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張弓射箭的手法,主要有三大類方式,西方學者分別將之命名為“捏箭式(Pinchdraw and release)”、“地中海式(Mediterraneandraw and release)”和“蒙古式(Mongoliandraw and release)”。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多數人在第一次射箭時會不自覺地用食指與拇指捏住箭尾,這便是“捏箭式”。這種手法的優勢在於撒放動作乾淨利落——當射手拉到某個極限時,摩擦力無法再留住箭,箭就自然射出。然而,這種手法是難以用於稍強之弓的,除非射手擁有超常的指力。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所以實際上常見的手法只有兩大類:流行於盛行單體弓的西方世界的“地中海式”,由食指勾弦位於箭尾之上,中指和無名指勾弦位於箭尾之下;流行於盛行復合弓的東方世界的“蒙古式”,用戴著扳指的拇指勾弦,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以加強力道。這兩種不同的手法,源於單體弓與複合弓不同的特性。單體弓的弓身一般較長而彈性差,拉滿時、弓弦的角度比較大,適合用多個手指勾弦;複合弓的弓身一般較短而彈性好,拉滿時、弓弦成銳角,只適合用拇指單個勾弦。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地中海式

<strong>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捏箭式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蒙古式

保護拇指、並幫助勾弦的扳指,或者能起到類似扳指功能的道具(比如日本弓道中使用的特殊手套“弓懸”,也稱“弽”或“韘”),對於“蒙古式”的手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扳指是晚近的俗稱,文言古稱則多稱之為“韘(shè)”或“玦(jué)”。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日常使用的,多以皮革、獸骨、獸角等製成;作為把玩的飾品,則多以玉石、瑪瑙、象牙、翡翠等製成。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婦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質扳指,年代為公元前十三世紀末至公元前十二世紀初。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扳指實物。這不僅證明了中國早在商代晚期便已經運用所謂“蒙古式”的手法,同時也是中國早在商代晚期便已經使用複合弓的一個間接證據。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質扳指。扳指上的孔用來穿繩,系在手上以免脫落,凹槽則用來扣住弓弦。

能拉開弓,不等於會射箭:圖解世界射箭三大手法

▲湖北武漢東湖落雁景區清河橋頭的養由基(?~公元前559年)塑像。養由基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將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神射手之一。“百步穿楊”和“百發百中”兩個成語都源自於他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