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賽道競爭激烈 創業者小心自己被“洗牌”

2017年是生鮮電商進入新零售市場最熱鬧的一年。

2018年,生鮮電商依然在電商領域中風生水起,對於創業者來說,生鮮電商領域中也從不缺創業者的身影。生鮮電商是創業藍海,自然也是每個創業者的戰場,每個商家背後都有著濃濃戰火。

有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生鮮電商的交易規模達到了1051.6億元,同比增長23.5%。未來三年生鮮電商市場複合增長率達49%,線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到2020年達到21.7%。

且不說各路創業者,就連一些電商巨頭們也紛紛加速生鮮領域的佈局。無論是京東、阿里,紛紛推出自己的生鮮模式。

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激烈 创业者小心自己被“洗牌”

京東旗下的7FRESH於2018年1月4日在北京開出首家店鋪,同年9月與全國16家名地產商簽訂協議,計劃在未來3-5年將在全國範圍開設1000家門店。

作為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阿里自然不會落後於京東,率先推出了盒馬鮮生,並且在2018年快速佈局線下市場。有數據顯示,盒馬鮮生目前已在16個城市開出100家店,截至2018年7月,7家運營1.5年以上的盒馬鮮生成熟門店,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線上銷售佔比超過60%。

京東和阿里進軍生鮮領域在情理之中,而一直做社交的騰訊竟也打起了生鮮電商的主意。

2016年4月28日,每日優鮮宣佈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盛、騰訊、時代資本領投。由此看來,騰訊早就想進軍生鮮電商領域。

生鲜电商赛道竞争激烈 创业者小心自己被“洗牌”

隨著互聯網巨頭的擁軍,生鮮電商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戰火不斷,這也讓整個行業快速前進,市場逐漸向頭部平臺聚集。

不難看出,生鮮電商能夠成為巨頭和創業者的熱點賽道,無外乎有以下幾點原因:

人們對生鮮商品的穩定高頻的需求黏性,人們可以被生鮮產品吸引到店內挑選,又可以享受線上下單就即刻配送到家的服務。

新零售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戶畫像,分析消費者習慣,提供精準的推廣、服務和促銷,優化了資源配置,減少了週轉和庫存,也就大幅度地減少了成本。

生鮮電商愈發成熟的供應鏈和冷鏈倉儲運輸技術為生鮮食品的配送提供可能性。

如今消費的主力軍逐漸向80、90後遷移,他們消費能力強,並且樂於嘗試不同的生鮮品種,更注重購買體驗與產品品質。

隨著移動互聯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習慣線上帶來流量,線下帶來體驗的消費習慣,容易形成消費粘性。

因此在生鮮市場消費升級的巨大潛力下,消費者對於生鮮的需求也在不斷凸顯,也刺激了互聯網巨頭和創業者的湧入。

然而儘管生鮮電商已經成為當今的創業藍海,但藍海的背後依然存在著不少詬病,就連一些巨頭也無可避免。

由於生鮮產品的特殊性,從採購到送到用戶手中的任何一個小環節都可能出問題,而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異常關注,若商家沒有把控好商品,很容易“踩雷”。

此前盒馬鮮生就發生過類似的負面新聞。2018年11月有網友曝出盒馬鮮生售賣不新鮮的胡蘿蔔。12月初又有網友爆料稱在盒馬鮮生購入兩罐過期的麗爾泰椰漿。

因此,儘管生鮮電商相較於其他線下生鮮來說,價格有著一定優勢,但在產品質量問題上,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當然,除了互聯網巨頭會遭遇這些問題,一些生鮮領域的創業者同樣也會面臨配送超市、平臺監管欠缺、賠償等一系列影響消費體驗的問題。

然而由於生鮮本是人們的剛需產品,當一個平臺的復購率和用戶黏性的偏低的時候,作為消費者,必然不會在乎平臺的運營,而是轉身投向其他平臺。

生鮮電商行業不會衰敗,但若運營者不重視優化商業模式和平臺監管問題,必然會出現一家家生鮮平臺相繼倒下的局面,作為創業藍海,這也會給更多創業者帶來入局機會。

然而無論什麼行業,只要面臨激烈競爭,必然會進入洗牌期,生鮮市場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想進軍生鮮電商的創業者而言,既然撼動不了阿里、京東兩顆大樹,倒不如將自己做好,優化服務,確保質量,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場景,真正做到“人有我優”,避免自己慘遭行業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