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2018年12月29日下午3點,周口道琚酒店三樓,老子學堂準時開課。

首先,領頌老師何豔紅帶領大家頌讀了《道德經》第十、十一、十二章。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接著,董延喜老師為大家講解道琚講堂第39講:養護生命,遠離死地。來自省內外的26位《道德經》愛好者參與了分享。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董老師說, “養生”一詞,源於《莊子》,是保養生命以達到長壽的意思。莊子講養生,是通過“庖丁解牛”這則故事來解說的。丁廚子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像剛磨過一樣鋒利無比,不是他的刀好,而是他用心研究了牛的結構,利用牛的關節之間的間隙準確下刀,才能在中縫裡正道直行,這種借勢借力的解牛之術之所以“遊刃有餘”,實則是對生命自然規律的一種洞透和遵從。如果把鋼刀比喻為人的生命,人要從事各種活動,如果在各種活動中都能合於自然,就會遊刃有餘,寶刀不老。反過來說,如果不講規律,亂闖亂撞,多快的刀子都會被碰得豁豁牙牙,這刀子壽命肯定不會長。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司馬遷把老子的養生稱之為“修道養壽”,他在《史記》中寫道:“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老子稱養生為“攝生”,“攝生”的意思就是統馭生命運化規律,善於養護自己的生命。老子說“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善於養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受到犀牛、猛虎的傷害,在戰陣中不會受到敵方兵器的傷害;所以兕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甲兵用不上他的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致死的地方。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老子說的“攝生”,莊子說的“養生”,司馬遷說的“養壽”,都是在說要統馭生命運化規律,善於養護自己的生命。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一般人說養生,重點在這個“養”字上。老子教我們養護生命,重點在這個“護”字上。是一種遠離兇險,自我保護的大養生。這個大養生,就是“善攝生”,只有“善攝生”,才能遠離生命死地。只有遵循天道的規律去養生,才能真正地保護健康,保全生命,享盡天年。古老的《黃帝內經》裡聽說的“天年”兩個甲子120歲。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5歲。各個歷史時期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夏代18歲,秦代20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1949年35歲,2005年 71.8歲。只要我們學會老子“修道養壽”之法,人活百歲不是夢。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接下來,董延喜老師詳細講解了老子總結的“五大生命死地”,提醒大家要做到養生有度“十不過”。(本公眾號會陸續發出,請大家持續關注。)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在最後的交流環節,學員們各自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董老師對每個學員的發言進行解惑式點化。近三個小時的學習分享,讓大家興趣盎然,收穫滿滿。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董老師為學員在《傳家版》上簽名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道琚講堂第39講董延喜分享:養護生命 遠離死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