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精准修复 百年矿山绿色蝶变

芳草萋萋、蝴蝶翩翩、飞鸟环绕,碧水荡漾。

已停采的扎赉诺尔露天煤矿,迎来了最美的时光。

蒙草生态精准修复 百年矿山绿色蝶变

航拍修复后的扎赉诺尔露天矿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矿,因为持续的开采,矿坑巨大,沟壑纵横,煤土纷飞,绿色难存。周边土壤、大气、水资源、生物多样性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而随着蒙草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这里正在逐渐恢复最初的美丽模样。

<strong>从100到0的生态困局

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晚清起先后由俄罗斯、日本进行开采。上世纪60年代,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在经历数次改制后恢复正式生产,2017年关闭。

从辉煌到谢幕,百年老矿归零。而开采所带来的破坏性,成为当地生态治理的难题。

历经百年开采,露天煤矿形成了一个矿坑面积达500公顷、总占地面积1276公顷的巨大坑口,对土地、水资源、大气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资料显示,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矿区山坡土体结构,造成土地贫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固体废渣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此外,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矿区大气,破坏作业环境,损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由于风的流动,也是矿区周围和全球大气的污染源之一。

更严重的是,露天开采导致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的缺失与污染,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从而对矿区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

<strong>从0到1 的艰难创造

站在160多米深的坑底,仰望着扎赉诺尔露天煤矿边坡的缤纷颜色,蒙草生态呼伦贝尔事业部总经理黄楚婷激动不已。

从2015年开始前期调研,到2017年开始修复老矿生态,再到如今边坡披绿,蒙草生态人经历的太多的艰难,也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情感。

2016年、2017年,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先后5次来到露天煤矿,每次都要下到坑底,每一个角落都走一遍。黄楚婷清楚的记得,王召明仰望着露天煤矿光秃秃的边坡动情地说的两句话:“这个项目太难了,但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成功”“公司做这个项目不是用来挣钱的,这是作为一个生态修复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生态到底有多难?

蒙草生态执行总裁高俊刚介绍,这是公司最大、最复杂的矿山修复项目,所面临的的技术难题也是最多的,“很多技术问题没有可参考的经验,现场很多突发状况、次生灾害无法预料,只能摸索实践”。“从0到1,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创造过程”。

蒙草生态破局的法宝,是一以贯之的“先数据、再科研、后配方”。

2015年,蒙草科研团队队赴扎赉诺尔调研矿区土质水质以及原生植物情况,依托蒙草在呼伦贝尔设立的耐寒植物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支撑,最终确定了适宜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生长的植物群落。

蒙草生态精准修复 百年矿山绿色蝶变

蒙草团队在项目现场开展适应性种植

调研中,为科研团队在露天矿及周边地区布置了几百个选样点,选取原生的土样、地表水水样、植物种样,寄回公司由专家团队分析研究,并将结果上传到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制定合适的方案,在露天矿开展植物适应性种植和治理实验。然后参照实验结果,由大数据平台生成修复方案,由现场技术团队落地实施。土壤改良、植物给水、边坡修复、植物配植;植生毯、生物笆、以及由种子加工中心专业配比的加入多种乡土植物的矿山修复生态包,都成为破译露天矿环境综合治理的密码。

攻坚克难,风淡云轻。

2017年6月,蒙草生态的施工团队正式进驻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现场,开启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序幕。

<strong>从1到100的精准修复

秋末冬初,59岁的王俊武每天都要到露天煤矿巡查,指导工人给修复好的边坡浇封冻水,查看四纪层水流和地下水水位等情况。

王俊武22岁进入扎赉诺尔露天矿工作,在这里工作了37年。离休前,他担任矿长8年。老矿长说,露天矿政策性破产后,他组织员工每年在坑底和排土场边坡上种沙果树、沙棘等植物,累计种植10多株,但在偌大的坑口里,只是沧海一粟。

2015年开始,蒙草生态的科研团队每次来露天矿调研,老矿长都陪同采样,并结合他多年对矿区的了解,提出了很多建议。2017年,老矿长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来到蒙草生态满洲里事业部担任顾问,为露天矿的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多的时间,老矿长在亲眼见证露天矿惊人之变的同时,也非常感慨蒙草生态治理修复的水平和速度,“我一辈子没有完成的心愿,蒙草生态一年就替我实现了”。

露天矿治理之所以短时间就有大成效,得益于蒙草生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从1到100的精准修复能力和快速复制水平。

扎赉诺尔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投影面积4.9平方公里,展开面积10平方公里。工程启动后,蒙草生态采用“地形整理—植物配置—测土配方施肥—渗水再利用—基础设施修建”综合性治理方案,对露天矿土壤、边坡、地下水、生态等进行重点治理和修复。

蒙草生态施工人员介绍,施工中遇到难题主要就是对“火焰山”“流沙河”“水帘洞”的治理。他说,扎赉诺尔露天矿部分原始裸露煤层常年累月自燃,导致土地无法利用,植物无法生长。采空区地面松动位移,排土场松散堆积,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表及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于煤层底部形成深达十几米水面及渗水层,易造成煤矿坑沉降崩塌。

针对这些难题,蒙草生态技术团队采用阶梯降坡,分层修复,利用原始地貌整理坡面进行露天煤矿土地修复。依据当地土壤情况采取表土剥离、回填、土地平整、表土复原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治理恢复,配比有机肥,撒播旋耕,进行土壤改良。实现矿坑土地修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在治理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植物、种子制成的蒙草植生毯、生物笆等护坡绿化新型专用技术产品,不仅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固坡护坡,提高植物生长率的作用。更是在植物生长同时被降解分化,为小草提供天然养料。在植被恢复后利用矿井水灌溉植被,进行矿井水处理和利用,防止水流淤积造成沉降。

蒙草生态精准修复 百年矿山绿色蝶变

航拍绿色的扎赉诺尔露天矿

截至2018年9月,扎赉诺尔露天煤矿治理累计投资近1亿元,覆绿面积已达285.46万㎡,完成土方施工40万m³,修筑防洪排水沟7265米。矿区已成功生长各种原生植物50多种,多种飞鸟、昆虫、动物在这里繁育,逐步形成稳定、适应的生态群落,并初步形成局部的良性小气候环境。

在综合治理扎赉诺尔露天煤矿的同时,蒙草生态已在扎赉诺尔启动建设“矿山修复研究院”。未来五年,蒙草生态要通过矿山研究院完善矿山修复特别是复杂矿山修复的标准体系,培养国内最有竞争力的矿山修复团队。

满洲里市委常委、扎赉诺尔区委书记高闻何表示,扎赉诺尔要通过大投资、大治理,实现露天矿综合环境的大改变。要结合 “旅游名区”战略,依托“百年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将露天矿打造成为扎赉诺尔重要的文旅综合体,让 “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