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舊時光,帶你看30年代的北京


圖為北京北海公園內的九龍壁。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影壁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九龍壁建於1756年,壁厚1.6米,長25.52米。該壁兩面有龍,升降各異,互不雷同,上面一共有635條龍。

圖為北海公園內,前面的是永安橋,遠處的那個是北海北塔。在這個牌坊兩邊的木柱上貼有一幅宣傳標語“抵制仇貨,提倡國貨”,當時正是抗日戰爭初期,這個宣傳標語就是提倡國人抵制日貨。

圖為崇文門外的大街,可見那時的路面還是土路,路面坑窪不平的。下雨後,路面積水都成了一個小水塘了。崇文門就是哈德門,又稱海岱門,始建於1268年,修建於1419年,在1968年被拆除。

圖為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石舫,石舫周邊已經是雜草叢生了。石舫建於清乾隆二十年,舫上艙樓原為中式古建築,在清咸豐年間英法聯軍入侵時,舫上的中式艙樓被焚燬。在清光緒十九年,按慈禧太后的意圖,改成了一座具有西洋風格的建築,當時石舫上的窗上都鑲嵌五色玻璃。

圖為北京前門火車站,也就是正陽門東車站,因正陽門俗稱前門,所以這裡俗稱前門火車站。車站建築為歐式風格,地下2層,地上3層。始建於1903年,1906年建成並啟用。如今這裡保留了原貌,現為北京鐵路博物館。


圖為當時的天壇圜丘壇,這裡也是長滿了雜草。圜丘壇是一個三層露天圓臺,也叫祭天台,建於1530年,位於天壇南部,為明清兩朝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場所。

圖為前門大街,遠處的是正陽門箭樓,那個牌樓是前門大街上的五牌樓,它的正式名稱是正陽橋牌樓,因其造型形式為五間六柱五樓式而俗稱五牌樓。當時正陽門外有護城河,河上有一座橋,名曰“正陽橋”,五牌樓就位於橋南。該牌樓一開始是木質結構建築,在1936年五牌樓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