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驚現大bug,一夜損失200億

昨天(21日),針對用戶薅千萬“羊毛”事件,拼多多有了最新說明:上海警方已以“網絡詐騙”的罪名立案併成立專案組,並依據“財產保全”的相關規定,對涉事訂單進行批量凍結。

拼多多稱,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調查過程中,因涉案金額巨大,預計將會對涉嫌套券詐騙、牟取鉅額不當利益的涉事黑灰產團伙追究刑事責任。

拼多多驚現大bug,有羊毛黨大佬撈走幾十萬!

1月20日凌晨,有網友曝出拼多多存在重大系統漏洞,用戶可領100元無門檻券,該券全場通用(特殊商品除外),有效期一年。

不少專職羊毛黨發現了這個漏洞,半夜打電話喊人“薅羊毛”!有的大牛已經領了價值幾十萬的券。傳聞其怕被抓,於是就把領券方式公佈於眾,於是大批用戶開啟了薅羊毛節奏。

有網友介紹,自己充值原價100.44元的話費,優惠後僅花費0.44元。還有網友充值Q幣,曬出截圖稱自己賬戶內有超過50萬Q幣餘額。

不過這場“薅羊毛”的行動並沒有被立刻解決。直到20日早9點,二維碼依然有效,到了九點半左右,才終於被官方全部封死…

而且此番拼多多手法也很硬,先是緊急將所有優惠券的領取方式下架,這個並無過錯,但隨即對領了優惠券的用戶第一時間進行了收繳,這就引起了不少用戶的負面情緒。

20日下午一點不到,拼多多在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有"黑灰產通過平臺優惠券漏洞不正當牟利",平臺已第一時間修復漏洞,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夜損失200億?拼多多:實際損失低於千萬元

因出現BUG,拼多多用戶可領100元無門檻券一事經過持續發酵,有傳言稱或使拼多多損失200億。微信公眾號“黑奇士”稱,在某賺客論壇上,不少羊毛黨紛紛曬出自己的戰績,一半以上都擼了 500 元以上的話費或Q幣,其中大部分人擼的虛擬物品已到賬。

對此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損失200億元一事,已向警方報案。“比薅羊毛更快的是‘資損200億’謠言的傳播速度”負責人說, “羊毛黨剛散,亡羊補牢中,已向警方報案,最終還能追回不少,實際資損大概率低於千萬元,真的沒有200億”。

那麼,被薅的羊毛嫩能否追回?

針對此次事件,上海公安部門表示,如果真的是有黑產羊毛黨惡意搞拼多多,那麼本次事件是可以被當成欺詐罪處理的刑事問題。

但如果真的是平臺bug,程序員上錯了一張優惠券,就只是民事問題,即使報案了公安也不一定受理。

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表示,從公平的角度,在此次事件中,涉及金額不大、正常領券消費的消費者,屬於善意行為,不應被追責。拼多多作為受害者可以主張取消交易,恢復交易前的原始狀態,消費者應配合。但拼多多不能主張消費者直接將所獲利潤退還,涉及第三方的行為,如充值話費,需要和第三方協商解決。

常莎稱,對於涉及金額較大的消費者,本質上屬於利用漏洞盜竊拼多多財產,涉案數額如達到盜竊罪的認定標準,則構成盜竊罪,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要追究所謂的"黑灰產業集團"責任,則首先要認定他們有相應的犯罪故意,或者說不法行為的故意。如果消費者確實是因為網絡自發的、允許的領券行為,哪怕領取券的數量再多,相應的後果和責任也應當由網絡平臺或者說商家來承擔。

綜上,其實對於拼多多來說,這個千萬元沒有那麼好追回。

拼多多的生死關才剛剛要開始:明晚十點見

從成立到上市,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阿里用了5年,而拼多多,只用了短短3年。去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價26.5美元,較19美元的發行價上漲39.47%。按開盤價計算,拼多多市值達到293.56億美元。截至2019年1月18日收盤,拼多多的股價是24.99美元,總市值276.84億美元。

不過根據拼多多2018財報顯示,情況並不樂觀,拼多多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33.724億元。如果真的被“薅”去200億,拼多多可以說是血賠都還不清,即便是千萬元,其實對於目前的拼多多也不是小數目。

拼多多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目前美國實行冬令時,美股交易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9:30—16:00,也就是北京時間明日22:30到第二天5:00。

如果真是200億,那麼拼多多股價會跌得慘不忍睹,而明天也將是拼多多的一場生死考驗。

這將影響到拼多多後續融資和發展。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做空勢力對拼多多已經虎視眈眈很久了。

早在拼多多上市之時,美國六家律師事務就代表投資者對拼多多進行了集體訴訟。一個月內,又有4家美國律師事務所加入。

如果因為漏洞導致股價嚴重下跌,就給了這些做空勢力最新的口實,拼多多可能會面臨鉅額索賠,公司管理層還可能遭受牢獄之災。

不過,也存在另一張可能。拼多多的bug持續的時間太長,長得蹊蹺。拼多多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這樣的企業,技術幾乎是企業生存的根基,而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出現bug並不是罕見的事情,然而這次的bug,技術部門沒有及時採取措施。

這讓人猜測,有沒有可能是拼多多已經發現技術bug,但是想要藉此炒作一波從而吸足流量,截至1月20日晚間拼多多的新浪微博熱搜和百度實時熱點始終位於前五之列。

系統bug導致被薅羊毛 “羊毛黨”究竟是何物種?

類似的技術bug,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罕見。

1月7日,租房軟件愛彼迎的iOS版App出現匯率漏洞,使用英鎊、歐元、美元搜索酒店,在最後一步添加付款方式時選擇“人民幣支付”,App會保留原來的數額並使用人民幣來支付訂單,譬如一間87美元的民宿實際支付為87元人民幣,而房東收到的平臺打款仍是正常價格。

去年11月17日,東方航空一些銷售渠道出現錯價機票,多條國內航線機票顯示“白菜價”,隨後東航表示,錯價票出現是由於價格維護時出現參數異常,東航自掏腰包為這次系統問題買單,順勢做了一場公關。

然而拼多多的這次損失,可能比以上的事件都大,據說有人薅十幾萬,有人一夜薅了一套房,有人薅了一輛車馬。這一切種種,都涉及到了其聲明裡提到的“黑灰產團伙”就是最大的原因。

根據阿里與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發佈的《2018網絡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網絡安全產業規模為450多億元,黑灰產卻高達近千億元規模,而且後者的發展更為迅速。

灰產簡單說其實就是 “羊毛黨”。他們專盯各電商、網絡平臺的優惠券、秒殺等活動,再群控手機、大量賬號、代碼程序往往能“先人一步”,搶到券後再在網絡平臺上分銷出去,目前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別看一單隻賺幾十,甚至是幾塊錢,有些“羊毛黨”一個月可以收入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

在此次事件中,據說“羊毛黨”裡的大佬在凌晨1點左右就發現漏洞了。在利用漏洞賺夠了之後,大佬故意把漏洞洩露出去,以便更好地避免被拼多多追蹤。

普通的用戶可能就直接購買實物了,不過拼多多已經叫停商家發貨了。

羊毛黨就會直接購買虛擬物品,比如話費,可以迅速兌換。他可以通過其他電商平臺,充給其他消費者進行牟利。

目前的法律中,利用漏洞購物、交易,責任界定仍然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判斷“羊毛黨”都並非法律所及,所以,目前的防範手段,還是以互聯網企業自身的技術升級為主。

可以薅羊毛,但是千萬別把羊給殺了…

拼多多無疑是這兩年最具討論度的話題性公司,於輿論中強勢生長的拼多多,在消費領域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討論。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拼多多與中國消費變化。由於消費理念、消費選擇的變化,消費需求多樣性的特徵愈發明顯,拼多多逆勢翻盤,打開了一個其他電商巨頭極少涉及的領域,一舉在三四線城市開拓了自己的疆土,實現了電商行業“野蠻生長”的奇蹟。

同時,它也在打通需求與供給側。一方面,在需求側進行消費引領,對傳統供應鏈改造,為消費者提供公平且具性價比的選擇。另一方面,它開拓全新農產品上行渠道,幫扶中小工廠,助力轉型升。

拼多多的成功離不開它的創新和產生的一系列社會效應。不過,對於當下的拼多多,最要緊是苦煉內功。

但無論如何,對於大部分吃瓜群眾來說,拼多多倒下並不是好事,因為儘管它有很多不足,但它起碼給我們提供了多一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