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閃:微信時代的第一條裂縫

近日,字節跳動發佈了社交產品——多閃,前有“抖音”的火爆先例,很多人對“多閃”寄予厚望,將其視為“微信的挑戰者”,到底新人多閃是否能撼動老將微信在社交市場的地位呢?

多闪:微信时代的第一条裂缝

2019年1月15日,抖音發佈了視頻社交工具“多閃”。

2019年1月15日,微信時代的銅牆鐵壁,被敲出了第一條微小的裂縫。

在社交產品的世界裡,微信是站在五嶽之巔的第一高手。

原來這山是沒人敢爬的,試圖爬這座山的人,要麼三招接不住,從半山腰掉下來摔死了;要麼在山腳的樹林裡找個高地,紮起一個寨子滿足了。更多的人來到山門口,抬頭看一眼就被氣場所震懾,一轉頭加入了守山大軍。所以大家越來越覺得,這山沒法爬,這五嶽至尊沒法挑戰。

但是好像一夜之間,微信的挑戰者多了起來。

是微信出了什麼毛病了麼?其實微信什麼毛病也沒出,人家自己在五嶽之巔照樣苦練內功,最近剛剛大刀闊斧的發佈了新版本。微信只是越來越老了,越來越沉重了。就像人一樣:再牛逼的人,一百來歲的時候也很難健步如飛,當了皇帝也不能再浪跡天涯。

當年把全部關係鏈投入微信,頂微信起來的那批年輕人已經長大了,而10億用戶的微信也變成了一個基礎設施,服務於全國網民。微信是一個極其主流、剋制、平穩、不帶有任何特色的產品。做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它就像中文互聯網世界裡的“憲法”,極其簡約,極其重要,每一個部分都保證也必須穩穩當當。但這也讓微信變得非常的無聊,它非常的效率,非常的商業,但並不好玩。

除了產品上的“老”,微信上的社交關係本身也開始“老”了。換言之,微信越來越接近真實世界本身。而真實世界中不僅有活躍在虛擬世界的年輕人,也有大人和他們的真實社交關係。微信的朋友圈裡除了真正的“好友”,開始出現父母長輩、七大姑八大姨、老師同學、領導同事。

越來越多真實世界關係的代入,讓微信的社交壓力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社交工具,微信開始越來越“被動”地被使用,不是出於“在這裡社交分享很爽”,而是出於“大家都用”的無奈。

大人們躲無可躲,年輕人們試圖返回QQ。QQ雖然龐大齊全,但依然陳舊,甚至比微信更老,更不夠酷,更復雜。如果拋開“效率社交”的標準,而是以“樂趣社交”的標準來要求,QQ實在不能讓人滿意。於是年輕人們繼續將QQ作為工具,四散出去尋找“有趣”。

實際上,“提供社交樂趣”這個點子,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有人推開熟人圈,提出“陌生人社交”這個概念,並輔以各種蠢蠢欲動的場景,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在這之後,社交賽道上引領一時風騷的產品前赴後繼。

不論是社交產品、社區產品、社交遊戲產品甚至MMO遊戲,幾乎都是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疏解壓力,以圖吃一口社交鏈條上的蛋糕。這些產品要麼讓人放下顧慮隱匿身份,要麼用儀式感搭設一個臨時法則,要麼聚集同類放大興趣,要麼點燃慾火擊碎扭捏和矜持,或是直接推翻現實,提供一個遊戲世界,一切從頭開始。

但所有這些所謂“挑戰者”們的社交創新的產品,都沒有“挑戰”過微信,沒有和微信正面碰撞。因為幾乎所有的所謂“年輕人社交產品”,其實都是以社區、遊戲、匹配等形式的“社交關係獲取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

對於這兩個概念,我們用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知乎互聯網人萬粉大V交流群”——來說明。

  • “知乎”——聚合同類人的社區,用來“找到人”
  • “互聯網人”——被聚合的一類典型人群
  • “萬粉大V”——通過社區內機制篩選出關係建立對象
  • “交流”——建立和深化關係的目的
  • “群”——建立和深化關係的工具

你可以把這個群名中的任意一個組件進行替換,例如“王師傅直播水友群”、“吳亦凡全球粉絲充電寶群”……或者乾脆只考慮你自己——“我想找個二次元小姐姐做女朋友”之類的想法。結果都沒兩樣。

興趣社區靠內容和氛圍吸引一個圈層的人來,社交遊戲靠一種特定的玩法或場景,提高用戶找到社交對象的效率。而匿名社區乾脆拋開進一步深化關係的可能,讓所有人的鏈接停留在一無所知的表層,大家釋放釋放就好。但最終,當人們找到了對的人,建立並試圖深化社交關係,還是會把關係帶回“社交工具”中,還是繞不開那句話:“加個微信/QQ”。

幫人獲取社交關係容易,讓人更換社交工具、搶奪關係鏈則極難。網易的易信、阿里的來往、老羅的子彈短信,這個行業裡最牛逼的和最吹牛逼的人都在這死過一回了。

有人說,打敗微信的只能是微信的下一個版本。這麼說其實也有一定道理。準確一點說,是“只能用微信成功的方式打敗微信”。因為微信之於QQ,QQ之於短信和電話,都是“讓上億人更換社交工具”的典例。

而微信、QQ成功的道路,是社交工具在主媒介形式上的換代。

當然,換代不是替代,幾千年的信件至今仍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應用場景。換代是將一種新的,更豐富的媒介形式作為主流引入社交場景。

QQ用互聯網極大降低了點對點圖文即時社交的成本,完成了對短信的換代;微信讓語音作為點對點社交的主要媒介成為可能。這些都是信息媒介的更新換代,也都是當年它們橫空出世的核心亮點。當足以換代的社交產品出世,年輕人趨之若鶩的“酷工具”就來了。

當然,代際更新的成功是有條件的,不然微信出來的第二天,馬雲就琢磨這事了。當網絡技術的進步,讓下一代信息媒介的流通成本足夠低。新技術、新產品、新交互如果能解決新媒介的生產效率和溝通效率,就能替代舊媒介、舊技術,舊產品,舊交互。而語音的下一代信息媒介正是視頻。

從網絡技術、通訊成本上來說,現在的高速流量價格已經讓流通成本足夠低廉。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浪潮已經完成了這一步驗證。當視頻以社區形態呈現時,抖音已然拿出了5億MAU的成績。

但是當視頻作為社交工具的主媒介引入時,生產效率和溝通效率就成了產品要解決的難題。畢竟越豐富的媒介形式,生產越複雜。年輕人確實願意接受新的媒介形式,但是否“用的爽”,決定了能不能留住人。解決了這個問題的“酷工具”,爬上山頂的可能性就不再是0。

這也是“多閃”產品發佈會的圓桌論壇上,幾位大佬多次重複的願景,希望用“更加簡單”的方式去社交。這個“更加簡單”,有一半是摒棄了微信為代表的現實關係壓力,而另一半則是真的要讓視頻社交簡單到一定程度。

三、多閃想做什麼?

前前後後扯了這麼多,該看看“多閃”這個產品本身了。

在我看來,多閃這個產品,目前在很專注而集中的做一件事:讓用戶找到好玩的人,並與他們建立聯繫,然後用短視頻作為主媒介。

這一件事中其實要在產品上實現的是三件小事。

  • 其一:落實短視頻的主媒介地位;
  • 其二:讓視頻簡單到可以作為主媒介;
  • 其三:別把自己做成社區。這三件小事,也許可以從多閃的一些產品細節中看出端倪。

對比一下微信和多閃的聊天界面,我們不難發現,由於微信以語音文字作為“基本盤”,其他媒介形態諸如圖片、視頻等,都被視作一個“擴展功能”,與“文件”“定位”等進行並列。而在多閃中,視頻佔據著“基本盤”的位置,圖片緊隨其後。整個交互邏輯中,視頻和圖片被當做“基本媒介類型”去對待,而不是“額外文件類型”。即使是發圖,也不再需要煞有介事的調出文件管理的表層篩選。至少我們看到了第一件小事。

對比多閃和抖音的視頻生產工具,我們看到多閃的內容生產工具和抖音早期類似,提供基本的濾鏡、視頻效果和臉部貼圖。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多閃沒有任何複雜的修飾調整和剪輯功能,甚至沒有抖音的“美顏開關”,只有一個幅度中等的“自動美顏效果”。用戶在多閃中發佈視頻的流程,被簡化為“拍一段視頻——加必要的註解(文字/畫筆/貼紙)——發送”這樣簡單的三步流程。

抖音明白,一定不能讓用戶像用抖音一樣用多閃。這就像微信也不會讓用戶像用全民K歌一樣用微信語音一樣。這一設計細節,傳達的意圖是讓用戶在即時通訊場景下,專注於“信息表達”本身,而不要試圖將其變成社區裡的“表演”,更不需要為了獲取千萬點贊,產出一份完美的作品而做複雜的編輯。用於即使通訊場景的視頻,就應當是表達方式本身。它所承載的只是比語音、文字、圖片更豐富的信息而已。用戶使用它,也應當是基於信息表達。它其實更像微信聊天的小視頻,只不過這次不是附庸,而是主角。

而對於自拍五分鐘修圖兩小時的年輕女性用戶,對於盡善盡美複雜剪輯的vlogger,這也許真的可以減少90%的視頻生產時間。減少了時間,也就降低了成本。

而實際上,在多閃中賣力表演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多閃的“世界”頻道以人為維度組織信息流,看完的人會被明確標示。而對視頻本身,沒有任何播放數據,也沒有任何交互,沒有點贊沒有評論沒有打賞沒有收藏。一切短視頻內容社區中的基本設定全部消失。

這一切都指向最後一件事:“多閃不是社區”。這個功能只是為了讓你鑑定一個願意進入“世界”頻道的人是否好玩,並決定是否要聊一聊或加好友。你在多閃應當關心的是“人”,而不是內容。即便你願意表演,也不是作為一個自媒體在表演,而是作為一個個人在show自己。

世界這個場景,誰會喜歡?年輕人喜歡。95後,00後會喜歡。這個場景其實就是擴列,當他們在qq求擴列的時候,他們就在表達以興趣和認同為導向的交友意願,認不認識不重要,喜歡你這個人最重要。

如果你不能理解,可以試試想一下,讓時間倒流個十五年,當你忐忑竊喜地偷偷打開家裡的winxp電腦,第一次擁有一個QQ號,偷偷把小企鵝藏在“海淀黃岡密卷”文件夾裡。當你因為玩QQ飛車、喜歡火影、愛聽周杰倫、在百度知道里加入一個答題戰隊而加入各種個樣的QQ群;當你在QQ遊戲大廳裡遇見遊戲夥伴;你會不會在qq上加一些陌生人,並和他們聊的不亦樂乎?

最終,多閃給了用戶一個純粹鏈接有趣的人的社交工具,沒有類似公眾號和抖音的內容分發,這一點倒是和QQ的核心框架殊途同歸,阻擋著流量生意的腳步。

為了這一點,多閃甚至沒有上線“群組”這個社交工具的基本組件。“群組”固然在加速關係網拓展時不可或缺,但現在不是時候。

過早的提供用戶聚集的能力,就會過早的吸引盤踞在微信中的流量蝗蟲和微商大軍。這顯然是逃離微信的年輕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既然是00後的事,怎麼能讓大人們進去瞎攪和?

四、為什麼是多閃?

對,為什麼是多閃?

因為多閃有抖音。

當我們回顧微信的成功之路,我們不難發現,微信並不是唯一企圖將社交工具更新換代的產品,甚至不是第一個做出規模的產品。當年的米聊和talkbox,都曾發現語音這個契機,並帶著數百萬的移動互聯網原住民,艱難的走在更新換代的路上。

但微信有騰訊,準確的說,微信站在QQ生態的肩膀上。

用QQ這個國民級的流量池開閘洩洪,微信不需要獲取用戶之後建立關係,而是直接獲取關係網,實現碾壓式增長。這種碾壓式的增長,徹底擊垮了其他對手。而抖音坐擁2.5億DAU,5億MAU以及規模可觀的海外市場,正是目前幾乎唯一能夠和微信匹敵的國民級流量池。

因為思考過微信的成功,所以抖音的下一步如果想升維進步,就一定是多閃,而多閃也一定會讓抖音開閘,在微信面前站穩腳跟,同時很難被其他團隊快速複製和跟上。對於00後來說,抖音夠有趣,比微信QQ和其他什麼內容社區有趣一些,如果多閃也夠酷,他們願意買賬。

抖音已經在賬號、好友關係、消息等方面和多閃打通,跟進多閃上線了隨拍功能。抖音的隨拍和多閃的世界頻道也可以同步內容。多閃的出現,會讓抖音的社交關係真正生效。

抖音一直在試圖基於社區生態做社交關係。包括強化關注feed流的互動功能,基於通訊錄的社交關係導入。抖

音甚至在“作品”之外,增加基於“轉發”邏輯的“動態”,解決廣大基層用戶生產意願下降的問題,試圖將每一個“抖音觀眾”塑造得更有血肉。

諸如此類操作都沒有真正解決抖音內的社交關係,因為抖音始終不是一個社交工具,它的核心組織形式,依舊是中心化社區的“把內容分發給人”。抖音也不適合強加一個社交工具進去,這會讓抖音本身的中心化社區重點分散。

帶著社區的關係,去做獨立的社交工具,沒有人做過麼?我們可能忘了大洋彼岸的Facebook和承載其社交通訊功能的小弟Messenger了。

結語

以上種種,並不是要預言多閃的快速成功,也不是給微信或是QQ下病危通知書。實際上,多閃這個挑戰者距離成功還很遙遠。但這至少意味著微信時代銅牆鐵壁已經被敲出了第一條裂縫,視頻開始向音頻發起挑戰。

隨著技術革新和產品創新,這條媒介升級的裂縫遲早會出現,一如它的前輩QQ、短信、電話和信件一樣。

最終帶著00後大軍突破高牆的不一定是誰:可能是多閃,可能是字節跳動的下N個產品,也可能是微信或是騰訊自己,甚至是某個尚未出世的團隊,但這都不重要。這條裂縫的出現,始終是令人激動的。

我們都知道太陽一定會升起,但這不影響日出時刻的迷人,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