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強有力領袖,歐盟或面臨解體風險

缺乏強有力領袖,歐盟或面臨解體風險

邱 林

被稱為歐盟“火車頭”的法國,連續四周出現“黃背心”示威浪潮,總統馬克龍迄今基本上保持沉默,眼看著這波反政府抗議活動使他的總統職位和改革計劃深陷危機。馬克龍政府進退失據,民粹主義進一步抬頭,不但衝擊法國政壇,歐盟也更難維持團結。

馬克龍執政一年多遭遇如此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迫使他作出重大讓步,其個人領導能力遭到質疑:一國都管不好,還有什麼資格成為歐盟領袖。

上臺之初,馬克龍的改革理想很豐滿,但具體執行起來缺乏細膩手法,沒有顧及普通民眾的感受。但如果他放棄了現有的改革路線,就有違其參選時的諾言,會因此失去更多的支持者。

縱觀歐盟的另一個“火車頭”德國,其政壇也不平靜。德國總理默克爾情況比馬克龍也好不到那裡去。上月,由於國內對默克爾的牴觸情緒愈演愈強烈,她迫不得已表示將交出執政黨的“帥印”。她這樣做,等於宣佈自己成為“跛腳總理”,能否幹到2021年任期結束,還是未知數。

12月7日,德國執政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選出新主席,取代執政13年的默克爾,成為新黨魁的克蘭普·卡倫鮑爾已表明,將“開創自己的新時代”。不過,此次德國執政黨內部選舉凸顯了黨內分歧,默克爾的支持者對結果感到失望。

說實話,法國、德國的情況和馬克龍、默克爾的雄心是一種相互辜負的關係。世界上的實際情形是,凝聚力是當代世界更稀缺也更難打造的政治資源。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競爭形勢捉摸不定的時代,不管是歐盟,還是歐洲國家,有凝聚力的強勢領袖,天然擁有了一份主動性。

對於歐盟群龍無首的處境,捷克總統澤曼12月9日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NTV電視採訪時,說了一句大實話:“中國有強有力的領導者,美國有強有力的領導者。請給我在歐盟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我看不到歐盟有這樣的領導者。”

澤曼對歐盟“缺乏強有力的領導者”的觀點是有道理的。我們舉目一看,在歐洲諸國,除了馬克龍、默克爾似乎有資格外,歐洲國家都沒有能夠領導歐盟銳意改革、共度時艱的政治力量,社會也長久沒有為針對一個共同挑戰凝聚起來的經驗了,政治分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內部博弈成了自然、甚至天經地義的事情。

正是缺乏強有力的領導人,如今的歐盟就像一個失去防禦能力的病人,許多危機毀了歐盟自身的免疫系統。英國“脫歐”,意大利、奧地利民粹主義勢力上升,包括法國、德國主張“脫歐”的極右翼勢力的崛起,讓歐盟處於解體危機之中。如果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那麼很難想象歐盟會在多重危機中能夠存活多久。

就歐盟現狀而言,確實是有這種召喚強硬人物上臺的趨勢,但是什麼樣的強勢人物?答案也許有若干個,但有一點是必然的,歐盟多國因為經濟和難民問題,導致民粹和本土主義政黨崛起,有的甚至當選執政,恐令歐盟內部關係面對更多挑戰,削弱歐盟實力,令歐盟日後的路向出現更多變數。

今年六月份在歐盟各國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間,有很多國家都是最右派的,最右翼的政黨的領袖上臺了,而且這些都是在傳統的政治格局下被稱為極右翼的這些政黨,他們都是以強硬,強調本國,強調民族性為特徵的。事實上,對於一個以自己的價值觀而人人自危,喪失了“歐洲一體化”共同理想的歐盟來說,結局早已註定。

眼下法國抗議浪潮已蔓延至比利時與荷蘭,數百人湧上布魯塞爾與鹿特丹街頭;荷蘭則有數百抗議者和平示威、唱歌並向路人遞上鮮花,邀請參與抗議。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等於把歐盟逼向了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帶著維持現狀,還是乾脆“壯士斷腕”?這是一個決定歐洲前途的關鍵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