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強芯”工程《若干措施》惠及子女,入穗最高獎1.5億

集成電路產業被喻為“工業糧食”、整機設備的“心臟”,掌握了產業的核心技術就相當於扼住了產業的命脈。記者從廣州市工信委獲悉,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廣州市近日印發了《廣州市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strong>對落戶的集成電路總部企業,根據經濟貢獻情況、落戶年限、註冊資本等不同情況,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5000萬元獎勵。這意味著落戶廣州的集成電路總部企業最高累計獎勵將達1.5億元。

廣州“強芯”工程《若干措施》惠及子女,入穗最高獎1.5億

<strong>打造目標: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strong>《若干措施》指出,到2022年,廣州市爭取被納入國家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佈局規劃,建設國內先進的晶圓生產線,引進一批、培育一批、壯大一批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分析以及深耕智能傳感器系統方案的企業,爭取打造出千億級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建成全國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人才匯聚地、創新示範區。

廣州“強芯”工程《若干措施》惠及子女,入穗最高獎1.5億

廣州將組織實施七大工程,提出打造“一核、一基、多園區”的產業格局,即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為核心,大力引進集成電路製造項目,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集聚區。推進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建設。<strong>發揮天河、海珠、越秀、白雲、荔灣等中心區域產業優勢,推動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集聚發展。鼓勵番禺、南沙、花都、增城、從化等區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基礎和特色,加快集成電路相關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

<strong> 集成電路新設備、新材料產業化最高補貼500萬元

《若干措施》共推出18條政策措施,構建產業鏈條式扶持發展體系,集中資金傾斜支持。工信委透露,未來將爭取國家和省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支持廣州市集成電路重大產業項目。

促進項目落地。對落戶廣州市的集成電路製造、設計、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產業鏈重大項目,採取“一項目一議”等方式給予重點支持。其中支持符合國家、省、市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內的首臺(套)裝備和首批次新材料的產業化。按有關規定對屬於國家、省、市目錄內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的裝備產品給予補助,同一家企業每年度累計獲得有關事後獎補的財政資金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廣州“強芯”工程《若干措施》惠及子女,入穗最高獎1.5億

對於新引進的集成電路總部企業給予綜合支持。<strong>對於新引進的集成電路總部企業,根據經濟貢獻情況、落戶年限、註冊資本等不同情況,自認定年度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50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5000萬元等不同檔次的獎勵。對年工資薪金應稅收入60萬元以上的總部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每年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獎勵。對總部企業併購重組國內外上市公司並將其遷回廣州市的,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併購重組獎勵。

對新設立的實繳註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的集成電路設計、裝備、材料以及智能傳感器企業,<strong>按不高於企業實繳資本的10%給予資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新設立的實繳註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集成電路製造、封測類企業,<strong>按照不高於企業落戶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0%給予資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對在廣州市內租用生產或研發場地且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集成電路企業,按不超過其租賃辦公場地實際租金的一定比例給予資助。

<strong> 引進人才最高補貼150萬元 做好子女入園入學工作

加強人才引進培育。每年獎勵一批集成電路產業高端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按不超過其上一年度對廣州市發展作出貢獻的一定比例給予薪酬補貼,<strong>最高每人150萬元。

廣州“強芯”工程《若干措施》惠及子女,入穗最高獎1.5億

集成電路企業列入整體租賃新就業無房職工公租房的優先配租單位範圍,鼓勵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人才按規定申請公租房保障。<strong>按有關規定做好引進人才的子女入園入學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