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祕訣都在佛法中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周 三 心 理 小 課 堂

一 起 探 索 內 心 世 界

再過十多天2018就要結束了

如果要給這一年打個標籤

各位小夥伴會選用哪個詞呢?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在日本京都清水寺

森清範住持揮毫寫下了

日本的年度關鍵字<strong>“災”

而在中國網友中

<strong>“人間不值得”和<strong>“小確喪”

也成了年度關鍵詞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有人忍不住發問

<strong>“2018為何如此艱難?”

也有人勵志地說

<strong>“希望明年轉災為福”


我們靠什麼才能走出灰頹?

努力工作與生活是一個重點

建設良善的心理模式也很重要

心理建設並不那麼容易

但佛教文化中有一些智慧

可以為大家支招


<strong>是小確喪還是小確幸?

2018確實並不太平,而且似乎沒有哪個階層或哪個群體的人得以倖免。


對於企業高管來說,2018並不好過。熱錢不再,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嚴酷的挑戰。大量紅極一時的創業項目非死即傷,傳統的汽車、房地產等行業收入大幅下降,不少“互聯網經濟”也紛紛倒閉…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共享單車墳場”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快遞行業失業率提高,快遞小哥工作量增加


對於底層的普通人來說,2018也並不好過。不少巨頭公司全面停止校招,準獨角獸大幅裁員,從快遞員到金融行業金領,不少都陷入了<strong>“窮忙,越忙越窮”

的怪圈中。新中產儼然成為“心中慘”……

就好比曾經引起一片轟動的共享經濟領頭羊兩大共享自行車品牌,一者已被收購,另一者“生死未卜”,費用提高,大量用戶要求退回押金……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區塊鏈陷入寒冬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80後公務員已白頭


還記得那個頭髮花白的80後公務員嗎?經官方核實,這位公務員確實是一個80後。或許許多人不知道他在哪裡工作,叫什麼名字,但卻記住了他反映出來的辛苦。

不過這些例子,如果換一個視角來看是什麼情況呢?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行業的變更,讓更多企業變得慎重和踏實;企業的門檻提高,讓人們更加需要努力提高自己;基層的白頭,也體現了公務人員的敬業……

或許這確實如同佛教所說:<strong>“心生種種法生。”

不過想必有朋友會說:“禪風君啊,可是這樣去想,我會覺得我在自欺,所以我還是覺得壓抑沮喪怎麼辦?”

彆著急,或許我們並不那麼理解沮喪情緒及其成因。瞭解了之後,也就不難找到解決方案。


<strong>我們是怎麼讓心打上結的?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該怎麼來描述我們內心的“喪”呢?禪風君覺得,當內心充滿沮喪情緒時,心裡堵得慌,彷彿整個心緒都打上了一個結。

表面上看起來,是經濟形勢,是行業變化,又或者是手裡頭忽然多起來的事情和是各種各樣外在的因素,讓我們的心裡感到無比沮喪,焦慮浮躁。但這些,並不是導致我們陷入沮喪無法自拔的終極原因。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我們前面說到的,從另一個視角去看待這些現象時,我們不少人還是會覺得心中一片陰鬱。如果說,是“事情本身”導致了我們的沮喪,我們為何不會被這些正面描述所鼓舞?

看吶,經濟開始務實,企業給了我們更多成長提升的機會,基層幹部也兢兢業業地為人民服務……我們不該感到振奮嗎?但為什麼,似乎開始了沮喪的模式,心中就一直堵著?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答案很簡單,一方面,確實有著更嚴酷的環境,需要我們自我激勵,自我提升,來應對這樣的局面,這無可迴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我們熟悉負面情緒的模式之後,就很難脫離這個視角。

就像物體的運動會有慣性,我們的內心運作,也會有慣性。這正是佛陀反覆強調<strong>莫輕視微小善惡行的原理。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一旦我們的心習慣於某個模式,陷入某個模式,我們就難免會拒絕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問題。而這樣的心態,多少會干擾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的正常發揮。

佛教文化中有“境隨心轉”的說法。這倒不是說我們周遭的環境,會跟著我們的想法而改變。而是說我們認識事物,並不完全是由事物本身的相狀性質決定的。我們的認識方式,對於認識的結果同樣起到重要作用。

也就是說,我們心裡打上了這個結,外界環境變化固然是一個誘因,但真正把結打在心裡的,還是我們自己的雙手。


<strong>解開心裡的結可以這麼做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有的時候,我們確實有點低估了自己在製造或解決心理問題時的主觀能動性。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要心藥醫。心裡沮喪的結是怎麼打上的,我們也可以怎麼把它解開。

當我們晴空萬里的心開始有一點陰影時,我們或許還會沒什麼感覺,然而這個情緒一直沒有變化,或者引發這一小點情緒的誘因一直在面前,我們很容易在心裡醞釀出一整片的陰雨。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這個過程在佛教文化中,被稱為“串習”。所謂串習,其實就是<strong>內心反覆地思維一種狀態,久而久之,就會瀰漫到心中的每一個角落。因此,<strong>串習可以在心裡形成整一片的陰雨,也可以在心裡開拓一整片晴空。

所以,佛陀會在《法句經》裡說:“<strong>悉達多弟子,常善自醒覺。無論晝與夜,彼常念達摩。”而在《阿含經》裡,佛陀也經常在講完法義後,叮囑弟子:“<strong>修習,多修習。”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strong>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如瑞法師也曾開示說:“好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所以要天天練習。今天練習,明天練習,後天也練習,這樣串習下去就可以糾正我們很多壞的習氣。”

心理學對於佛教的禪修方法有所引用,鼓勵人們<strong>覺知並專注於身體的細微感受。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心理操作,迴歸到簡單與純粹中,遠離了憂慮、煩躁、沮喪,不少抑鬱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癒。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因此,正是在平時就多注重內心的訓練。多對自己與眾生生起慈心,像關愛子女一樣關愛自己乃至一切眾生的身心。當內心習慣了這些良善心態,也就不會沮喪了。

禪風君想說,無論外界是晴天還是雨天,我們其實都有能力調適我們的內心。既然如此,不如讓我們一起,<strong>多在內心呈現好的一面,讓2019充滿陽光吧~


“災”與“喪”成了2018關鍵詞?告別沮喪的秘訣都在佛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