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何要逃離基層醫療機構

有一個學醫學檢驗的朋友,畢業之後通過考試到了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時大家都羨慕的說這貨現在好了,都拿上事業編制了。最近他來找我訴苦,說不想在繼續幹了,覺得自己5年所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多麼大的用處。

先說一下醫學檢驗是個什麼職業吧:醫學檢驗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疾病的實驗室診斷。一般學制是5年,授醫學學士學位。不過現在這個專業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4年制的檢驗醫學技術。工作一般會選擇在醫院檢驗科、獨立的體檢中心和第三方檢驗工作。

瞭解了他的職業再說他說的不願意在基層工作的原因吧,他主要是通過幾件事來給我吐槽的,接下來我就慢慢來說他的吐槽吧。

基層醫生都是神醫,根本不需要檢驗的輔助來進行疾病的診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面的口號是“小病不出社區”所以一般來的都是感冒發燒的小病來這裡就醫。去過大醫院的都知道到醫院哪怕就是個小感冒,醫生也會讓你查個血常規來確定是病毒還是細菌引起的。在衛生服務中心很少會有醫生會管這些,感冒了那就抗病毒配上抗生素,不管你是哪種都能用上。所以完全用不上檢驗科,他也就算是半失業狀態。

基層醫生的理論水平參差不齊。有一次一個年輕的醫生拿了張檢驗報告問他:這人肝功裡面這個轉氨酶怎麼這麼高?他看了直接崩潰了,那醫生指的是一個叫γ-GT的檢測項目——其全稱叫γ-谷氨酰轉移酶。平時我們所說的轉氨酶是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他又多嘴問了一句:你知道這個項目是幹什麼的嗎?上次主任讓我給你們整理的個檢查項目的簡單意義你看了沒?然後醫生說有他在有問題直接問他就好了,看那個幹嘛?

所做的工作基本跟專業無關。前面說了,他在單位基本屬於半失業狀態,領導最見不得的就是你閒著了,所以給他派的辦公室的工作,每天就是書寫文件簡報。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所做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基本不沾邊,他覺得這種溫水煮青蛙早晚會把自己給消磨掉的。

衛生服務中心也不是沒好醫生啊,比如朋友他們單位是有好醫生,還是退休返聘的。可是一個衛生服務中心有8個大夫,只有那麼一個有經驗的專業醫生啊!

當地共計九家衛生服務中心,四家鄉衛生院和兩個衛生服務站。他們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所謂的公共衛生服務,因為要應付各種公共衛生的檢查,所有醫生一心都撲到上面,專業知識的學習根本就沒有時間。故此對專業性的東西只會越來越生疏。超強度的工作之餘就僅僅是拿到基本的工資,所謂的補助也從沒見過。無論從工作還是從薪資來說,稍微有點抱負和理想的醫生都不願意繼續在這裡消磨時間和浪費生命。

這只是一地的基層醫療情況,並不代表所有。我還是相信大部分地方的基層醫療機構還是有足夠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的。但是說句實話,不改變基層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待遇問題,基層“人才荒”還是會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