略显突出,比人类眼睛要大上一些,左眼瞳仁还有一块白斑,别的倒和普通人类一样,也有耳朵鼻子嘴;还有一个个子最小的,背朝着秋起帆,看不见外貌,只是从脑后的长头发推断,可能是个女孩。

他们打闹间传出的尖利呼喝,这时也传到秋起帆耳朵里,他感觉那声音也如快没有电的老式唱片播放器那样,缓慢得都变了调。

观察完这几个孩子,秋起帆又悄悄掀起帐篷的一块兽皮朝里望去,狭小的帐篷里,光线显得比外面昏暗些,当中有一个小火堆和木头烤架,架上吊着一口石锅,一个体格大些的长发女人,正在忙着给火堆添柴。

秋起帆又跑去其他十来个帐篷,逐一偷窥了一番。有的帐篷里面摆设着简单的兽皮床、木头架子等物,但空无一人,有的堆着些木材、兽皮之类。

只有两个帐篷里有人在活动,其中一个较大的帐篷中,有一老者躺在用兽皮铺成的床上,似乎正在生病,旁边一个年轻女人在给他喂石碗里的草药,另外一个帐篷里,一个女人在用骨针穿着动物的筋缝制兽皮衣物,嘴里时不时还在念叨着什么。

也就是说,目前这个小村庄里,只有4个大人、3个小孩,一共才7个人。如果从性别来分,则是1老2小3个男性,3大1小4个女性。

秋起帆推测,村庄里的成年男子应该是出去狩猎了,也许到天黑之前就会回来。

现在他要面对的是最后一个问题,怎么跟这里的原始人接触?

如果他就这么大模大样出现在人家眼前,可能会闹出事情来。因为他不仅打扮、肤色、外貌和这些人类不同,而且动作频率也快许多。

“得想办法能让自己的活动速度和他们同步,才能顺利接触。”秋起帆暗想,要做这种事,就得求助于脑海里那块光团了。

他来到一个堆放杂物的帐篷里坐下,开始入定凝神:如果用这个世界作为参照系,那自己就是“快人”,这种“快”的外在体现是速度,在等距离范围内,从A点到B点的速度越快,说明力的矢量和越大;而周围的阻力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力”的内在体现就是秋起帆全身肌肉在运动时爆发出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因此,在这个“慢星球”上成为一个“快人”,本质上是因为秋起帆身体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化的速率要快于这个星球的所有其他生物体。

而要达到与“慢星球”同步,秋起帆需要降低自己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速度,抑制身体机能。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细胞层面的改造,让自己身体机能变得更笨拙。

一篇小说(23)

秋起帆意识中的“内视之眼”再次睁开,来到了大脑意念中的那块光晕之处,那块光晕逐渐变大,慢慢包围了“内视之眼”。这显示,他已经进入光晕之中,被光晕包围。

在一片柔和的白光中,他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透明的身体中,心脏在皮肤下跳动,血液在血管中流淌,红细胞将氧气分子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每个器官又分解成数以亿计的体细胞,这些体细胞有的稳如磐石,有的活蹦乱跳,有的分裂新生,有的衰老死亡。

地球人类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大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体细胞,平均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脑、骨髓、眼睛里的神经细胞寿命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小时,

他的感受继续深入,穿透细胞壁,钻进细胞核,游过核基液、爬上双螺旋结构DNA中某一支多核苷酸链,溶入更深一层的分子空间、原子空间、质子空间……

思维在无尽的空间穿行。粒子内的空间并非空无,而是密密麻麻的“有”:就像繁星灿烂的夜空,有无数的流星,有的在无规则的乱舞,有的像大海中成群结队的游鱼,单个粒子内的“流星”,就超过了40万亿的人体细胞的总数量。

它们之间每时每秒都无声在相互撞击、迸发、融合、消失。更细地看,这些“流星”更不是实体,而是由边缘像如露如电、梦幻泡影一般的膜组成……可那也不是封闭的膜,而是几乎轻淡似无的弧弦,不同的弧弦之间偶尔还有电光闪烁,就是在闪烁或不闪烁的瞬间,弦也化为了无,无中又生出新弦。

这所有的一切在运动中破坏,因破坏而混乱,因混乱而湮灭,不断生死交替——但正因为无数个微小的混乱不断互相消耗,反而让这个空间在整体上趋于平衡、稳定。

秋起帆的意识,便朝这空间,轻轻,轻轻,轻轻一拂……

粒子天空中的漫天星斗毫无质量一般,随着这股扰动,纷纷被吸引而来,形成了无数条星链、汇聚成一条浩荡星河,随着一拂之力飘荡。于是碰撞不再,湮灭停滞,弦不再死,膜不再生。

一篇小说(23)

一个粒子世界安静下来,使得另一个粒子的运动也发生了变化,使得这个粒子所在的原子运动也发生了变化;一个原子发生了变化,使得它所属的分子也发生了变化,从而这个原来在多核苷酸链上的糖分子又让整条脱氧核糖核酸链发生了变化;一个细胞核发生了变化、一个体细胞发生了变化、成百上千个体细胞发生了变化……

最终,整个光团发生了变化。

秋起帆只觉得脑中一阵昏沉,又是一阵膨胀,头一歪,晕倒在了帐篷里。

“JI NA! YA JI GUNA TA KA,TU KU TU KU。”

“MO NA XIO , NIDA KU YI。”

也不知过了多久,秋起帆睁开眼睛,醒了过来,发现有个小女孩蹲在自己身边,正在大声朝外喊着什么,外面也传来另外一个男孩的声音。

秋起帆的第一反应就是,糟了!被人发现了!

他抬眼望去,那个小女孩正睁着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瞪着他,表情十分好奇,略翘的鼻头,鼻孔有点大,正在紧张地翕动。

秋起帆的第二反应是:我能正常听见他们发音和运动了,看来“同步”成功啦。

他站起身来,露出微笑,伸出一只手慢慢朝小女孩伸过去,想和她握手问好——这是地球人的常用礼仪。“你好啊。”他一边轻声说。

“WA! KONG DA XIZU ZU!”小女孩似乎受到了什么惊吓似的,转身一掀帐篷,飞跑了出去,留下秋起帆徒劳地伸着手。

“想不到第一次和外星人接触,场面这么尴尬……”

在秋起帆的计划里,根本没有“昏倒、被人发现”这种选项,这实在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知道“同步”要导致自己昏倒“重启”,他肯定不会选帐篷这种地方,而是会躲到野外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野外到处是猛兽,说不定就在昏迷期间被吃了……还是有人的地方更安全。他这个误打误撞的决定,也是救了他自己一回。

“XI ZU NI , JIABA CI NA DO ?”

“YA SO GU E ZU?”

“E KONG DA XI……”

帐篷门帘再次掀开,三个小孩都闯了进来,一阵七嘴八舌,说的都是秋起帆听不懂的发音。秋起帆推测,他们是在问自己是谁,干啥来了之类。

“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儿?”这号称是人类最终极的三大哲学谜题,实际上也是全宇宙通行的陌生人打招呼通用语嘛。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