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作為一部電影,在上映前被全世界的宗教人士窮追猛打的現象,並不是第一次,但讓人稱奇的是,作為娛樂電影的《達芬奇密碼》即將問世前夕,關於書背後的種種事件突然層出不窮,侵權,抄襲,官司,抵制,實地拍攝等等不亦樂乎,天降奇兵一般的種種說法在首映前夕如雨後春筍一般欲罷不能,這是電影作為藝術得天獨厚的輻射能力還是製片公司未雨綢繆刻意而為?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等到看過電影以後,等來的答案是後者,這種炒作的目的單純又明確――保證票房,讓產生興趣的觀眾最大化的走進影院。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看電影的人實際上就只有兩種,一種是讀過原著,一種未讀過,這兩種人群坐在影院中各自找各自的樂趣,朗霍華德極為聰明的讓電影完全遵循於原著,他只要把故事氛圍營造出來就可以,讀過原著的觀眾跟隨情緒將腦海中的漢子影像化,作為電影消費者,全片的意境和影像無功無過,而已經熟知人物發展的觀眾只要等待劇情貼切的表現就大功告成。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只是原著小說中各種理論淵源實在難以在二小時內表述清楚,朗霍華德只能藉助中世紀場景和演員的語言表達來達到目的,這方面是電影改編的天生弱點,實在讓人愛莫能助,對於電影,只能講是等待而已,絕非看小說時影影綽綽的推理可比。

影片的架勢和味道都帶著一種標準娛樂的情緒,讓人不得不有所聯想。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影片演員陣容十分強悍,而這些演技派明星基本如同跑龍套一樣出沒在《達芬奇密碼》中,無功無過的效果卻讓影迷產生逆反心理,成就了影片的壓力。

事實也是湯姆漢克斯只是將對女人的風度有所表現,而博學和高智商的神韻都沒有讓人達到期望,相對於主角而言,白化殺手的形象很是搶眼,但只能歸功於近乎限制級的肢體語言,給人一種搶眼感而已。

原著中唯一具備大量心理描述的白化殺手是命運坎坷的犧牲品,戲劇衝突本應更為透徹和震撼,而在影片中保羅貝坦尼雖然表現驚豔,但角色的心理變化和命運感卻不是很清晰。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本片超強的陣容並沒有帶來驚喜的表現,這隻能怪罪於製片的市場策略,大明星也只能混個臉熟卻無法發揮,倒不如找些小明星來的好。

《達芬奇密碼》整體水平無功無過,實屬水準一般之作,在大家蜂擁而入影院以後,關於《達芬奇密碼》文化的市場效應就顯而易見了,票房全球飄紅,小說再次熱賣,可見《達芬奇密碼》已經不單純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而形成了一種文化效應。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可笑的是,這種效應的討論中心的不是關於耶穌是神還是人的重要問題,而是營造出一種讓人參與其中的神秘感。

所以,這種現象只能被確認為好萊塢老道的市場運作,是一次具備成功條件的刺激消費者的一種炒作而已。

還是那個最終目的,讓人們走進影院就好!《達芬奇密碼》形成的文化在影片下線後就煙消雲散,各種媒體都無影無蹤銷聲匿跡。

這多少有些讓人好笑,有一種被人忽悠的感覺,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電影《達芬奇密碼》紅極一時,真的是靠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嗎?

建議沒看過小說的讀一下原著,保證你會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